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腊

作品数:89 被引量:2,001H指数:2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经济管理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生态
  • 14篇生态补偿
  • 9篇旅游
  • 8篇教育
  • 8篇沟域经济
  • 7篇乡村
  • 7篇聚落
  • 7篇传统聚落
  • 6篇省域
  • 6篇景观
  • 6篇环境教育
  • 5篇影响因素
  • 4篇低碳
  • 4篇新农村
  • 4篇中国省域
  • 4篇实证
  • 4篇农村
  • 4篇农业
  • 4篇文化
  • 4篇城市

机构

  • 42篇衡阳师范学院
  • 40篇湖南师范大学
  • 3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南林业科技...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2篇长沙学院
  • 2篇湖南省社会科...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89篇刘春腊
  • 35篇徐美
  • 32篇刘沛林
  • 16篇申秀英
  • 12篇张义丰
  • 10篇邓运员
  • 7篇刘卫东
  • 6篇穆松林
  • 5篇胡最
  • 4篇兰婷婷
  • 4篇陆大道
  • 4篇贾大猛
  • 4篇李伯华
  • 3篇唐志鹏
  • 3篇陈明星
  • 3篇杨载田
  • 2篇谭杰
  • 2篇张宏业
  • 2篇王鹏
  • 2篇谢炳庚

传媒

  • 1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0篇经济地理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人文地理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地理科学
  • 3篇生态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2009中国...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教育评论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2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及其组合因子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被引量:24
2013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展,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趋势明显,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对提升中小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加快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20份长沙县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满意度问卷调查资料,结合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县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为0.82,属于较好水平,但居民对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满意程度评价为一般。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的组合因子,并提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
刘沛林廖柳文刘春腊
关键词:城镇人居环境
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被引量:77
2009年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这与客家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客家精神、传统观念、历史文化交融、社会氛围等地学因子密切相关。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申秀英胡最李伯华
关键词:客家传统聚落
安徽宁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探索
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着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宁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优势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创新的建议。宁国市应主动融人“大黄山”旅游板块之中,争取既作为其景区的资源补充,又能在...
杨载田刘沛林刘春腊徐美刘天曌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c Vision of the Capital Eco-economic Zones
2010年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综合创新优势,必须在实现经济体系高效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做出表率,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北京山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都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为北京的七山区县,其建设要以"两山、五河、七组团"为空间结构,以"一区、三基地、一平台"为框架性目标。作为探索北京山区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优化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符合山区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应遵循打破行政界限、生态主导发展等原则,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设生态产业经济带(走廊)、拓展生态经济区地域空间范围、打造中国北部生态经济增长极,以建设成北京绿色崛起先导区和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
张义丰兰婷婷刘春腊张宏业
湖南省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可达性、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的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特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点状集中,点带状分布"特点;空间可达性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点;空间分布数量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减态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和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
徐美李达立刘春腊刘春腊郭鑫
关键词:森林公园影响因素
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研究被引量:62
2014年
受启发于Pagiola等对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的解读思路,基于地理学的尺度关联与尺度转换视角,阐述了中国省域间生态补偿的逻辑框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生态系统价值的判断,提出了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思路与计算模型。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例,对中国各省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生态补偿额度进行了测算,并将其与各省的GDP进行了数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测算的中国各省生态经济价值及生态补偿额度占其自身GDP的比率均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供决策者参考。
刘春腊刘卫东徐美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价值当量
北京创意城市发展驱动力分析——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构建
首都生态经济区就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创意,既有创新价值,又有创意价值;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北京创意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根据生态连续性、文化相关性、地域临近性等原则,通过研究发现,首都生态经济区就是以北京的七山区县为地域范围,以...
张义丰刘春腊谭杰
关键词:驱动力文化创意
文献传递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被引量:20
2009年
在分析"两型社会"建设与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度分析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与"两型社会"要求相符,但城市群目前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率较低,与"两型社会"要求仍有差距;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经济效率的差异最大,生态环境效率次之,社会效率和资源集约效率的差异较小,且综合效率在空间上呈以长株潭3市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
徐美邓运员刘春腊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熵权法
区域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湘西州为例
2021年
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有助于文化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可推进生态文明、促进文化繁荣。湘西州文化与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在对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湘西州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现状,提炼出其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的五种模式,即全域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型、跨区域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型、文化生态保护节庆促进型、文化生态特色主题园区建设型、文化生态村寨整体保护型,其中全域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模式是全区域层面的整体设计,跨区域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适应于跨行政区大尺度,文化生态保护节庆促进模式适应于大、中、小尺度,文化生态特色主题园区建设模式适应于区域内中观尺度,文化生态村寨整体保护适应于村寨小尺度。
徐美刘春腊
关键词:文化生态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及特征的句法解析——以焦溪村为例被引量:16
2020年
针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损坏和传统特色衰败等问题,基于空间分析软件和空间句法探讨焦溪村的空间形态演变趋势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焦溪村居民点沿龙溪河和交通干道向四周扩展,外围新建建筑与传统肌理差异较大;2)受内外交通、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影响,整合度高值区集中在中西部地区;3)村落内部空间格局紧凑,文化载体和文物保护单位较少,空间通行率和可选择度低;4)村落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的拟合度仅为0.176,局部空间不能较好地认识整体空间。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因地制宜对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合理规划,有效提高了村落的空间整合度和可理解度,为焦溪村传统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吴丽平刘春腊龚娟焦丽鹏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结构优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