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敬星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文化
  • 2篇小说
  • 2篇家人
  • 1篇新论
  • 1篇新诗
  • 1篇新诗发生
  • 1篇信仰
  • 1篇性格
  • 1篇章太炎
  • 1篇蛇图腾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本体
  • 1篇生命意识
  • 1篇诗歌
  • 1篇诗学
  • 1篇诗学思想
  • 1篇时节
  • 1篇守望
  • 1篇突围
  • 1篇图腾

机构

  • 1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1篇卫敬星
  • 1篇谭琴
  • 1篇钟陈赟
  • 1篇李志艳

传媒

  • 2篇广西职业技术...
  • 1篇知识经济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南宁职业技术...
  • 1篇四川职业技术...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散文诗(下半...
  • 1篇传承
  • 1篇三峡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精神”:北海疍家咸水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咸水歌流传于广西北海等地,是疍家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集体口头创作的民歌。它集中反映了疍家人历史足迹、生产生活以及民俗风习,是疍家人集体原生意识的呈现与延展。由于自然环境、时代历史、风俗习惯的原因,疍家人这种意识又积淀、发展表征出温婉柔和、朴拙率真、坚韧内敛的文化性格,从而在咸水歌的艺术特质上、疍家人精神文化上,显现为"海水精神"的辩证统一。
卫敬星李志艳
关键词:文化性格
守望与突围之间:路遥乡土小说中“二杆子”的生存困境
2014年
路遥乡土小说在传统与现代的递变之间,展现了农村底层"二杆子"青年困苦的生存状态,显示了浓厚的平民情结和民间底层意愿的张力。路遥笔下的黄土地是一个抽象意义的中国村落,具有完整的村落文明谱系,它不是理念上的传统文明而是与生存利益紧密结合以及同时代特色相结合的产物。路遥正是站在这一"村落"之中把笔端指向"农裔青年知识分子",注视着"二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
卫敬星
关键词:守望突围
生命本体与国家维度——章太炎的革命自觉和文化自觉
2013年
鲁迅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汤炳正称章太炎为"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章氏投身革命实践和文化实践,用革命和国学讲习回答了救亡图存、恢复中华的时代课题,深刻集中地体现了章氏个体生命意识以及革命自觉和文化自觉。
卫敬星
关键词:国学章太炎生命本体文化自觉
《民国诗话丛编》中的诗学思想研究
诗话是中国传统的诗学著作,蕴含丰富的诗学思想。《民国诗话丛编》是一套辑录民国旧体诗以及诗学理论的丛书,全编分六册收录了三十七本诗话著作,这些诗话著作包含着诸多民国时代特色的诗学思想。《民国诗话丛编》以较为成熟的传统诗学标...
卫敬星
关键词:诗学思想文学评论
被雨淋湿的土地
2012年
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牛圈旁给老黄牛喂草。我说,妈,我回来了。母亲转过身来,很高兴地笑着:毛儿,你回来啦。我家坐落在半山腰,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树。屋前的梨树和桃树上挂满了肥肥的果儿,一串一串地压得树枝倒垂下来,显得格外吃力和扭曲。这是夏天的时节,到处蓊蓊郁郁,风起时树林卷起一波一波的绿浪。
卫敬星
关键词:黄牛母亲时节
中国——东盟文化消费语境下壮剧文化的消费与生产转型被引量:3
2012年
以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的建立为背景,分析当今广西壮剧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探讨广西壮剧文化消费与生产的经济意义。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发展,目前广西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和消费品。面对这一市场和契机,有必要对传统壮剧进行创新性生产,以使其成为适合大众消费口味的文化形式。通过去除深度模式、图像化、跨界合作等改造途径,传统壮剧文化才可以进入消费社会。经过这样的改造后,传统壮剧文化在消费社会也就成为具有平面化、大众化特征以及注重感观刺激效果的后现代文化。
谭琴钟陈赟卫敬星
关键词:壮剧文化资源文化资本
浅析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识
2011年
海子的诗歌中体现出了一种孤独和死亡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敬畏构筑了他孤独的诗歌;对生命的爱惜使他寻找到麦子与生命之间神秘的联系;对生命的执着他选择了踏上那遥远的死亡路程。
卫敬星
关键词:诗歌生命意识
“打油诗”与中国白话新诗的发生
2014年
打油诗,是一种俚俗诗体,是一种俗歌,诗语和内容俚俗、诙谐幽默,不拘于平仄韵律,便于民众接受,是典型的俗文学。白话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诗体,它有别于古典格律诗,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字数句式不限长短,声调不拘平仄,用韵自由。白话新诗草创期,打油诗因用语"俚俗"、"自由"等特点而成为早期白话新诗白话语言创作的试验田,它从诗语、诗法、诗情、诗体等方面助推了早期白话新诗的诞生。
卫敬星
关键词:打油诗白话新诗新诗发生
爱欲的文化实践:蘩漪悲剧新论
2013年
蘩漪的悲剧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家庭、某个时代、某个社会的悲剧,它是人的欲望与文化交互关系的悲剧,它具有人性普遍的意义。蘩漪这一悲剧形象表现了人对自由爱欲的追求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新的西方人性解放的文化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压制了人对自由生命的追求。这种强烈的生命感悟,由蘩漪这一审美对象所激发,蕴含的是人对自身的爱欲与文化之关系的沉思和探索。
卫敬星
关键词:蘩漪悲剧
蛇图腾与广西北海疍家人的信仰被引量:1
2014年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卫敬星
关键词:图腾信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