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硕

作品数:74 被引量:375H指数:14
供职机构: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果实
  • 12篇果树
  • 11篇种质
  • 10篇栽培
  • 10篇种质资源
  • 8篇性状
  • 7篇杂交
  • 5篇选育
  • 5篇授粉
  • 4篇栽培技术
  • 4篇中国李
  • 4篇数量性状
  • 4篇主成分
  • 4篇主成分分析
  • 4篇李新品种
  • 3篇遗传多样性分...
  • 3篇育种
  • 3篇杂交种
  • 3篇早熟
  • 3篇植物

机构

  • 73篇辽宁省果树科...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辽宁农业职业...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攀枝花市农林...
  • 1篇四川省果树良...

作者

  • 73篇刘硕
  • 61篇刘威生
  • 56篇张玉萍
  • 51篇刘宁
  • 46篇徐铭
  • 42篇章秋平
  • 39篇张玉君
  • 24篇马小雪
  • 16篇赵海娟
  • 10篇刘有春
  • 7篇魏潇
  • 7篇孙猛
  • 6篇高涵
  • 4篇郁香荷
  • 4篇孙海龙
  • 2篇刘佳
  • 2篇周宗山
  • 2篇杨艳敏
  • 2篇刘晶
  • 1篇陶承光

传媒

  • 21篇果树学报
  • 9篇北方果树
  • 6篇园艺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中国果树
  • 2篇果农之友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果业信息
  • 1篇南方农业
  • 1篇食品安全导刊

