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恒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基于PSR模型的干旱地区县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研究——以甘肃省临泽县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文章以甘肃省临泽县为例,基于PSR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生态弹力、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类社会影响力三个子系统组成的评价体系,最终研究得出临泽县生态系统承载力表现为"一般",呈现"弱稳定-低承载-弱压"的状态,临泽县生态脆弱且敏感,需加强保护。
- 屈鹏李振林刘文恒
- 关键词:PSR模型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承载力
- 云南东川雪岭铜多金属矿区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被引量:9
- 2014年
- 雪岭矿区位于东川断隆与禄劝断坳结合部,灯影组赋矿以黄铁矿、黝铜矿、辉铜矿为主,含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等,深部陡山沱组赋存有滥泥坪式铜矿床,对雪岭矿区和东川矿区相应层位的金属硫化物样品中的硫和铅同位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和陡山沱组金属硫化物δ34SV-CDT分别为-37.5‰^+27.4‰和-1.5‰^+19.5‰,显示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并受到不同硫源的混染,与落雪组和因民组所含金属硫化物δ34SV-CDT相似;铅同位素组成落点位于上地壳附近和上地壳与造山带之间,并具相关性,说明灯影组矿石铅来源于壳幔混合,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陡山沱组和昆阳群铜矿床,部分来自围岩;灯影组样品模式年龄为260~350 Ma,推测矿化应是受峨眉山玄武岩喷溢热动力影响导致陡山沱组和昆阳群成矿物质活化并沿断裂带运移至浅部沉淀富集;含矿热液沿途还原沉积地层的海相硫酸盐,围岩提供部分成矿物质。
- 刘文恒刘继顺马慧英刘卫明吴自成许亚男
- 关键词: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东川矿区
- 甘肃青山堡中牌细粒花岗岩成因与构造环境:锆石U-Pb年龄和全岩元素组成制约被引量:2
- 2024年
- 龙首山铀成矿带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受控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然而关于龙首山铀成矿带在后碰撞伸展环境的结束时限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为此本文以该成矿带青山堡中牌细粒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分析,据此探讨了岩石类型及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显示,中牌细粒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13.7±3.0)Ma,为早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岩石具有高Si、富碱及低CaO、MgO和P_(2)O_(5)的特征,A/CNK=1.01~1.04;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Th、U、Nd、K,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中牌细粒花岗岩应属于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中牌细粒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岩浆源区主要残留相为角闪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龙首山地区早古生代形成的岩浆活动按照时间可划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52~438 Ma)和中志留世—早泥盆世(430~412 Ma)两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于构造演化的俯冲阶段和后碰撞阶段。
- 陈耀新刘文恒刘文恒刘晓东王凯兴刘晓东
- 关键词: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
- 东昆仑造山带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的指示
- 2024年
- 海德乌拉铀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南昆仑带内,是我国在青藏高原地区厘定的首个与火山岩有关的独立铀矿床.前人已对该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初步研究,而对矿床成矿流体与脉石矿物的研究较少.赤铁矿广泛存在于各种铀矿床中,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本文选取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探讨赤铁矿对海德乌拉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的指示,为矿床的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前面状赤铁矿是碱交代和空洞效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矿期团块状赤铁矿则由强氧化的成矿热液与黄铁矿和围岩中的Fe2+发生反应形成,这种氧化还原作用对成矿环境的氧化性进行制约,使成矿流体氧化性降低,导致沥青铀矿沉淀成矿;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形成时的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和幔源流体混合的特征,幔源流体可能与三叠纪辉绿岩岩浆活动有关;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形成时的流体为高氧逸度富Cl-流体,并随流体与围岩反应,流体由富Cl-偏酸性流体逐步向偏碱性流体转变;海德乌拉赤铁矿中U-Mo-W同步富集说明了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自于寄主长英质火山岩.
