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

作品数:14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印楝
  • 4篇印楝素
  • 4篇楝素
  • 4篇细胞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香蕉
  • 2篇对印
  • 2篇水稻
  • 2篇胎发
  • 2篇体细胞胚
  • 2篇细胞学
  • 2篇细胞学特点
  • 2篇细胞质
  • 2篇香根草
  • 2篇胞质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检...
  • 1篇愈伤组织形成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4篇刘卫
  • 9篇朱西儒
  • 8篇张海保
  • 8篇张云开
  • 5篇王昌虎
  • 5篇马镇荣
  • 5篇凌定厚
  • 4篇雷光富
  • 2篇夏汉平
  • 2篇王正询
  • 1篇吴坤林
  • 1篇周伯春
  • 1篇张奕奇

传媒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热作科技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添加剂和激素对印楝脱分化及印楝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1998年
不同添加剂和激素配比对印楝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印楝素生物合成有较大影响:蔗糖有利于细胞生长,葡萄糖有利于印楝素积累;肌醇对印楝愈伤组织生长和印楝素合成有促进作用;各种添加剂对印楝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椰子乳对印楝素合成有利;综合考虑印楝愈伤组织生长,兼顾印楝素含量,较适宜的组合为2,4-D2.0+6-BA0.
雷光富朱西儒张云开张海保刘卫
关键词:印楝印楝素添加剂激素
栽培蕉及其亲缘种进化关系的同工酶谱分析
1999年
朱西儒王正询刘卫周伯春
关键词:同工酶谱分析进化关系亲缘关系聚丙烯酰胺
印楝愈伤组织形成及其印楝素含量测定被引量:18
1998年
取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不同器官作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和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印楝素(Azadirachtin)生物合成的影响.印楝的不同器官(根、叶、茎及皮)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有合成印楝素的能力.其中以叶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印楝素含量为最高.含有较低按盐的B5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生长,含有较高铵盐的MS培养基有利于印楝素积累,不含铰盐的White培养基对两者均不利.愈伤组织继代2—3代,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印楝素合成。
雷光富朱西儒张云开张海保刘卫
关键词:印楝愈伤组织印楝素
番木瓜杂交果座籽与发芽及F_1代的环斑花叶病调查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研究了番木瓜杂交制种中存在的结实座籽,以及田间对环斑花叶病的问题。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筛选抗病杂种新品系,不断开发和综合利用番木瓜的优良特性,提高其经济价值和效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朱西儒张云开张海保刘卫李国通钟二苟
关键词:番木瓜杂交种环斑花叶病发芽木瓜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香蕉束顶病被引量:7
1995年
应用香蕉束顶病毒(BBTV)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检测香蕉束顶病的间接ELISA方法,其检测香蕉病组织汁液的最大稀释度为1:1280,健康香蕉组织汁液无非特异性反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采自广东、广西9个市(县)的香蕉产区的80个大田香蕉束顶病样本和25个荫棚香蕉试管苗样本,其中大田样本BBTV的带毒率为76.5%,试管苗样本的带毒率为8.0%。香蕉束顶病株不同部位BBTV含量检测表明,BBTV在病株中系统性分布,叶肉和中脉中的BBTV含量无差异。下部老叶与上部嫩叶相比,症状较轻,病毒含量也较低。
张海保朱西儒刘卫张云开
关键词:香蕉束顶病单克隆抗体ELISA
具野稻细胞质的胞质型雄性不育系的体细胞克隆变异 Ⅰ.IR66707A及IR69700A体细胞克隆变异的类型被引量:1
2002年
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及IR69700A来自国际水稻所(IRRI),它们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属于胞质型雄性不育。以这两个不育系以及它们与正常品种的杂种F1为供体,经离体培养,共获得了136个体细胞克隆。在R1代中发现了三个类型的突变或变异,即:可育突变、雄性不育和雌雄性均不育的变异。第一类型的可育突变有两例,其R2的可育与不可育(出现分离)之比为3:1,证实为显性单基因突变。第二类型的雄性不育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育性可被恢复的,与供体不育系完全不同,其中一部分克隆的不育性不能被保持但可因环境的改变而转换为可育,另一部分克隆的不育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具转换能力),但其不育性既可恢复又可不完全保持(即F1的育性尚有分离)。第二种是不育性不能被恢复,与供体相似。育性不具转换能力的突变可望培育成为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而育性可转换的突变则可望培育成为两系杂交稻中的两用核不育系。
马镇荣凌定厚王昌虎刘卫
关键词:水稻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印楝愈伤组织中的印楝素含量被引量:6
1998年
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检测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uss)愈伤组织中的印楝素含量,成功建立了DAS-ELISA。以牛血清蛋白为载体,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合成免疫原,制备抗血清,获得效价为1:2560。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用“过碘酸盐氧化法”合成酶标抗体。使用包被抗体的最适浓度为5.0μg/mL,标记抗体浓度为2.5μg/mL,可测抗原最低浓度为10μg/mL。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专一性强,用量少,且不需要预先纯化,适合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中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可用于大规模理想细胞系筛选。
朱西儒雷光富张海保刘卫张云开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印楝印楝素愈伤组织
具野稻细胞质的胞质型雄性不育系的体细胞克隆变异II.体细胞克隆温敏核不育突变
2002年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马镇荣王昌虎刘卫凌定厚
关键词:水稻
南美香瓜梨离体培养快速复壮繁殖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南美香瓜梨茎段被移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其中添加有BA6.0(mg/L以下单位相同)、IBA0.2培养4周后增殖到3.8倍。用其嫩叶切块,在含有2,4—D0.5,BA0.25的MS培养基上先诱导形成绿色愈伤组织,然后转入含BA6.0和IBA0.2的MS培养基上,产生丛生不定芽。将2.5~3.0cm的不定芽切下移入含IBA0.5与0.2%活性炭,1/2MS无机盐的培养基上,25天后诱导生根,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张云开朱西儒张海保刘卫
关键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
香蕉试管苗变异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本文初步研究了香蕉离体培养中,培养基内不同激素浓度、继代培养数,以及3个品种(品系)对试管苗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631和台湾8号比威廉斯(Williams)稳定,培养条件相同,培养代数多时,变异率明显提高。外源激素的配比试验表明:IBA∶BA为0.5∶4.0(mg/L)为最佳配方,当IBA∶BA达到2.0∶10(mg/L)时,异常苗发生率最高。用田间变异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结果,发现其染色体数不是增多就是严重缺失。变异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经电泳分析,表明在迁移率为0.7处的一条带纹消失,而正常对照苗则稳定存在。
张海保朱西儒张云开刘卫王正询
关键词:香蕉试管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