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安

作品数:43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理学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12篇聚变
  • 10篇中子
  • 8篇反应堆
  • 7篇核能
  • 7篇
  • 6篇裂变
  • 6篇聚变-裂变混...
  • 5篇能源
  • 5篇中子输运
  • 5篇中子学
  • 5篇惯性约束
  • 5篇
  • 4篇惯性约束聚变
  • 4篇放射性
  • 4篇次临界
  • 3篇输运
  • 3篇燃耗
  • 3篇核能源
  • 3篇包层
  • 2篇弹头

机构

  • 39篇北京应用物理...
  • 6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40篇刘成安
  • 8篇伍钧
  • 7篇师学明
  • 6篇沈姚崧
  • 5篇田东风
  • 4篇刘忠兴
  • 2篇任捷
  • 2篇张本爱
  • 2篇黄文凯
  • 2篇傅学东
  • 1篇李凯波
  • 1篇佘若谷
  • 1篇黄正丰
  • 1篇巫德章
  • 1篇彭先觉
  • 1篇宋家树
  • 1篇纳忠杰
  • 1篇胡思得
  • 1篇张毓泉
  • 1篇阮可强

传媒

  • 10篇计算物理
  • 10篇原子核物理评...
  • 7篇高技术通讯
  • 4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岱宗学刊
  • 1篇核技术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第十三届反应...
  • 1篇第五届反应堆...
  • 1篇第五届反应堆...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3)U和武器级钚的爆炸产物放射性衰变过程的比较被引量:1
2000年
对2 3 3 U模型和武器级钚模型核爆炸后爆炸产物的放射性活度、生物潜在危害因子和能量沉积等量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武器级钚模型中上述各量的演化情况 .
沈姚崧刘成安
关键词:武器级钚
聚变裂变混合堆设计中的中子学问题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简要叙述了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设计所涉及的中子γ光子耦合输运方程、核子数密度方程及有关计算机程序系统;介绍用于聚变堆设计的核数据工作现状及未来工作重点.
刘成安
关键词:聚变裂变混合堆中子输运核数据库
对先进核能系统中U-Pu循环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新开发的数据库和程序对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中的U-Pu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反应堆功率、临界系数、γ和中子通量以及裂变核的演化等计算。
沈姚崧刘成安
关键词:次临界反应堆
反应堆中钍铀循环与铀钚循环燃料分析和比较
沈姚崧刘成安
文献传递
核爆氘-氘聚变能电站——聚变能和平利用的一种可能的途径被引量:2
2007年
简要地分析了利用核爆氘-氘聚变能发电的可行性及优点,按10ktTNT核爆氘-氘聚变的规模,估算了热载体钠的储能作用及用量,核爆冲击波对爆室壁的作用强度及爆室壁的承受能力。
刘成安
关键词:热载体冲击波
聚变-裂变能源混合堆可行性及在我国核能发展中作用的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简要论述了核能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聚变-裂变混合堆在核能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以不久将来即可实现的ITER聚变装置作驱动堆芯、天然铀水冷裂变系统作包层的混合堆做了细致的分析。这种混合堆型可以实现GWe级净电功率输出,年造钚1 656 kg,支持2.68个同功率压水堆电站对易裂变燃料的需要。初步的经济评估说明,混合堆电的成本是同功率压水堆电成本的1.67倍;而在不计燃料成本的情况下,混合堆与压水堆组合系统电的成本是同功率压水堆电成本的1.18倍。考虑到一般压水堆需消耗大量的天然铀,加上铀浓缩成本,混合堆与压水堆组合系统电的成本,与压水堆电的成本是可以相比拟的。
刘成安师学明
用于驱动次临界堆的惯性约束聚变中子源与加速器中子源的分析比较
1997年
分析了用惯性约束聚变(1CF)中子源和加速器(AD)中子源驱动一个热功率为百万千瓦级(MWt)的次临界包层的可能性。给出了驱动不同次临界度包层所需的中子源强度及其相应的物理参数。比较了两种中子源系统的特点及可能实现的前景。
刘成安伍钧
关键词:惯性约束加速器中子源
聚变-裂变混合堆球床包层的传热问题
1993年
刘成安
关键词:热传导
聚变-裂变混合堆物理概述
1989年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托卡马克型聚变-裂变混合堆的等离子体约束、包层中子学设计、裂变燃料生产、能量增益等物理问题,阐明了聚变-裂变混合堆的优点及其在由裂变能源向聚变能源过渡中所可能起的重要作用。
刘成安
关键词:聚变裂变磁约束
美国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3年
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能源(LIFE)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基于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的近期进展,美国利弗莫尔实验室提出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能源设想,并开始了分解研究。设想用新型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产生1.4~2.0 MJ的激光能量,靶丸聚变增益25~30,打靶频率10~15Hz,实现350~500 MW聚变功率,相当于聚变中子源强1.3×1020~1.8×1020n/s。以此驱动次临界裂变包层,使能量再倍增4~10倍,实现1 GW电功率的输出。采用创新设计的燃料元件,包层可达到90%以上的燃耗深度,形成一个安全、无碳、燃料资源丰富、核废料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核能源系统。
刘成安师学明
关键词: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裂变燃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