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网络
  • 3篇农村
  • 3篇农村社区
  • 3篇建设用地
  • 3篇非建设用地
  • 3篇村社
  • 2篇新型农村社区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环境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调查
  • 2篇湿地
  • 2篇林地
  • 2篇城市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社区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智能体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9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作者

  • 15篇傅强
  • 3篇毛锋
  • 3篇顾朝林
  • 2篇宋军
  • 2篇吴永兴
  • 2篇孔宇
  • 1篇姚涵
  • 1篇韩青
  • 1篇唐剑波
  • 1篇郁晨
  • 1篇杨丙丰
  • 1篇董苗苗
  • 1篇李娜
  • 1篇张义辉
  • 1篇张晓斌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华中建筑
  • 3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规划师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社会调查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胶西镇东祝村为例
2016年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章主要基于乡村表象的人气稀少、商业活动萧条、社会关系变化等方面对“空心村”问题进行探讨,以社区生活的公共外部空间系统设计为重点,并改善乡村环卫、景观、公共空间系统,使得外部空间能够与村民生活相适应、发挥最大效益。文章旨在探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合理途径,为其他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实践经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傅强成其郁晨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人文环境公共活动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群非建设用地规划评价方法探讨
2012年
为保护城市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与引导城市群建设用地的发展,对城市群非建设用地规划进行了研究,指出城市群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分析视角,并进一步提出在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城市群非建设用地规划分析与决策的技术框架。以期为城市群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科学的方法。
傅强宋军王天青
关键词:城市群
生态网络在城市非建设用地评价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生态网络在非建设用地评价中具有划定非建设用地保护边界、评价非建设用地中生态类用地斑块、协调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三大作用。针对当前非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网络对非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以缓解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矛盾,并以青岛市为例,提出了生态网络构建流程,基于该流程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网络等级;在市域层面分析现状建设用地对生态网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以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为重点,划定非建设用地的各类边界,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导则。
傅强宋军王天青
关键词:生态网络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青岛市域耕地演变与模拟研究
2012年
利用空间二元统计和多项Logistic回归两种方法分析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及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耕地演变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是耕地消失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原因是各项人工建设,自然条件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空间二元统计分析方法可直观得到空间要素不同条件下耕地变化密度分布,并为多项Logistic回归参数选择提供依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进行土地利用/覆盖演变分析,在分析精度与驱动力解释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为预测未来演变趋势提供了准确的参数。
傅强毛锋宋军王天青
关键词:耕地变化
基于CL-PIOP方法的青岛市生态网络结构要素评价被引量:10
2017年
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网络概念,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与学者所接受。生态网络结构要素的量化评价成为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发挥在空间上调和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作用的关键。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指数为量化评价提供了方法。探讨如何基于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结果数据,发现对一个地区生态网络连通性有重要影响的斑块与廊道等生态网络结构要素。以青岛作为研究案例区域,使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了湿地和林地两种生态网络,并以一定阈值为标准对生态网络做等级划分,采用图形理论中的CL-PIOP评价方法作为基础方法,提出两种生态网络结构要素评价标准对结果数据作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等级生态网络斑块的CL-PIOP重要性频次统计可以有效的识别对网络连通性有重要作用的斑块,既涵盖了几乎所有大面积的斑块,同时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小面积斑块;CL-PIOP评价方法可在众多廊道中快速识别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廊道,且根据CL-PIOP值大小以及在各等级网络中非零CL-PIOP值的频率统计进一步确定廊道的重要程度。此外,不同等级网络中CL-PIOP值存在异常增大的斑块及其相关廊道对于网络构建与连通性增强有关键作用,这些斑块通常与面积等自身的属性无关,而与其在网络所处的位置相关。生态网络模型与图形理论相关方法结合可以快速有效的识别区域重要的生态用地,为相关规划中生态用地的保护、恢复提供量化依据。
傅强顾朝林
基于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评价被引量:35
2017年
生态网络可用于描述、评价生境破碎条件下景观空间组织方式与物种存续的关系.本文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模拟得到2005年林地、湿地生态网络,并基于廊道累计成本值对得到的生态网络进行分级.利用介数指数、相关长度-逐块筛选指数对生态网络中斑块与廊道等结构要素进行重要性区分,形成生态网络结构体系.并在评价2005—2013年新增建设用地对生态网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建设用地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在生态网络框架基础上,图形理论的相关评价方法能够量化评价识别生态用地的具体属性(如生态网络斑块的面积)和生态用地之间的功能联系;2005—2013年间,青岛市新增建设用地对湿地侵占面积较大,且没有考虑具体林地、湿地在整个地区生态系统连通性维护中的作用;基于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划定可以优化地区生态基底,为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更加精确的空间决策依据,同时为城市空间扩张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指引.
傅强顾朝林
关键词:生态网络
非建设用地生态保护规划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城市非建设用地生态保护规划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对于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非建设用地内涵、生态网络概念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非建设用地与城市生态网络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从生态用地保护、非建设用地边界划定、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调适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网络及相关方法在城市非建设用地生态保护规划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态网络概念的城市非建设用地生态保护规划方法框架。
傅强
关键词:生态网络中国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集市设计研究——以胶西镇苑家小庄社区为例
2016年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将迎来关键转型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通过对传统乡村集市沿革、功能、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构建符合新型农村社区特点的新型乡村集市,以期实现乡村集市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和谐,加强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使之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精神载体.此外,需注重营造良好的集市街道外部空间,使之在非集市日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提升社区景观水平与环境面貌.
成其傅强孔宇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社会调查人文环境
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的环首都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运用GIS技术与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2000~2005年环首都经济圈区域土地利用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研究了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耕地、林地、草地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水平,且进入模型的因子与各土地类型变化情况有很高的相关性。该区域耕地、林地变化受自然、社会经济、通达性三大类因素的影响,而草地变化则主要受社会经济及通达性的影响。
傅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GISLOGISTIC回归环首都经济圈
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评价与构建被引量:48
2012年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扩张不可避免,往往造成栖息地数量、面积、质量锐减、栖息地之间联系破碎等后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栖息地恶化过程。生态网络通过保护恢复重点栖息地及构建栖息地之间物质、信息及能量传播的连接廊道,在整体上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青岛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处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汇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易遭受外力破坏,且难以恢复。选取青岛地区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法构建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并利用关联长度指数、介数指数对网络的整体结构及斑块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路径成本阈值水平下,网络的连通性有很大差别;核心斑块中,胶州湾湿地、大沽河等具有较高重要程度;歇脚石斑块中,重要程度较高的斑块位于以胶州湾湿地为中心,以胶莱河、潍河河口,白马河、潮河河口及丁字湾为端点的连线上。在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划定"一心、二轴、一环"的湿地生态网络控制框架的策略,为青岛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城市发展空间选择提供科学方法与量化依据。
傅强宋军毛锋吴永兴姚涵唐剑波
关键词:生态网络湿地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