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巧云

作品数:198 被引量:24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5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5篇农业科学
  • 20篇医药卫生
  • 15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8篇泰勒虫
  • 26篇血蜱
  • 22篇基因
  • 20篇牛蜱
  • 20篇微小牛蜱
  • 18篇试剂
  • 18篇试剂盒
  • 17篇克隆
  • 16篇羊泰勒虫
  • 16篇原核表达
  • 16篇虫病
  • 15篇蛋白
  • 15篇青海血蜱
  • 13篇贝斯
  • 13篇病原
  • 12篇梨形虫
  • 12篇白僵菌
  • 12篇长角血蜱
  • 10篇特异
  • 9篇特异性

机构

  • 19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塔里木大学
  • 4篇宁夏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青海省动物疫...
  • 1篇甘肃陇沁现代...
  • 1篇武威市畜牧兽...

作者

  • 198篇任巧云
  • 174篇殷宏
  • 172篇罗建勋
  • 166篇关贵全
  • 129篇刘爱红
  • 125篇李有全
  • 112篇刘志杰
  • 99篇马米玲
  • 88篇刘军龙
  • 64篇杨吉飞
  • 62篇牛庆丽
  • 59篇陈泽
  • 59篇刘光远
  • 41篇罗金
  • 35篇高金亮
  • 30篇王锦明
  • 23篇独军政
  • 22篇党志胜
  • 20篇高闪电
  • 14篇田占成

