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日安

作品数:121 被引量:679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3篇细胞
  • 31篇
  • 26篇DNA损伤
  • 25篇
  • 19篇凋亡
  • 19篇
  • 18篇鼠肝
  • 18篇大鼠肝
  • 17篇细胞凋亡
  • 16篇肝细胞
  • 12篇鼠肝细胞
  • 12篇大鼠肝细胞
  • 11篇中毒
  • 11篇教学
  • 9篇小鼠
  • 9篇成釉细胞
  • 8篇氧化应激
  • 8篇基因
  • 6篇蛋白
  • 6篇毒性

机构

  • 63篇广东药学院
  • 3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0篇广东药学院附...
  • 15篇同济医科大学
  • 11篇广东药科大学
  • 7篇深圳市宝安区...
  • 6篇广州市黄埔区...
  • 3篇湖北医学院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广东省医学实...
  • 2篇北京市预防医...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慢性病...

作者

  • 121篇余日安
  • 33篇陈学敏
  • 22篇贺凌飞
  • 14篇鲁文清
  • 14篇邹志辉
  • 14篇王爱国
  • 13篇夏涛
  • 10篇戴文涛
  • 10篇钟炜轲
  • 9篇钟苑芳
  • 8篇陈秉
  • 8篇杨翌
  • 7篇杨成峰
  • 7篇周雪琼
  • 6篇李光先
  • 6篇陈妙
  • 6篇杨翠婵
  • 6篇周小燕
  • 6篇吴根容
  • 6篇杨克敌

