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青藏铁路格拉段区间通过能力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按照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组织的要求,旅客列车必须在白天发到。因此,此区段的列车运行图结构具有纵向按区间分段,横向按时间分带,客、货列车分时运行的特点。在对列车对数(或组对数)与列车交会次数、列车交会占用中间站数和区间数、及其对应区间最大列车运行图周期等因素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对数列车集中交会占用时间带的控制范围,分别推算出客、货列车最大行车量。计算结果表明:在预留3 h维修天窗的条件下,按站间闭塞普通运行图的客、货列车最大行车量分别为6对;按虚拟自动闭塞追踪运行图的客、货列车最大行车量分别为10对。以理论计算可能达到的最大客、货列车行车量为目标所铺画的模拟列车追踪运行图,其结果与理论推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 朱家荷刘新梁倩
- 关键词:青藏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运输组织
- 计算机编制全路直通客车方案优化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制定计算机编制全路直通客车方案优化系统设计原则。提出实现客车方案编制的三种基本算法是:以单线会车附加时分系数为基础进行方案铺画的附加时分法;以时间推进、分段切割来预测列车动态轨迹和事件的事件预测法;以客车轮廓图为基础,通过循环求解、层层逼近目标值的层次逼近法。通过对这三种方法的分析和比较,选择了层次逼近法作为客车方案铺画的方法。对系统研究过程中车次的识别、迂回经路处理、北京枢纽间隔检查、图形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提出设计系统的程序功能。
- 柳进张巍刘新
- 关键词:系统设计
- 我国铁路旅客列车提速的历史回顾被引量:5
- 2008年
- 1997年—2007年铁路进行了6次大提速,通过优化旅客列车运行图、优化旅客运输组织、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益使铁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善了铁路客运的社会形象,增强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对进一步拓展客运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10年的铁路提速史是铁路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 赵春雷刘新朱家荷
- 关键词:铁路提速旅客列车运行图旅客运输
- 城际铁路列车停站对小时通过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对有3个中间站的城际铁路,将1h内停站列车按单列、2列成组、3列成组3种组织方式,每列车有1,2,3次共3种停站次数,以及有、无待避2种运行方式组成78种停站方案。通过铺画不同停站方案的列车运行示意图,分析计算有、无待避2种运行方式的损失时间,提出有、无待避2种运行方式损失时间的计算公式。按成组列车总停站次数由I到9的顺序,建立无待避停站运行方式损失时间和小时通过能力计算表。计算结果表明:当1h列车停站为4-7次时,小时通过能力为15列左右;不同停站方案对小时通过能力的影响与列车停站次数、停站时间、排列次序以及运行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通过能力利用情况和1h总停站次数的需求选择列车停站方案;应尽可能采用无待避停站运行方式,将有待避停站运行方式作为列车运行调整的备用方案。
- 朱家荷刘新张巍
- 关键词:城际铁路行车组织
- 乘务日计划的编制方法研究
- 2010年
- 乘务日计划是列车乘务计划的一种,合理的乘务日计划是乘务组顺利开展当日乘务工作的依据,是乘务人员合理调配的保证。从乘务日计划的特点入手,分析影响乘务日计划编制的原因,针对乘务日计划的编制过程建立最小费用网络流数学模型,并通过贪心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取得满意效果。
- 纪殿瑜王建英刘新
- 关键词:网络流贪心算法
- 把握提速契机,优化货物列车运输组织被引量:3
- 2008年
- 在历次提速调图过程中,虽然起主导作用的是旅客列车,但铁路以提速为契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推出五定班列货物列车新品牌、增加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数量、开行行包及行邮快运专列、发展重载运输等,优化了货物列车运输组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赵春雷刘新朱家荷
- 关键词:提速货物列车运输组织五定班列
- 铁路枢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针对部分铁路枢纽存在的枢纽布局与城市发展及规划矛盾、铁路枢纽与衔接线路能力不协调、动车组检修和存放能力不足、铁路枢纽内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铁路枢纽发展对策,即合理布置铁路枢纽场站,客运作业分散化、编组作业集中化、物流中心差别化、"客内货外"层次化;着力打造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深入贯彻点线能力协调理念,确保铁路枢纽内车站与线路、铁路枢纽与衔接线路能力的协调;适时修订动车组修程修制,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配置动车组检修与维护设施。
- 郑洪刘新
- 关键词:铁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