- 杨建俊戴佳文吴佳王凯兴王凯兴刘晓东刘文恒刘文恒
- 关键词:成矿流体矿床成因地球化学
- 冀东唐杖子金矿:一个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被引量:8
- 2013年
- 根据唐杖子金矿矿区野外观察和勘探结果发现,北东向深断裂F2、F3控制了辉绿岩一花岗斑岩组成岩浆带,在与近南北向断裂F1交汇处,岩浆气液活动增强,形成明显的隐爆角砾岩筒,从中心向外侧依次出现中心角砾岩带一崩塌角砾岩带—震碎角砾岩带的分带特征。在角砾岩筒南西侧的主断裂带(F2、F3)内,热液聚集形成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脉体规模大(长约3000多米,宽约25m),含金品位高(金品位最高45g/t,最低3.6g/t,平均8.44g/t),构成唐杖子金矿的主矿体;在角砾岩筒北侧的弧形断裂(F5-F17)和南侧的放射状断裂(F18~F22、F23~F27)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聚集,形成含金石英脉,Au品位一般在1.82g/t。由主断裂带、侵入岩带控制的爆破角砾岩带及其派生的含金断裂系统,靠近岩筒的脉体中,硫化物发育,含金品位高;随着离爆破角砾岩筒距离的增大,断裂系统中的硫化物逐渐减少,金品位逐渐降低,整体构成一个典型的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角砾岩筒型金矿的识别,对华北地台的相似背景区的金矿勘探和地质研究有借鉴意义。
- 尹利君刘继顺刘卫明罗依珍崔莎莎刘文恒
- 关键词:岩浆岩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 主成分分析技术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被引量:39
- 2018年
- 主成分分析是目前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对影像大气校正质量要求不高、实现简单、提取效果好、效果稳健等优点,广受地质工作者的青睐。根据输入影像的数量及类型、主成分分析的次数等,本文将主成分分析分为标准主成分分析、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定向主成分分析、二次主成分分析、不同影像间的主成分分析等5种类型。其中,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又可细分为4个波段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和3个波段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各种主成分分析及蚀变信息主分量的选择,尤其是对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的Crosta技术和定向主成分分析的软落叶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TM/ETM+、ASTER影像为例,对部分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蚀变异常信息的实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基岩裸露区,不同主成分分析都可以很好地提取铁化、泥化蚀变信息;在中、低植被覆盖区,采用标准主成分分析、Crosta技术、改进的Crosta技术、软落叶技术、"掩膜/抑制干扰信息+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蚀变异常信息;高植被覆盖区多采用主成分分析生成的蚀变信息主分量进行彩色合成,再通过对彩色影像进行目视解译的方式判断蚀变的类型和范围。其中,"掩膜+Crosta技术"、"掩膜+软落叶技术"、二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在高植被覆盖区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干扰信息种类众多、岩性复杂的地区,可根据干扰信息、岩性种类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再根据每个小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蚀变提取方法,最后将每个小区内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合并。
- 吴志春叶发旺郭福生刘文恒李华亮杨羿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 云南省东川区铅锌矿床(点)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东川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但到目前为止铅锌资源找探没有大的突破。为在区内找探具规模性的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铅锌矿(化)点地质特征、控矿规律、控矿构造、岩浆活动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铅锌矿床(点)的分布规律,为铅锌资源找探提供找矿依据。
- 罗江华李莲芹刘文恒
-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规律
- 东川雪岭铜多金属矿区地层及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雪岭矿区铜多金属矿化沿灯影组和渔户村组层间断裂带产出,部分与辉绿岩接触产出。为了探索其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在矿区系统取样,研究地层及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各地层均较上地壳富集Ag、As、Pb、Sb,断裂构造运动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矿区辉绿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为峨眉山玄武岩同期产生的同源异相岩浆活动产物。经综合分析,矿区矿化应是深部成矿物质受构造运动活化运移至浅部构造有利位置沉淀富集所致,围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辉绿岩对矿化具一定积极的作用。
- 刘文恒刘继顺马慧英刘卫明尹利君吴自成罗梦悦
- 关键词:地层地球化学辉绿岩矿床成因
- 东川运动及其对东川矿区褶皱构造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分析了当前东川运动的各种认识,通过上下地层的特征、构造、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形成背景以及汤丹、落雪和拖布卡3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确定该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东川运动是南北向挤压运动,在东川矿区下(昆阳)亚群形成东西向褶皱构造,被后期小黑箐和晋宁运动叠加改造后,其构造形迹变得模糊和复杂,但经仔细研究分辨出了10个较大的褶皱构造。
- 刘卫明刘继顺尹利君杨立功刘文恒豆松
- 关键词:褶皱构造昆阳群东川矿区
- 乌兹别克中卡兹库姆地貌特征对砂岩型铀矿赋存的制约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理清地形地貌对砂岩型铀矿赋存的制约作用,基于GIS技术,利用DEM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卡兹库姆地区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及条带剖面等各类地貌因子,并与研究区探明的砂岩型铀矿进行空间关联与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型铀矿赋存的有利地形地貌条件:高程为100~400 m、坡度为0°~5°、地形起伏度为10~35 m、亚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3~0.6;中卡兹库姆地区存在4个较为明显的夷平面,高程分别为:Ⅰ级2 200 m,Ⅱ级1 600 m,Ⅲ级1 100 m,Ⅳ级330~400 m,砂岩型铀矿发育于Ⅳ级夷平面附近;砂岩型铀矿集中于低海拔和低地形起伏度的地区,二者可作为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的主要参考因素。最后根据地貌因子圈定了中卡兹库姆地区砂岩型铀矿赋存的有利区域,为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依据。
- 孙岳潘家永陈正乐韩凤彬刘文恒肖伟峰
- 关键词:DEM地貌特征砂岩型铀矿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