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冲
- 作品数:7 被引量:213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崎病病因与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7年
- 川崎病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单核巨噬细胞激活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及化学性因子,造成炎性反应破坏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该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其他系统亦可受累。对发病机制与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该病,从而对其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做更精确的判断。
- 刘冲杜忠东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
- 血管超声检测川崎病合并体循环动脉瘤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川崎病(KD)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瘤是其常见并发症,但其病理机制为血管炎,因而体动脉也有发生动脉瘤的可能,本研究用血管超声对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我院心内科病房收住的84例KD患儿进行筛查,以了解KD患儿体循环动脉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转归。
- 杜忠东贾立群张永兰王玉林瑶刘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体循环川崎病血管炎超声检测心内科病房
- 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8
- 2007年
-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所有KD患儿。结果 北京45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参加调查,共计报告1107例患儿。5年KD发病率为40.9~55、1/10万5岁以下儿童,平均49.4(95%CI,46、6~52.4)/10万5岁以下儿童。2000~2004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α〈0.05)。发病年龄1个月~13.8岁,中位年龄2.0岁,其中5岁以下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春、夏有2次发病高峰,以夏季最高,2000和2004年在2次高峰基础上冬季还有1次发病高峰。复发15例,复发率1.4%;有家族史2例,占0.2%。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2000~2004年北京KD发病率较前5年升高,但仍低于日本。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除每年春、夏2次流行高峰外,2000和2004年冬季出现第3个发病高峰。
- 张永兰杜忠东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林瑶刘冲无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发病率流行病学
- 心肌炎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型多无临床症状,中重型可以出现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虽然心肌炎的发病率很难精确评估,但心肌炎并非少见,国外在常规尸检中发现率1%-9%,在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患儿的发现率为5%-12%。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 biopsy,EMB)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1987年的达拉斯标准诊断心肌炎的特异性极强,但敏感性差,心肌点状累及,
- 刘冲杜忠东
- 关键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心肌炎心内膜心肌活检心源性猝死BIOPSY心源性休克
- 6个月以下婴儿川崎病1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0
- 2008年
-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血管炎性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病变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6个月以下小婴儿川 崎病的发病率低,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而且小婴儿临床表现常不完全,容易漏诊及延误治疗,可能会影响预后。我们对2000至2006年北京部分住院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 林瑶杜忠东杜军保赵地刘冲郭慧琳
- 关键词:川崎病小婴儿冠状动脉病变获得性心脏病血管炎性
-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0
- 2006年
- 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及其再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总结2000-2004年北京45家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5℃。结果1107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1092例有急性期治疗资料,1052例(96.3%)接受IVIG治疗,135例对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发生率12.8%(135/105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沉、GPT、WBC、发病至用IVIG的时间、血浆白蛋白及IVIG治疗剂量,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IVIG无反应者8例给第2剂2g/kgIVIG,5例热退;114例给1g/kg剂量IVIG治疗,35例(30.7%)热退;11例给400—600mg/kgIVIG,1例(9.1%)热退;2例给糖皮质激素,2例均热退。4种再治疗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第2剂2g/kgIVIG治疗较其它再治疗所需进一步IVIG或激素治疗次数少,体温恢复快。结论约12.8%KD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反应。血沉、WBC和GPT、血浆白蛋白、IVIG使用方法及起病至用IVIG的时间,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次IVIG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2g/kg,IVIG,对2次2g/kgIVIG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杜忠东张永兰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林瑶刘冲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 住院儿童高血压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本研究拟总结住院儿童高血压的病因特点,探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不同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至2007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全部高血压患儿,诊断标准参考国内及美国公认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病因将患儿分成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2类,分别分析其临床特点,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参数。结果共304例患儿入选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46(48.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158(52.0%)例,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高血压患儿构成比分别为3.0%、6.3%、7.9%、39.1%及43.8%(P<0.001);继发性高血压患儿中,肾性高血压为首位病因,其他依次为内分泌性高血压、心血管性高血压、中枢神经性高血压及其他未系统归类的高血压。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发病时间、入院时舒张压、24h平均心率、患儿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头晕、恶心、黑棘皮征、体质量指数、尿酸、尿蛋白、心电图ST-T改变、血尿素氮、肌酐、立位肾素活性、超声显示脂肪肝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高血压家族史(OR=8.897)、年龄>10岁(OR=10.176)、体质量指数超标(OR=19.256)是预测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因素;而ST-T异常(OR=0.0257),立位肾素活性>6μg/(L.h-1)(OR=0.0593)提示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结论住院的高血压儿童以青春期儿童多见,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高血压家族史、年龄>10岁、体质量指数超标提示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而ST-T异常和立位肾素活性>6μg/(L.h-1)提示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
- 刘冲杜忠东李霞段超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