年份

  • 5篇2025
  • 18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峰17号李露地轻简化栽培技术
2024年
李是中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中国李树品种,以国峰17号为代表,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其特性表现为抗寒、耐粗放,果实品质优良。然而,传统栽培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管理复杂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轻简化栽培策略,主要包括精心选址、省力整形、优化花果管理、合理施肥灌溉以及全面病虫害防治。
张玉君刘威生徐铭王碧君张玉萍周洪富刘硕
关键词:传统栽培施肥灌溉栽培历史花果管理
李、杏设施限根槽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李、杏设施限根槽栽培方法,所述李、杏设施限根槽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李、杏果树采用限根槽进行限根栽培;S2、对步骤S1中限根槽内施用李、杏专用缓释肥和滴灌定量肥水管理;S3、对步骤S1中限根槽的内部温度...
张玉萍刘威生刘硕刘宁张玉君
中国李种质资源不同味觉品质精准评价
2024年
【目的】对中国李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揭示中国李种质资源的味觉品质遗传的客观规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包括品种来源地、果肉颜色、感官味觉)的50份中国李种质资源,采用电子舌对九种味觉(包括鲜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甜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和丰富性)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结果】不同生态来源地的李品种在味觉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仍难以区分细致。与之不同的是,果肉颜色与味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颜色的果肉在味觉特点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模式。酸描述在鲜味味觉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位数,甜描述在甜味味觉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位数。酸甜和甜酸的描述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结论】中国李的味觉特点可以分为酸涩型、咸酸型和鲜甜型,同时筛选出一系列优异味觉表现突出、劣势味觉表现较差的特异种质材料,这些试材及背后的遗传基因将成为我国李育种活动中的“种业芯片”。
赵海娟张玉君张玉萍刘宁徐铭刘家成王碧君刘威生刘硕
关键词:中国李种质资源电子舌
‘国色天香’李适宜授粉品种的筛选
2024年
新品种‘国色天香’李果肉硬脆、香味浓郁、外观艳丽、丰产性好且较耐晚霜,适合暖温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栽培。但其自花结实率低,栽植时需配置授粉树。为了给商业化栽植中授粉树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选取‘国馨’‘国峰17号’‘国美’‘国丽’‘龙园蜜李’‘大红袍’‘美丽李’7个李品种作为授粉品种,调查其花期、花粉活力,以及对‘国色天香’李授粉的坐果率。结果表明,‘国馨’‘国峰17号’‘国丽’3个品种花期与‘国色天香’李一致,且花粉萌芽率高,对主栽品种授粉坐果率高,适合作为授粉品种。
张玉君刘威生王碧君张玉萍徐铭赵海娟刘硕
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利用核果类8条染色体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55对SSR引物,对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51份杏(Prunus armeniaca L.)种质进行贝叶斯聚类、遗传多样性和稀有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贝叶斯聚类K=5时,反映了最可能的5个遗传基础构成。在整体遗传水平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杏种质所涵盖的遗传基础构成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据遗传成分比例划分亚组,并通过遗传多样性比较发现,亚组Ⅱ和Ⅴ的种质多来自东北地区,其他亚组的种质多来自华北地区。亚组Ⅳ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I)最高,为1.568,亚组Ⅴ最低(1.181)。亚组间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平均为0.262,亚组Ⅲ与亚组Ⅳ间的遗传距离最短(0.156),亚组Ⅴ与杂合组的遗传距离最长(0.398),亚组Ⅴ同其他亚组间的遗传渗透和交流频率最低,其次为亚组Ⅱ。主坐标分析表明,大多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种质个体间遗传差异较小,归入东北地区的亚组Ⅱ和亚组Ⅴ的遗传基础差别明显。对供试材料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统计和比较发现,86.27%供试杏种质检测到140个稀有位点,平均每个样品2.74个。种质‘李蜜杏’含稀有位点数最多(11个),占其位点总数的10%;而‘吨葫芦’、‘新世纪’和‘关音脸’等种质中未检测到稀有位点。
刘硕刘宁刘宁章秋平张玉萍张玉君徐铭马小雪
关键词:SSR
杏仁风味遗传规律的研究
2025年
该研究旨在为分子辅助育种和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以23个不同杏仁风味组合的2533个F1代群体为试材,连续2年对杏仁甜、苦味进行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并推测参试亲本的基因型。结果表明,杏仁的甜、苦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甜味是显性性状;甜仁显性纯合体品种为‘赛买提’‘晚熟杏’‘Kabaasi’,而‘沙金红’‘骆驼黄’‘克孜克西米西’、311、09-1-63、‘优一’‘一窝蜂’‘裸仁杏’‘白玉扁’、80D05、‘围选1号’为杂合体;苦仁隐性纯合体品种为‘串枝红’‘极品’‘崂山关爷脸’‘金太阳’‘凯特’及‘海尔考特’。
徐铭高涵刘威生章秋平刘家成马小雪刘硕
关键词:种内杂交亲本选择基因型
2个杏栽培品种需冷量差异的分子机制探索
2025年
本研究探讨杏树发芽过程中对低温积累的需求,分析全球变暖导致的暖冬现象对杏产量的影响。以中国南方优质杏品种‘海棠红’及其芽变变种‘早艳’为研究对象,通过4℃处理550 h的转录组学分析,鉴定出312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多与植物激素和蛋白质去磷酸化有关。通过观察低温处理下2个品种的枝条颜色发现,对低温需求量越低,品种耐寒性越强。研究表明,‘早艳’相较于‘海棠红’具有更低的低温需求,2个品种对低温需求量的差异可能与植物激素水平、转录后修饰有关。同时,2个品种表现出的可变剪切差异也可能与它们需冷量之间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缓解气候变暖对杏产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刘佳黄大荣尧美英刘硕张玉萍张国薇
关键词:植物激素转录后调控耐寒性差异表达基因
中熟杏新品种国锦的选育被引量:1
2024年
国锦是以中国地方品种串枝红为母本、国外育成品种金太阳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杏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12.0 g,大果质量138.2 g;果顶平或微凹,梗洼浅而广,缝合线中深;果皮底色橙色,果实盖色红色;果肉橙色,硬溶质,风味浓郁、酸甜适中,品质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3.6%,可溶性糖含量为9.4%,可滴定酸含量为1.3%,维生素C含量为6.4 mg·100 g^(-1),硬度为2.0 kg·cm^(-2),常温下可贮藏5~7 d。在辽宁省熊岳地区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75 d左右。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萌芽率55.7%,成枝力弱。中抗细菌性穿孔病和流胶病,抗寒性强。适宜在辽宁以南的全国杏产区栽培,早期丰产性好,4年生树进入盛果期,每666.7 m2产量可达2398kg,连续丰产能力强。
徐铭刘威生刘宁张玉萍章秋平张玉君马小雪刘家成赵海娟高涵刘硕
杏遗传多样性评价所需SSR等位变异数目估计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等位变异数目的多少对杏材料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以55对SSR引物对140份杏材料的检测结果为样本,运用矩阵相关检测的方法分析由不同SSR等位变异数目组成的相似矩阵与总等位变异相似系数矩阵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所用SSR引物共检测到877个等位变异。随着抽取等位变异数目的增加,获得的相似矩阵与原矩阵(877等位变异)间的相关系数迅速增加。当选取的等位变异数目达到575时,与原等位变异共表型的相关性超过90%。【结论】所需最小等位变异数目与样本群体大小之间存在Y=149.5ln(X/12)+200.2的曲线方程,这个方程能够估算出在客观评价杏遗传群体时需要的最少SSR等位变异数目,并且认为这些SSR位点应尽量均匀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上。
章秋平刘威生刘硕魏潇刘宁
关键词:微卫星等位变异
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及其近缘种的孢粉学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系统观察了李属(Prunus)欧洲李(P.domestica)及其近缘种共13份试材的花粉形态,并采用平均连锁法(average linkage)对花粉的9个数量性状和2个质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观察结果显示,供试欧洲李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中等大小,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近圆形或圆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表面纹饰由不规则条脊和散落于条脊间的穿孔组成,与其近缘种差异显著。花粉具3-孔沟环状萌发孔(tri-colporate),属N3P4C5类型,仅在耶鲁尓品种观察到个别花粉具4条萌发沟。对孢粉数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欧洲李花粉形态与其近缘种存在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二组,即多倍体组和二倍体组,经分析认为野生欧洲李与黑刺李亲缘关系近,野生欧洲李可能包含了黑刺李的种质,而栽培欧洲李可能由野生欧洲李演化而来。最后根据花粉形态对李属供试种的演化进行了讨论。孢粉资料结合聚类分析是进行李属种间亲缘关系及演化途径研究的有效手段。
刘有春刘威生郁香荷孙猛刘宁章秋平张玉萍徐铭刘硕
关键词:孢粉学亲缘关系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