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传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髓
  • 7篇急性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5篇骨髓移植
  • 4篇粒细胞
  • 3篇动物
  • 3篇动物实验
  • 3篇动物实验研究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机构

  • 18篇山东大学
  • 10篇山东省医学科...
  • 4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88...

作者

  • 18篇刘传芳
  • 10篇彭军
  • 10篇张玉昆
  • 9篇唐天华
  • 9篇姜国胜
  • 6篇任海全
  • 4篇郭桂月
  • 4篇徐从高
  • 4篇毕可红
  • 4篇马道新
  • 4篇刘秀兰
  • 4篇姜枫勤
  • 3篇任青华
  • 3篇董强
  • 3篇真刚
  • 3篇张春青
  • 2篇姜枫琴
  • 2篇张锑
  • 2篇丛亚琴
  • 2篇田志刚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国肿...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TRA对原代APL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 APL 细胞经过 ATRA诱导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 :APL 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被收集于肝素抗凝管中 ,采用传统 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 APL 细胞。按照 FAB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进行 APL 诊断。采用 EL ISA法测定原代白血病细胞培养悬液中的 IL- 1β、IL- 6、IL- 8、TNFα和 G- CSF含量。NBT还原实验检测 APL 细胞分化状态。结果 :APL 细胞在 ATRA10 - 6 m ol/L体外作用 96 h,或体内诱导作用 96 h,IL - 1β(P<0 .0 5 )和 G- CSF(P<0 .0 5 )分泌水平增加 ,IL - 6和 IL - 8水平降低 (P<0 .0 5 ) ,但 TNFα水平改变不明显。另外 ,体外 APL细胞的增生率与IL - 1β分泌率和 G- CSF呈正相关 ,检测到 IL - 1β或 G- CSF的患者的细胞数明显高于检测不到者。结论 :IL - 1β和 G- CSF在 ATRA作用后的
姜国胜毕可红唐天华张玉昆任海泉姜枫琴任青华真刚刘传芳彭军郭桂月刘秀兰田志刚
关键词:造血生长因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性别白血病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及意义研究
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CR)的微小残留病(MRD)已被证实与复发有关。MRD的检测也成为指导缓解后进一步化疗的重要指标。在目前血液病的应用实践中,MRD检测的最好例子是骨髓移植后RT-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姜国胜唐天华毕可红张玉昆任海全赵良玉郭桂月刘秀兰任青华姜枫勤刘传芳彭军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文献传递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ITP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钟宁刘传芳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泼尼松
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半相合骨髓移植对 GVHD或 GVL的影响。方法 :以 C57BL - 6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 ,进行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 ,同时设异基因骨髓移植为对照 ,观察移植后小鼠存活率、造血重建、GVHD或 GVL作用。结果 :GVHD中 ,半相合骨髓移植组 30天死亡率低于基因骨髓移植。半相合骨髓移植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比较 ,外周血象或骨髓 CFU - GM恢复快 ,以 9天以后明显 ,脾结节数及嵌合体测定高于异基因组。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实半相合骨髓移植较异基因骨髓移植 GVHD小。在 GVL中 ,异基因骨髓移植组主要死于 GVHD。半相合骨髓移植组 30天生存率仍为 5 6 .3% ,表现出明显 GVL作用。结论 :半相合骨髓移植在减轻 GVHD同时 ,产生明显的 GVL作用。
刘传芳彭军唐天华张玉昆张春青任海全董强姜枫勤丛亚琴张锑徐从高姜国胜
关键词:半相合骨髓移植GVHDGVL动物实验
少量多次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少量多次异基因骨髓移植的GVHD反应。方法:采用不同少量异基因骨髓细胞的多次尾静脉注射。观察大小便,皮毛,体位及死亡率等GVHD反应一般表现。移植后不同天数进行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嵌合体测定。外周血象及骨髓有核细胞按常规方法计数。半固体琼脂法进行骨髓CFU-GM测定。肝、脾、小肠及皮肤病理学检查判断GVHD反应程度。外周血L615细胞及脾脏L615细胞比例判断GVL作用。结果:一次性大剂量组GMHD反应表现明显,单纯多次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的GVHD反应不明显,而少量多次骨髓移植组则GVHD反应强度界于两者之间,并且具有较好的造血恢复作用。在GVL作用方面,一次性大剂量骨髓移植组产生较强的近期抗白血病作用,但多死于GVHD反应。少量多次骨髓移植1×106骨髓细胞及 1×106脾单个核细胞组抗白血病作用较强,30 d生存率达 60%,死亡原因主要为白血病。结论:少量多次骨髓移植可以减轻GVHD反应,保留部分GVL作用。
