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
- 作品数:34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淡色库蚊抗吡丙醚及敏感种群解毒酶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2种解毒酶在淡色库蚊吡丙醚抗性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酶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CarE及GSTs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CarE和GSTs的最适底物分别为1-氯-2,4-二硝基苯(CDNB)和乙酸-2-萘酯(β-NA)。2个蚊虫种群CarE活力分别为3.998×10^(-2)△OD/(mg protein·min)和3.010×10^(-2)△OD/(mg protein·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6,P<0.05);GSTs酶活力分别为3.626×10^(-4)和2.737×10^(-4)nmol/(mg protein·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P<0.05)。2个种群EST-2、GST1、GST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丙醚可能诱导淡色库蚊EST-3基因上调表达而增强了羧酸酯酶的解毒酶活性,GSTs酶活性升高与GST1和GST2基因没有关系。
- 刘洪霞刘曜冷培恩
- 关键词:淡色库蚊吡丙醚羧酸酯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 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不同类型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不同住宅小区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为制定科学、高效的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密度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减少登革热在本地区的传播风险。方法使用诱蚊诱卵器在168个住宅小区中于6—10月每2周开展一次监测,按照3种住宅类型和8个监测轮次记录诱蚊诱卵器阳性率,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正态分布分析,采用Krusl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非参数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和住宅小区绿化率及物业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5.17%;8个监测轮次中,第3次(7月)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6.62%,第8次(10月)最低,为2.98%,并在第6次(9月)小幅上升为4.92%;3类住宅小区中,普通小区的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5.80%,高于高层小区的3.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密度小区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5.10%,介于两者之间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与物业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绿化率无相关性。结论住宅小区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7月出现最高峰,在9月出现次高峰;普通小区的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层小区,且阳性率与物业费呈显著负相关;各住宅小区可根据物业人员蚊虫控制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白纹伊蚊防控工作。
- 朱伟刘曜刘翔宇刘文涛刘洪霞
-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住宅小区阳性率
- 基于深度学习的白纹伊蚊卵粒识别模型初步研究
- 2024年
- 目的构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粒图片数据库,并基于深度学习和瓦片重叠法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自动识别和计数模型,为伊蚊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收集野外和实验室品系的白纹伊蚊卵粒图片449张,使用Python环境labelimg库进行人工标定蚊卵,采用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Faster R-CNN)模型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识别模型,并使用瓦片重叠法智能识别和计数。使用精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F-measure)进行模型效果评价。结果经过15次模型迭代训练,损失值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下降至0.000119,平均精度均值(Mean Aaccuracy,mAP)从0.968增加至0.980,最终模型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97,调和平均值为0.93。结论本模型具有较高的白纹伊蚊卵粒识别能力,初步达到了辅助开展诱蚊诱卵器监测中卵粒鉴别和计数的功能。在不断的优化模型、细化分类识别能力后可成为简便高效的监测辅助工具。
- 朱敏慧董琳娟王墩家蔡逸舟张兆文刘曜何世鹏周毅彬
-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卵粒
- 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方法中华按蚊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室内饲养50年以上,未接触任何杀虫剂。分别采用药液浸渍法和滤纸接触法测定幼虫和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用药液浸渍法建立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仲丁威、杀螟硫磷和双硫磷7种杀虫剂对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其结果分别为y=13.0586+3.8987x、y=9.2950+2.1510x、y=10.3449+4.4594x、y=4.3319+8.7669x、y=11.3541+11.2014x、y=11.5447+6.9681x、y=10.8033+4.6466x。用滤纸接触法建立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仲丁威4种杀虫剂对成蚊的敏感毒力基线,其结果分别为y=12.5204+3.6871x、y=10.2596+3.0291x、y=8.4266+2.6610x和y=13.8210+5.0963x。结论建立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中华按蚊幼虫和4种常用杀虫剂对中华按蚊成蚊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结果可以作为我国中华按蚊幼虫和成蚊区分剂量的参考值。
- 范明秋周毅彬刘曜冷培恩
- 关键词:中华按蚊敏感品系抗药性监测
- 淡色库蚊对吡丙醚的抗性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估
- 采用群体汰选法,以70%左右的死亡率为选择压对淡色库蚊幼虫进行抗性筛选;采用数量遗传学的域性状分析法,结合抗性筛选结果,估算淡色库蚊对吡丙醚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预测不同选择压下其抗性发展的速率。
- 刘洪霞冷培恩徐劲秋刘曜
- 关键词:白纹伊蚊现实遗传力抗性风险评估
