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4篇伊马替尼
  • 4篇急性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髓细胞
  • 2篇髓细胞白血病
  • 2篇髓样
  • 2篇细胞凋亡
  • 2篇慢性
  • 2篇免疫
  • 2篇耐药
  • 2篇急变
  • 2篇急性髓细胞
  • 2篇急性髓细胞白...
  • 2篇BCR/AB...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杜庆锋
  • 13篇刘志
  • 13篇刘晓力
  • 8篇许娜
  • 6篇林榕
  • 6篇宋兰林
  • 6篇张嵩
  • 6篇钟敏
  • 5篇易正山
  • 5篇朱红倩
  • 3篇欧阳昭
  • 3篇夏立平
  • 3篇刘晓加
  • 3篇王霜
  • 3篇龚峻梅
  • 2篇周淑芸
  • 2篇孟凡义
  • 2篇冯茹
  • 2篇欧阳凌云
  • 1篇刘启发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y^+-AML和Ly^--AML在FAB和WHO分型中的分布及治疗反应
2008年
目的:探讨伴淋系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和不伴淋系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在FAB和WHO分型中的分布和它们的治疗反应。方法:117例初发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用常规瑞氏染色及细胞化学染色对骨髓细胞进行FAB分型,采用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EG IL)积分系统,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经流式细胞仪对骨髓细胞进行免疫分型。其中115例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按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每个病例用标准方案诱导缓解1个疗程后复查血液学缓解情况。结果:117例FAB分型为AML的病例中,免疫学分型为不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89(76.1%)例,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28(23.9%)例。WHO分型中,AML伴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在Ly+-AML和Ly--AML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50.5%(P=0.013)。用AM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1疗程后,Ly--AML患者完全缓解率(CR)69.7%,Ly+-AML患者CR率34.6%(P=0.001)。结论: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可客观反映细胞来源及分化阶段,经标准诱导缓解后,Ly--AML患者CR率高于Ly+-AML(P=0.001)。
龚峻梅杜庆锋刘晓力刘志张嵩朱红倩林榕易正山宋兰林冯茹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SOD检测在CNS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CNSL患者脑脊液标本作为研究组(CNSL组),25例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脑脊液SOD活性,同时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涂片分析。结果 CNSL组与对照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压力、葡萄糖和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L组与对照组脑脊液SOD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和蛋白含量分别与SOD活性呈正相关(r=0.871,P=0.000;r=0.518,P=0.003)。鞘内化疗前后患者脑脊液SOD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45岁、≥45岁)脑脊液SOD活性检测结果分别为(755.64±345.77)、(1 420.493±30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SOD活性变化与CNSL的发生有关,修正年龄因素,脑脊液SOD活性检测可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指标用于CNSL的诊断。
钟敏刘晓力刘晓加杜庆锋许娜刘志林榕夏立平
关键词:白血病超氧化物歧化酶脑脊液年龄
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氧化损伤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抗氧化指标在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氧化损伤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10-3、2×10-4、4×10-5mol/L)的青蒿琥酯作用下培养K562细胞,同时以未加青蒿琥酯的K562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Annexin V-PI双染和Hochest 33258、黄嘌呤氧化酶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凋亡、SOD活性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SOD活性:4×10-5mol/L和2×10-4mol/L两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4×10-5mol/L、2×10-4mol/L组与1×10-3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3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0-5mol/L组与2×10-4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GPx及MnSOD mRNA表达:4×10-5mol/L、2×10-4mol/L两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5mol/L、2×10-4mol/L组与1×10-3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3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0-5mol/L组与2×10-4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中,以4×10-5mol/L组的SeGPx mRNA、MnSOD mRNA表达最高。结论氧化损伤机制参与了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过程,但氧化损伤可能不是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钟敏刘晓力刘晓加杜庆锋许娜刘志林榕夏立平苏群豪
关键词:青蒿琥酯K562细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尼龙毛柱法分选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和抗人CD3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运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imatinjb)、尼罗替尼(nilotib)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浓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免疫活性标志;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T细胞信号分子P56^lck。mRNA的表达。结果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P=0),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2浓度较对照组低(P=0.03),IL—10浓度在处理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53),且表面活性分子CD25和CD69明显减少(P=0.03,P=0.01),尼戮替尼处理组CD25、CD69表达更低(P=0.05,P=0);各处理组T细胞信号分子P56^lck。表达水平降低(P=0.03),而尼罗替尼处理组P56^lck。表达更低(P=0.04)。结论有效治疗浓度的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受体P56^lck的表达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许娜杜庆锋杨军刘志王霜刘晓力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伊马替尼T淋巴细胞
成人前B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CD20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表达对成人前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re B-ALL)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8-01成人前B-ALL患者91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持续完全缓解率、髓外浸润率、复发率及2 a生存率.结果:91例成人前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43例(47%),CD20阴性患者48例(53%);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9.8%(30/43),81.3%(39/48)(P>0.05),持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1.6%(5/43),41.7%(20/48)(P<0.05);髓外浸润率分别为46.5%(20/43),22.9%(11/48)(P<0.05);复发率分别为65.1%(28/43),39.6%(19/48)(P<0.05);2 a总生存率分别为17.3%,47.2%(P<0.05).结论:成人Pre B-ALL瘤细胞表达CD20提示预后不良.
