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翠翠

作品数:10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湿地
  • 6篇土壤
  • 6篇微生物
  • 5篇有机碳
  • 5篇生物量碳
  • 5篇微生物量
  • 5篇微生物量碳
  • 4篇氮输入
  • 4篇水分
  • 4篇水分条件
  • 4篇物量
  • 4篇小叶章
  • 3篇有机碳矿化
  • 3篇沼泽
  • 3篇沼泽湿地
  • 3篇三江平原
  • 3篇碳矿化
  • 3篇小叶章湿地
  • 3篇CH
  • 3篇不同水分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侯翠翠
  • 8篇李英臣
  • 5篇杨桂生
  • 3篇宋艳宇
  • 2篇郭跃东
  • 2篇葛瑞娟
  • 1篇王宪伟
  • 1篇孙晓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可利用性对东北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2010年6~10月,在中国东北连续多年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采集典型湿地土壤,通过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冻土区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微生物活性对不同氮可利用性的响应特征。试验设置4个氮处理水平,分别为0mg/g(N0),0.1mg/g(N1),0.2mg/g(N2),0.5mg/g(N3)。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3种土壤在NO处理下的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分别为5646mg/kg,2103mg/kg和1287mg/kg,与初始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呈显著正相关。3种土壤在氮输入后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都明显低于NO处理,表明氮输入对有机碳矿化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大,氮输入对不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异,表现为:不同氮输入对连续多年冻土区土壤累积矿化量影响无显著差异;岛状多年冻土区土壤在N1和N2处理下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明显高于N3处理;季节性冻土区土壤在N2和N3处理下的累积矿化量明显低于N1处理。培养结束后,3种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随氮输入量增加而降低,MBC/MBN随氮输入量增加而增加;季节性冻土区草甸沼泽土培养结束后的MBN和MBC/MBN都与累积矿化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季节性冻土区草甸沼泽土氮可利用性增加可能改变了微生物的组成或结构,进而对有机碳矿化产生影响。
李英臣宋长春侯翠翠王宪伟孙晓新
关键词:泥炭土有机碳矿化微生物量碳氮
不同氮输入对湿地草甸沼泽土N_2O排放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0mg·g-1,N1:0.1mg·g-1,N2:0.2mg·g-1,N3:0.5mg·g-1)湿地草甸沼泽土N2O排放和有机碳矿化特征,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规律。整个培养期(23d)内,N0、N1、N2和N3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为91.12、133.02、147.75和303.45μg.kg-1,随氮输入量增大而增大,表明氮输入对N2O排放产生促进作用;氮输入处理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在整个培养期除最后培养阶段外均低于对照,表明氮输入对有机碳矿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氮输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量氮随氮输入量增大呈线性增加,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氮输入影响土壤微生物结构和组成,具体影响机理须进一步探讨。
李英臣宋长春侯翠翠宋艳宇
关键词:氮输入N2O排放有机碳矿化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剖面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为阐明三江平原不同类型小叶章湿地剖面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沼泽化小叶章(XZ)湿地和草甸小叶章(XD)湿地0—100cm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呼吸势(PR)、微生物商(qMB)和代谢商(qCO2)等微生物活性指标。结果表明,XZ和XD湿地0—40cm土壤的SOC、MBC、BR、PR和qMB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而qCO2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XZ和XD湿地50—100cm土壤的SOC、MBC、BR、PR、qMB和qCO2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XZ和XD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P<0.05),不同微生物活性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XD湿地0—40cm土壤微生物活性各指标均明显低于XZ湿地(P<0.05),其中XD湿地土壤0—10cm的SOC、MBC、BR、PR和qMB分别仅为XZ湿地的77.85%、54.05%、59.09%、51.83%和69.52%。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表明XZ湿地土壤质量优于XD湿地。
杨桂生宋长春宋艳宇侯翠翠
关键词:三江平原微生物活性土壤剖面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叶章湿地表土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被引量:49
2011年
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考察了三江平原生长季内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湿地表土SOC及各组分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季节性积水条件对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驱动机制更为显著;冻融过程降低了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SOC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其中SOC、LFOC、MBC含量分别降低了74.53%、80.93%、83.09%,并导致土壤重组与轻组有机质含碳量显著下降.生长季内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LFOC比例(13.58%)高于小叶章湿草甸(11.96%),但MBC平均含量低于后者,分别为1 397.21 mg.kg-1、1 603.65 mg.kg-1,表明淹水条件限制了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并增加了轻组有机质的积累.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适应机制,生长季中期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表土MBC明显增加,由337.56 mg.kg-1上升为1 829.21 mg.kg-1,微生物熵上升了1.51倍,表明微生物对有机质利用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小叶章湿地表土LF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6),其中季节性积水小叶章湿地表土LFOC与MBC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说明LFOC与土壤碳蓄积关系密切,并且淹水条件下可利用性碳源对微生物活性的制约性较大.