刘传芳彭军姜国胜唐天华张玉昆张春青任海全董强姜枫勤赵玲玲丛亚琴张锑徐从高
关键词:GVHDGVL异基因骨髓移植
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GVHD反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的GVHD反应。方法:以急性放射病615小鼠模型为受鼠,615×C57BL/6杂交F1代小鼠为半相合供鼠。半相合鼠骨髓和脾细胞中混合一定比例的同基因脾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体外活化后,进行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死亡率、白细胞系造血重建、脾结节、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嵌合体及病理学改变,比较不同移植方式的GVHD反应。结果:活化半相合骨髓移植组与未活化半相合骨髓移植组具有明显的GVHD反应。供受鼠3:1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不能明显降低GVHD反应,供受鼠脾细胞比例1:1和2:1移植组可以明显减轻GVHD反应。表现为外周血自细胞及骨髓造血恢复快,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降低及嵌合体百分率升高。结论: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方式可以降低GVHD反应,并与同基因和异基因脾细胞比例有关。
葛林阜姜国胜刘希民黄宁刘传芳唐天华董政军马焕文张玉昆孔凡盛郭鹏
关键词:骨髓移植半相合移植物抗宿主病
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5
2004年
刘传芳侯明陈学良张青春栾海英王蓝萍毕作木张茂宏
关键词:CAG方案AML血液疾病
以腹痛、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M3型急性白血病一例
2009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因“腹痛半个月,头痛、记忆力减退10余天,发热7d”于2008年6月18日收入院。患者半个月前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或便秘,无呕血及便血,在当地医院诊治(具体不详)无好转,13d前出现头痛,12d前记忆力减退,中午不能记忆早餐内容,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当地医院MRI示颅内多发性病变(诊治不详)。6d前发热,最高达38℃,并出现呃逆,入我院神经内科。既往体健。入院诊断:脑炎?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江文静杜滨锋麻琳单培彦彭军刘传芳
关键词:记忆力减退急性白血病腹痛首发症状入院诊断缺血性脑病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三氧化二砷诱发APL细胞白细胞升高的作用 ,首先按照FAB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标准选择APL患者。常规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和PBMC ,体外培养 1h去除贴壁细胞。体外IL 1β、IL 6、IL 8、TNF α和G CSF分泌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 ,NBT还原实验用以检测APL细胞分化状态。直接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体外 10 6M或体内以 10mg/d三氧化二砷治疗 96h后 ,APL细胞分泌IL 1β和G CSF平均水平升高 (P <0 0 5 ) ,IL 6和IL 8水平降低 (P <0 0 5 ) ,TNF α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 ,体外APL细胞的增值比率与IL 1β或G CSF分泌升高比率呈现正相关 ,检测到IL 1β或G CSF患者的细胞数量增加比率高于未检测到IL 1β或G CSF组 ,说明IL 1β或G
姜国胜毕可红唐天华张玉昆任海泉姜枫琴任青华真刚马庆恒刘传芳彭军郭桂月刘秀兰田志刚
关键词:细胞因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
新型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剂——抗CD49d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
2004年
为了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新途径 ,用抗CD4 9d单克隆抗体和rhG CSF及二者联合给小鼠皮下注射 ,动态观察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数的变化 ,并将各种动员方法所获得的干细胞分别进行干细胞移植。结果发现 ,给予动员剂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以rhG CSF和抗CD4 9d单克隆抗体联合给药效果最佳。移植后各组小鼠均获造血重建 ,以联合动员组造血恢复速度最快。结论 :抗CD4 9d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动员小鼠外周血干细胞 ,与rhG CSF具有协同作用。
刘传芳杜遵民张玉昆
关键词: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CD34^+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