钟敏刘晓加杜庆锋刘晓力许娜刘志宋兰林易正山林榕夏立平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抗原CD20免疫表型分型成年人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筛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变相关蛋白,探讨CML急变的转化机制。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急变期和慢性期CML患者骨髓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以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的蛋白凝胶图谱,找出差异蛋白质点。通过质谱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于SWISS-PROT/TrEMBL数据库查询鉴定。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蛋白和mRNA水平进一步验证。结果与慢性期CML患者比较,急变期患者有13个蛋白质点表达降低,23个蛋白质点表达升高。选取2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其中15个蛋白质点比较明确。选取在急变期患者中高表达的3个蛋白质点不均一核内核糖蛋白K(hnRNPK)、膜联蛋白A1(annexinA1)和RhoA进行验证,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中蛋白表达增高,与双向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一致;mRNA水平的表达无变化。结论获得了1组可能参与CML急变的相关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ML急变的转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朱红倩刘晓力李荣杜庆锋张嵩姚峰刘志
关键词:急变蛋白质组学ANNEXINRHOA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23例CML患者不同时期的40份骨髓标本的ABL激酶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7人(30.43%)检测出点突变,共导致5种类型的氨基酸替换:T315I3例,Y253H、E255K、F317L及G321W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点突变的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其中6例患者测序前经400mg/d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加大伊马替尼剂量至(600~800)mg/d,随访3~6个月,仅F317L患者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另外5例患者均无遗传学反应,且Y253H和1例T315I疾病进展至急变期。G321W为初治慢性期患者,经400mg/d伊马替尼治疗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BCR-ABL+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变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完全相同,且并非所有点突变都会导致耐药的发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预测疗效并及早调整治疗。
欧阳昭杜庆锋刘晓力张嵩朱红倩龚峻梅宋兰林欧阳凌云刘志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点突变耐药伊马替尼
59例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2009年
目的研究分析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ALL)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筛选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诊为原发BCR/ABL+-ALL59例,经VDLP±Ara-C方案诱导化疗,化疗不缓解者或准备移植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其中接受伊马替尼联合治疗1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6例。结果59例BCR/ABL+-ALL患者中位年龄32(3~69)岁,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CR共32例(54.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30~99.9×109/L和≥100×109/L的CR率分别是75.0%(18/24例)、56.3%(9/15例)和26.3%(5/19例)(P=0.006),2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24.7%、22.5%和21.1%(P=0.180)。FAB分型:L1、L2、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CR率分别是66.7%(6/9例)、63.2%(24/38例)和22.2%(2/9例)(P=0.029),2年OS分别是22.2%、27.0%和22.0%(P=0.623)。免疫分型:单纯ALL、伴髓系抗原表达ALL、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CR率分别是61.1%(11/18例)、60.6%(20/33例)和12.5%(1/8例)(P=0.039),2年OS分别是22.7%、21.0%和18.8%(P=0.643)。染色体核型:正常核型、单纯t(9;22)、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的CR率分别是71.4%(5/7例)、70.8%(17/24例)和37.5%(9/24例)(P=0.046),2年OS分别是42.9%、34.0%和7.3%(P=0.000)。是否合并败血症的2年OS分别是5.0%和36.0%(P=0.005)。含伊马替尼治疗组与不含伊马替尼治疗组、接受allo-HSCT治疗组和仅化疗组的2年OS分别是48.0%和11.2%(P=0.001)、54.2%和8.5%(P=0.000)。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形态学或免疫学类型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对BCR/ABL+-ALL的疗效有一定的负性影响,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合并败血症者生存期短,伊马替尼联合治疗和allo-HSCT均可延长BCR/ABL+-ALL的生存期。
刘志刘晓力杜庆锋许娜钟敏宋兰林易正山刘启发孟凡义周淑芸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ML患者HMG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蛋白A2基因(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探讨它们在CML演进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4例CML和5例健康对照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所有参与试验及贡献骨髓和外周血标本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CML骨髓标本间期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ntitative)PCR(RTQ-PCR)技术对HMGA2 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比较CML患者不同阶段HMGA2转录水平,以Spaearman方法分别对HMGA2转录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外周血液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例CML-CP患者BCR/ABL阳性细胞率为(58.08±39.21)%,HMGA2相对定量为2.39±1.86;12例CML-AP/BP患者BCR/ABL阳性细胞率为(87.50±16.21)%,HMGA2相对定量为91.78±14.07。CML-AP/BP患者HMGA2转录水平与CML-CP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1),CML-AP/BP患者HMGA2转录水平与外周血原幼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636,P=0.017)。结论:CML患者HMGA2转录水平在AP/BP期显著高于CP期,HMGA2有可能成为预测CML疾病演变、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
王霜刘晓力欧阳凌云许娜杜庆锋刘志欧阳昭
关键词:加速期BCR/ABL
纤维连接蛋白黏附共培养对伊马替尼诱导K56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多药耐药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巨大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多药耐药研究多采用单细胞培养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肿瘤的生长状态及肿瘤微环境。因此,有必要从微环境介导耐药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生物学背景。有研究显示,α5β1整合素黏附于纤维连接蛋白(Fn)后,可使K562细胞对DNA损伤剂诱导的凋亡产生耐药,我们拟通过Fn黏附培养了解其对K562细胞小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耐药的影响。
刘志刘晓力杜庆锋许娜张嵩朱红倩周红升钟敏王霜
关键词:K562细胞凋亡纤维连接蛋白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共培养细胞培养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