传媒

  • 15篇环境与健康杂...
  • 13篇中国职业医学
  • 12篇基础医学教育
  • 9篇中国公共卫生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卫生研究
  • 5篇职业与健康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湖北医学院学...
  • 2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6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5篇2014
  • 15篇2013
  • 7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8
  • 1篇1994
  • 2篇1992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居环境理论在环境卫生学城乡规划卫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介绍人居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基本概念,揭示人居环境科学和环境卫生学的相互联系,城乡规划是人居环境科学和环境卫生学的重要方法,城乡规划卫生是人居环境科学与环境卫生学相互结合的结果。指出在环境卫生学城乡规划卫生的教学中,要以人居环境为主线,明确教学目的,弄清学习要求,使学生获得城乡规划卫生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知识。
余日安戴文涛杨翠婵李颖陈秉邹志方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教学方法人居环境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学校营养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数据,对该地区2011—2015年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该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39%(9 487/128 303),总体呈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为10.18%(13 064/128 303),逐年上升。总体上看,营养不良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结论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重点防治对象是初中生,尤其要注意男生的营养状况。
文翕箫陈健林达云蔡日东余日安
关键词:营养状况
三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和肝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每组5只,用1500和3000 mg/kg的三氯乙烯经口灌胃染毒,48 h处死动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并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三氯乙烯在1500和3000 mg/kg剂量条件下,肝细胞DNA的Olive尾矩增加,DNA损伤细胞率分别为41.96%和54.1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0%(P<0.01);大鼠肝组织中的ROS、MD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同时GSH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氯乙烯在1500和3000 mg/kg剂量条件下染毒大鼠后,造成肝组织明显的氧化应激并引起肝细胞DNA损伤。
彭巨成刘益民余日安吴礼康吴泰顺朱志良
关键词:氧化应激DNA损伤
职业健康的科研选题和申报书撰写
职业健康的科研工作,主要目标就是要揭示职业环境与职业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既有医学科研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本文重点讨论职业健康科研工作的选题和申报书的撰写.介绍了选题的原则,方法,基本程序。分析了...
余日安
氟对大鼠氟斑牙形成和成釉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在氟中毒引起氟斑牙时,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给雄性SD大鼠饮用含10、50、100mg/LNaF的高氟水120d,制备氟斑牙模型,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损伤。结果:雄性SD大鼠饮用高氟水后,血清氟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饮水氟含量与血清氟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153(P<0.05),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大鼠切牙呈现典型的氟斑牙改变。在50mg/LNaF的剂量条件下,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彗星长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100mg/LNaF的剂量条件下,彗星长、Olive尾距、尾分布距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尾长值虽比对照组增加,但P>0.05。低剂量染氟组(10mg/LNaF)大鼠切牙成釉细胞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氟中毒引起氟斑牙的过程中,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发生明显的DNA损伤。
贺凌飞邹志辉钟苑芳谢谦潘宣余日安
关键词:氟斑牙DNA损伤
内质网应激及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目前,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及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是毒理学研究中的热点。当毒物进入机体后,将影响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内稳态,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周雪琼贺凌飞余日安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
氟致离体人肝细胞凋亡及硒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硒、氟对离体人肝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接触氟和 (或 )硒12 h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周期构成比。结果 氟可使肝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 ,S期细胞数增加 ,但 G0 / G1 期和 G2 / M期细胞数无明显改变 ;加硒可明显拮抗氟的这种影响。结论 氟对人肝细胞的损害与氟诱导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
王爱国夏涛冉鹏余日安陈学敏
关键词:细胞凋亡氟中毒
硒和砷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硒和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硒(2.5、5.0和10.0μmol/L亚硒酸钠)和砷(1.56、3.13、6.25、12.5和25.0μmol/L亚砷酸)为受试物单独或联合处理HepG2细胞。荧光法测定丙二醛(MDA)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测定8-羟基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指标,Western Blot检测hOGG1表达作为DNA氧化损伤修复的指标。结果在硒和砷单独作用的条件下,可观察到:(1)5.0、10.0μmol/L的亚硒酸钠和6.25、12.5、25.0μmol/L的亚砷酸均引起HepG2细胞MDA含量增加、8-OHdG生成增多、hOGG1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2)较低浓度的亚硒酸钠(2.5μmol/L)具有有限的抑制8-OHdG生成的作用(P>0.05)。在硒和砷联合作用的条件下,可观察到:(1)2.5μmol/L的亚硒酸钠和6.25μmol/L的亚砷酸同时染毒使MDA含量和8-OHdG的生成均较相应砷剂量组下降(P<0.05);(2)2.5μmol/L的亚硒酸钠与6.25、12.5和25.0μmol/L的亚砷酸同时染毒,hOGG1表达与相应砷剂量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5.0、10.0μmol/L的亚硒酸钠和6.25、12.5、25.0μmol/L的亚砷酸均可引起HepG2细胞氧化应激增强、8-OHdG生成增多、hOGG1表达明显下降;一定剂量的硒(2.5μmol/L的亚硒酸钠)对砷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氧化损伤具有抑制作用,但对砷所致的DNA氧化损伤修复不产生明显影响。
来瑞平王艺陪李晓暖余日安杨成峰鲁文清
关键词:HOGG1砷中毒
硒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周期和DNA合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周期和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 ,每组 5只 ,用 5 ,10和 2 0 μmol/kg的亚硒酸钠腹腔注射染毒。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大鼠肝细胞增殖周期和DNA相对含量(DNARC)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结果  10和 2 0 μmol/kg的亚硒酸钠均可使大鼠肝细胞G0 /G1期细胞显著减少 ,5 μmol/kg的亚硒酸钠虽可使G0 /G1期细胞减少 ,但无显著性差异。S期和G2 /M期细胞以及增殖指数变化不明显。 5 ,10和 2 0 μmol/kg的亚硒酸钠可引起大鼠肝细胞DNARC下降 ,DNA损伤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而且DNARC和DNA损伤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随DNA损伤率的增高 ,DNARC下降 ,相关系数为 :- 0 9887(P <0 0 1)。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不仅改变了大鼠肝细胞的增殖周期 ,还引起DNA损伤 ,并影响DNA合成 ,使DNA相对含量显著下降。
余日安陈学敏吴赤蓬范存欣鲁文
关键词:肝细胞增殖周期DNA合成亚硒酸钠
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探索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方法建立PBL教学法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优势和局限性。结果 PBL教学法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大范围的推广尚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并希望在对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PBL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方面作一些探索。结论 PBL教学法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具有应用良好价值。
王军义李伯灵余日安
关键词:PBL教学法职业病防治教学改革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