侯翠翠宋长春李英臣郭跃东
关键词:湿地水分条件轻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不同水分条件下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及营养动态被引量:8
2012年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典型碟形洼地不同水位下枯落物分解1a时间内的分解速率与N、P等营养元素动态。分解1a内,无积水环境下枯落物失重率为34.99%,季节性积水环境下为27.28%,常年积水环境下随水位增加枯落物失重率分别为26.99%与30.67%,表明积水条件抑制了枯落物的分解。枯落物的分解随环境变化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分解0—122 d内随水位增加枯落物失重率分别为16.09%、24.25%、23.53%与26.60%,即生长季内积水条件促进了枯落物有机质的分解及重量损失。而随实验进行,分解122—360 d内随水位增加毛果苔草枯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18.90%、3.02%、3.46%、4.03%,即在非生长季土壤冻融期积水条件抑制了枯落物分解(P<0.05)。水分条件对毛果苔草枯落物N元素的影响表现为积水条件促进生长季内枯落物的N固定,水位最高处毛果苔草N浓度显著高于无积水环境(P<0.05)。但进入冻融期后积水环境下枯落物N浓度与含量降低;其中季节性积水限制了枯落物的N积累能力,至分解360d时与初始值相比表现出明显的N释放(P=0.01)。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61d时P出现富集,其中积水条件下P的富集作用增强,但与水位不相关。分解1a后毛果苔草枯落物表现为P的净释放,不同水分条件下枯落物P元素损失没有明显差异(P>0.05)。
侯翠翠宋长春李英臣郭跃东杨桂生
关键词:水分条件沼泽湿地
不同水分条件沼泽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微生物活性动态被引量:30
2012年
通过野外实验与室内分析,对三江平原生长季内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湿地生物量及0~20cm土壤不同有机碳组分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毛果苔草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量碳(MBC)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水位增加毛果苔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积累明显,与10~20cm积水条件相比,17~30cm水位状况下湿地土壤具有较高的轻组有机质含量与比例.生长季初期冻融过程提高了土壤轻组分(LF)有机碳含量与LFOC含量,之后随植物生长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土壤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增长快于LFOC,说明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土壤具有较高的重组有机质持有能力.此外不同水位条件下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微生物活性受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低水位条件下微生物量碳与S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59),17~30cm水位条件下二者关系不显著,并且高水位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具有较低的MBC与微生物熵,表明该条件下土壤碳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侯翠翠宋长春李英臣杨桂生
关键词:沼泽湿地轻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三江平原
氮输入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_4氧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用盆栽法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_4氧化能力随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输入后,植物各生长阶段的CH_4氧化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变化.从生长季(6月7日~8月24日)CH_4氧化率均值来看,只有12g/m^2处理对CH_4氧化起促进作用,且12g/m^2和24g/m^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n=4,P<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CH_4氧化率影响明显.第一阶段(6月7日~7月2日)适量(6g/m^2)氮输入对CH_4氧化起促进作用,但过量(12g/m^2)氮输入则起抑制作用.第二阶段(7月2日~7月20日)只有12g/m^2处理起促进作用.第三(7月20日~8月7日)、四(8月7日~8月24日)阶段氮输入对CH_4氧化起抑制作用.氮输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代谢熵(qCO_2)、土壤诱导呼吸(SIR)、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H_4氧化的动态关系存在差异.土壤CH_4氧化仅与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影响因子相关性较小.
葛瑞娟宋长春侯翠翠杨桂生李英臣
关键词:氮输入小叶章湿地
水文条件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碳蓄积的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陆地碳汇,水位变化影响湿地碳蓄积功能,短期水位降低效应常表现为碳失汇,而长期效应与湿地类型、气候和水位变化的幅度有关。水文条件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水分状况决定湿地土壤物理特性和地表植物群落的类型...
侯翠翠
关键词:水分条件土壤碳循环三江平原
文献传递
外源氮输入影响下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N_2O排放动态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沼泽湿地土壤N2O排放和有机碳矿化对不同外源氮输入浓度的响应特征。整个培养期(23 d)内N2O排放量为2 696.85(N0),5 362.61(N1),8 288.48(N2),7 903.84(N3)μg/kg,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随氮输入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适当的氮输入促进土壤N2O排放,过量的氮输入则对土壤N2O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氮输入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期内各阶段都低于对照,各氮输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氮输入降低有机碳矿化速率。氮输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不大,而土壤微生物量氮随氮输入量增大而增大。
李英臣宋长春侯翠翠宋艳宇
关键词:氮输入N2O排放有机碳矿化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氮输入对三江湿地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产生CH_4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在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不同生长阶段,用室内鲜土培养法对土壤CH4的产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输入后,植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CH4产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波动.从生长季(6月7日~8月24日)CH4产生率均值来看,不同氮输入水平对土壤CH4产生起促进作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CH4产生率影响明显.第一(6月7日~7月2日)、第二(7月2日~7月20日)阶段适量的氮输入(6g.m-2)对CH4产生起促进作用,但过量氮输入(12g.m-2)会对CH4产生起抑制作用;而第三(7月20日~8月7日)、第四(8月7日~8月24日)阶段不同氮输入均对CH4产生起促进作用;氮输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代谢熵(qCO2)、土壤诱导呼吸(SIR)、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H4产生的动态关系存在差异.土壤CH4产生与q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MBN、TOC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葛瑞娟宋长春杨桂生侯翠翠李英臣
关键词:氮输入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