- 降雨量对雨水井蚊虫孳生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索降雨量导致雨水井中的积水变化及其对白纹伊蚊孳生水平的影响,为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26日-8月25日选择上海市松江区某小区内的105处雨水井,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3、6、9、12、15、20、30天共计调查8次雨水井内积水情况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采用Stata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针对该居民小区105处雨水井开展的8次调查中,积水次数8次的雨水井共有22处,积水次数1~7次的雨水井共有77处,积水次数0次的有6处。对99处有积水的雨水井使用幼蚊勺捕法进行孳生地调查,白纹伊蚊孳生阳性(1次及以上伊蚊孳生)的雨水井共有69处,未发现白纹伊蚊孳生的雨水井共有36处。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蚊虫孳生与雨水井中积水的浑浊度(Z=-4.423,P<0.001)、8次调查当天的前第1~7天合计降雨量情况(Z=-7.874,P<0.001)及第8~14天的合计降雨量情况(Z=6.16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蚊虫孳生与雨水井的积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2,P=0.179)。结论上海地区雨水井普遍存在积水,雨水井中蚊虫孳生与积水的浑浊度、调查当天的前第1~7天的合计降雨量情况及第8~14天的合计降雨量情况相关,应针对性地开展雨水井幼蚊密度调查及控制,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 陶骏捷吕锡宏张驰姚隽一刘曜周毅彬
-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雨水井降雨量
-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淡色库蚊种群密度动态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为建立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的CO_(2)诱蚊灯监测的蚊密度模型,探索不同气候条件下上海市淡色库蚊密度变化的特征,在上海市15个区,于4-11月每旬共设置229个CO_(2)诱蚊灯,监测淡色库蚊密度。以2018-2020年的监测数据建立基于DLNM的蚊密度与气象因素的方程。以改进的赤池信息准则(QAIC)对各个气象因素、连接函数和参数组合进行评价,最终选择QAIC最小的模型。最终建模结果取类泊松模型为DLNM的连接函数,进入模型的气象因素包括每旬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结果显示,旬平均最高气温与淡色库蚊密度呈倒“U”型关系,在平均最高气温大于10℃后逐步升高,在30℃达到密度峰值,其后逐步降低。平均日降雨量与淡色库蚊密度呈“J”型关系,在日平均降雨量大于6 mm后逐步升高。旬平均相对湿度与淡色库蚊密度呈倒“U”型关系,在平均相对湿度为70%时达密度峰值。结果表明,DLNM可以解释气象因子变量对蚊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从而预测未来蚊虫密度的变化,为开展蚊虫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刘曜朱奕奕姚隽一周毅彬
- 关键词:淡色库蚊
- 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与常用杀蚊幼剂对蚊幼防制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评价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幼虫和白纹伊蚊幼虫的防制效果,为蚊幼控制的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将30只蚊幼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杀蚊幼剂的搪瓷盆中,观察并记录幼虫的死亡时间、化蛹及羽化情况;利用SPSS 18.0软件计算半数致死时间(LT50)及95%可信区间(CI)、毒力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双硫磷和Bs对淡色库蚊低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85.7、73.2和109.8 min,对淡色库蚊高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82.8、71.6和128.2 min;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双硫磷、Bs对淡色库蚊低龄幼虫100%的死亡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60、160和200 min,对淡色库蚊高龄幼虫100%的死亡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40、140和300 min;Bti对淡色库蚊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的24 h死亡率均为0;新药1、新药2和新药3对白纹伊蚊高龄幼虫100%的死亡率所需时间分别为280、260和180 min,LT50分别为95.8、68.8和54.3 min;双硫磷和Bti对白纹伊蚊幼虫24 h死亡率均为100%,LT50分别为222.0和272.5 min。结论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与常用的3种杀蚊幼剂相比防治效果各有优势,可用于蚊幼的防治。
- 王唐刘曜宋灿磊许峰董兆鹏刘洪霞
- 关键词:淡色库蚊白纹伊蚊
- 上海地区2015-2019年白纹伊蚊和家蝇的抗药性发展动态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及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发展动态,为化学杀虫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白纹伊蚊抗性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液法,以3龄末4龄初幼虫为测试对象;家蝇采用点滴法,以羽化3~5日龄雌蝇为测试对象。结果所有调查监测点白纹伊蚊、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显著高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白纹伊蚊对双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地区占比均有所提升,分别从33.33%上升至44.44%、6.67%上升至12.50%;对高效氯氰菊酯以及残杀威均呈现抗性升高趋势,其中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地区占比由6.67%上升至20.00%;残杀威抗性地区占比高达100%。家蝇对敌敌畏抗性呈下降趋势,敏感地区占比由16.67%升至50.00%;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性地区占比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溴氰菊酯高抗地区占比由84.62%上升至100%,同比上升18.20%;甲基嘧啶磷总体呈上升趋势,高抗占比升至33.33%,同比上升33.33%。结论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和家蝇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以及氨基甲酸酯类的常用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高抗水平的药剂停用1~2年,中等抗性的药剂酌情使用,低抗性的药剂可轮换使用,进而延缓抗性的产生。
- 刘洪霞冷培恩刘曜吴寰宇
- 关键词:白纹伊蚊家蝇抗药性化学杀虫剂
- 上海地区2010—2016年蚊虫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人居及周边环境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为蚊虫防治及蚊媒病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上海市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监测数据,分析蚊虫种类的构成情况,比较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不同年份蚊种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2010—2016年捕获蚊虫密度为1.78只/(器·h),捕获蚊虫中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总构成比为80.3%。淡色(致倦)库蚊捕获密度最高,为1.22只/(器·h),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为0.22只/(器·h)和0.21只/(器·h)。2010—2016年捕获蚊虫总密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牲畜棚、农户以及居民区捕获蚊虫密度接近,各蚊种在牲畜棚及农户的密度均较高;除牲畜棚外,白纹伊蚊密度在其它环境中的密度变化不大。捕获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型,7月最高;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为7—9月。【结论】上海地区人居及周边环境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农村的农户、牲畜棚及城镇居民区绿化地为蚊虫侵害高发场所,应加强对这类环境的蚊虫控制。
- 朱江刘洪霞刘曜徐劲秋范明秋冷培恩
- 关键词:蚊虫环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