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葡萄球菌
  • 5篇球菌
  • 5篇表皮葡萄球菌
  • 3篇生物被膜
  • 2篇腰椎
  • 2篇中老年
  • 2篇中老年人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抗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骨密度
  • 1篇蛋白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市临床检...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迈克生物...

作者

  • 11篇何敏
  • 5篇廖璞
  • 4篇尹一兵
  • 3篇唐良萏
  • 2篇姚珍薇
  • 1篇曾令斌
  • 1篇骆建云
  • 1篇卢起
  • 1篇李海玉
  • 1篇王雅
  • 1篇肖琳
  • 1篇宋方洲
  • 1篇余丹
  • 1篇胥文春
  • 1篇赵家宁
  • 1篇漆洪波
  • 1篇刘宇思
  • 1篇左帜健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宫颈癌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宫颈癌在全球女性最常见癌症中排名第四,也是妇科最常见的癌症[1]。宫颈癌患者在经过全程放化疗或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多数能实现长期存活,但仍有部分宫颈癌患者出现盆腔复发或远处复发。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率为11%~22%,FIGO分期ⅡB~Ⅳ期患者复发率为28%~64%[2]。PEREZ等[3]报道,只行放疗的ⅠB、ⅡA、ⅡB、Ⅲ、ⅣA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0%、17%、23%、42%、74%。对于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和放疗后的复发率和复发部位无明显差异[4]。复发性宫颈癌预后较差,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复发性宫颈癌治疗困难,常见治疗方案有手术、放化疗等,但目前尚无最优临床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重点对复发性宫颈癌的诊疗进行综述,解析分子靶向治疗、介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等多种治疗方案,旨在强调个性化诊治的重要性,为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何敏刘潇涵肖琳
关键词:宫颈癌复发
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2006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医院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收集的42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米诺环素、利福平、阿米卡星、替考拉林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均达到80%以上;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最严重,均在80%以上;无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高达85.7%。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MRSE菌株的检出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治疗必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何敏廖璞
关键词:葡萄球菌表皮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
盐酸小檗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抗菌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分别干预生物被膜的形成,采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对Se.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盐酸小檗碱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影响作用不及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当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分别与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用时,随着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增加,联合用药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对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关键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及抗生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并且不能与抗生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合用药,它们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何敏廖璞尹一兵左帜健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盐酸小檗碱抗生素
表皮葡萄球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黏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刚果红琼脂检测胞间多糖黏附素(PIA);半定量生物被膜形成试验检测生物被膜表型;并在体外与ECV304细胞共同作用,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葡萄球菌对ECV304细胞的黏附数。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黏附ECV304细胞的数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IA+/生物被膜表型+菌株与ECV304细胞的黏附数多于PIA+/生物被膜表型-菌株和PIA-/生物被膜表型-菌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IA+/生物被膜表型-菌株和PIA-/生物被膜表型-菌株与细胞的黏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有时间依赖性,能形成生物被膜的表皮葡萄球菌更易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何敏廖璞尹一兵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血管内皮细胞
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40岁以上人群正位腰椎骨密度2 325例,按年龄、性别分组统计。结果男女骨密度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为42.2%,骨质疏松为37.3%;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为19.8%,骨质疏松为66.5%;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3%,女性为79.7%,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低骨量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何敏姚珍薇唐良萏卢起骆建云王雅
关键词:骨密度骨量减少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重庆地区中老年人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测量差异比较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中老年男性与女性人群正位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测量值对骨质疏松诊断的差异。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2 151例40岁以上人群的正位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按年龄、性别分组统计。结果男、女人群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腰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检测敏感部位为髋部,女性为腰椎。为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最好行腰椎和髋部的多部位联合检测。
何敏唐良萏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腰椎髋部
LncRNA UNC5B-AS1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UNC5B-AS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采用qRT-PCR在正常与癌变宫颈组织中进行验证,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 UNC5B-AS1。在宫颈癌细胞株中转染lncRNA UNC5B-AS1干扰和过表达质粒,通过平板克隆、CCK-8、EdU实验检测lncRNA UNC5B-AS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得到lncRNA UNC5B-AS1调控的信号通路,验证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RNA微阵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ncRNA UNC5B-AS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并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相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lncRNA UNC5B-AS1可降低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而过表达则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显示,lncRNA UNC5B-AS1能调控宫颈癌细胞EMT。转录组测序表明lncRNA UNC5B-AS1能调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提示,敲低及过表达lncRNA UNC5B-AS1组中TLR相关基因IL6、TICAM2表达水平明显改变(P<0.05)。结论LncRNA UNC5B-AS1在宫颈癌中高表达,高表达lncRNA UNC5B-AS1可通过增强TLR信号通路活性,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及EMT能力。
蔡璟何敏宋晶唐永曜李照东李海玉宋方洲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宫颈癌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人附睾蛋白4化学发光定量测定法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人附睾蛋白4(HE4)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血清中HE4与包被抗HE4单克隆抗体的微磁珠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HE4单克隆抗体反应形成双抗体夹心结构,HRP可催化发光底物液(含鲁米诺-H2O2-增强剂)产生大量光信号,根据光信号的量计算血清中HE4的浓度。依据国家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价指南性文件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性文件,对本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建立的方法空白限(LoB)为1.014pmol/L、检测限(LoD)为5.252 pmol/L、定量检测限(LoQ)为10.568 pmol/L;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400 IU/m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1 777μg/L、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3 500 U/mL、CA19-9≤3 500U/mL对本方法无明显交叉反应;线性范围为20-1 700 pmol/L;在100 000 pmol/L时未出现明显钩状(Hook)效应;批内变异系数(CV)为1.5%-3.6%;日间CV为3.8%-6.4%;回收率为98.36%-99.14%;血红蛋白≤4.8 g/L、胆红素≤1 077.5μmol/L、乳糜微粒≤6 000浊度、生物素≤50μg/L、类风湿因子≤1 000 U/L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37℃保存7 d后相对偏差为-6.63%-10.23%;建立的方法(Y)与Fujirebio公司的ELISA试剂(X)进行方法学比对,相关曲线为Y=1.023X-12.280,r=0.989 7(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E4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各项性能符合临床实验室需求,为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有效工具。
罗湘宇刘宇思曾令斌赵家宁何敏杨卫平尹一兵胥文春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卵巢癌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调节被引量:3
2006年
表皮葡萄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留置静脉导管,植入人工心瓣膜、人工晶体、人工假体等侵袭性操作的增加,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并且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出现了多重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生物膜的形成需要许多因子的参与,这些因子又受相关基因的调控,现对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因子及基因调控作一综述。
何敏廖璞
关键词:生物膜基因表达调控
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胞间多糖黏附素(PIA);半定量生物被膜形成试验检测生物被膜表型;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各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42株表皮葡萄球菌中,9株为PIA+/生物被膜表型+,4株为PIA+/生物被膜表型-,29株为PIA-/生物被膜表型-;3组菌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3组菌的MIC低于NCCLS给出的敏感值,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头孢西丁对3组菌的MIC则远远高于NCCLS给出的敏感值,且β-内酰胺类的3种药物对3组菌的M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多基因调控过程,在细菌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
何敏廖璞尹一兵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抗菌素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