传媒

  • 37篇中国兽医科学
  • 11篇中国畜牧兽医...
  • 9篇动物医学进展
  • 6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动物检疫
  • 3篇中国兽医科技
  • 3篇第五届媒介生...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8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5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4篇2015
  • 11篇2014
  • 21篇2013
  • 6篇2012
  • 21篇2011
  • 11篇2010
  • 3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18S rRNA和ITS为靶基因的牛环形泰勒虫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牛环形泰勒虫病又称热带泰勒虫病(Tropical theileriosis),是一种严重威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笔者以牛环形泰勒虫核糖体18S rRNA和ITs为靶基因,建立牛环形泰勒虫的LAMP检测...
刘爱红关贵全刘志杰刘军龙李有全马米玲牛庆丽任巧云白启殷宏罗建勋
文献传递
牛结节皮肤病病原传播媒介及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牛结节皮肤病是一种病毒性跨界流行疾病,该病可导致患畜皮肤及器官广泛性结节、淋巴肿大、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高热等。研究显示,该病可短时间内在局部区域或者跨区域长距离传播,这其中媒介和非媒介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厘清牛结节皮肤病的生物媒介或者非生物媒介对于该病的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着重就牛结节皮肤病的生物媒介和非生物载体做一综述,为后期该病流行特征的研究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罗金阿娜古丽·牙生张高峰罗文蔚刘佩雯刁沛文曹润来任巧云刘文阁李有全殷宏刘光远
关键词:媒介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N-HW株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用细胞传代的方法从湖南省宁乡县发病猪所采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该毒株能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细胞病变,RT-PCR检测可扩增出670bp的特异性的ORF5基因片段,经美洲型PRRSV荧光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显示,病毒粒子大小为50~60nm。命名该分离毒株为HN-HW株。
马米玲郝雪峰关贵全李有全刘志杰刘爱红任巧云牛庆丽刘军龙殷宏罗建勋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用不同白僵菌中国分离株对青海血蜱饱血雌蜱进行生物防控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七株白僵菌对青海血蜱饱血雌蜱的致死率。经过14天的观察,发现菌株B.bAT1,B.bAT5,and B.bAT7在10孢子/mL时致死率达到100%。结果显示此三株菌对青海血蜱饱血雌蜱具高致病性,可作为青...
任巧云孙明关贵全李有全刘志杰刘爱红马米玲牛庆丽刘军龙殷宏罗建勋
文献传递
边缘无浆体MSP5重组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08年
将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获得45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证实该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边缘无浆体MSP5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边缘无浆体阴性、阳性血清(各100份)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8%,与双芽巴贝虫、大巴贝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衣原体、血吸虫和羊肝片吸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羊无浆体阳性血清有交叉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马米玲殷宏关贵全李有全高金亮刘志杰刘爱红刘军龙任巧云罗建勋
关键词:边缘无浆体间接ELISA
环形泰勒虫TaSD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TaSD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PCR技术从环形泰勒虫裂殖体cDNA中扩增TaSDP(Theileria annulata schizont-derived protein)基因,用获得的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TaSD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分别用ELISA和Western-blot测定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显示,获得的TaSDP基因的长度为552bp,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不仅可与重组蛋白His-TaSDP发生反应,而且可以识别天然的虫体蛋白,效价高于1∶215。上述研究结果为开展TaSDP在细胞调控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聪山刘军龙李有全田占成赵洪喜刘娟刘爱红任巧云牛庆丽杨吉飞谢俊仁罗金陈泽张林刘志杰刘光远殷宏关贵全罗建勋
关键词:环形泰勒虫裂殖体多克隆抗体
将爬行类寄生虫保持在动物实验体表的装置及配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爬行类寄生虫保持在动物实验体表的装置、这种装置使用的粘胶及粘胶的配备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一个用透气的软质材料制做的筒状物,最优的结构是在筒状物下部还连接有一个用透气软质材料制做的喇叭口状的扩张部分,...
罗金任巧云刘光远刘文阁
文献传递
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被引量:8
2005年
在无RNA酶污染的环境下摘取半饱血青海血蜱唾液腺、马氏管和卵巢等器官,从中提取RNA,进而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所产生的cDNA分子定向克隆到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的两臂之间。用PhageMaker extract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以形成完整的噬菌体,并用之转染大肠杆菌ER1647,从而构建成青海血蜱的cDNA表达文库。经测定,所构建青海血蜱cDNA文库的库容量约为2×106PFU/mL,重组率为100%,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8×109PFU/mL。通过对该文库的免疫学筛选,获得一个编码青海血蜱肌球蛋白碱性轻链的全长cDNA序列。所有结果显示,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已成功构建。
高金亮关贵全马米玲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李文卉任巧云罗建勋殷宏
关键词: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
梨形虫条形码基因的筛选
究对包括18S rRNA、28S rRNA、ITS、COI的全长,以及它们的部分序列(18SD、28SD、ITS1、ITS2)在内的8段DAN区域的484条序列,按照国际条形码联盟推荐的方法对几个候选基因分别从扩增效率、...
苟惠天罗建勋关贵全刘爱红刘志杰李有全任巧云陈泽杨吉飞殷宏
关键词:兽医学梨形虫分子标记
蜱虫争议种的分类体系重构被引量:2
2020年
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一直以来被认为隶属于牛蜱属,但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应归为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阐述该蜱种的分类地位。旨在厘清争议种分类体系重构的目的,为其可能传播病原的种类及防控起到指导性作用。本研究对我国蜱虫主要流行区域的地方优势种进行收集,并就其形态学对收获的蜱虫进行种的鉴定。从而遴选出微小牛蜱,血红扇头蜱等蜱种,并结合标记分子18S rRNA V4高变区对目标虫种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测算不同蜱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形态学结果显示,微小牛蜱饱血长宽平均达到12.7 mm×7.8 mm,口下板粗短,齿式4/4,齿大小均一,每纵列为8~9枚齿。血红扇头蜱饱血长宽平均为11.2 mm×7.0 mm,口下板棒形,齿式3/3,齿大小均一,每纵列约为10枚齿。基于18S rRNA V4高变区的遗传发生树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牛蜱属(Boophilus)与扇头蜱属以及璃眼蜱属(Hyalomma)聚类在同一分支,其遗传距离重组率在牛蜱属和扇头蜱属之间仅为0.002,在璃眼蜱属与牛蜱属,扇头蜱属之间分别为0.005和0.002。此外,还发现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mis)甘肃株与河北株(JQ346681)序列遗传距离重组率为0.007。而收集自我国的花蜱与美国花蜱(MF102095)遗传距离重组率仅为0.005。至此,可以断定微小牛蜱应该隶属于扇头蜱属的1个亚种,而非同一种。同时也证实在扇头蜱亚科新的分类系统中将璃眼蜱属划分到扇头蜱亚科这一事实,因此仅以18S rRNA为标记分子进行璃眼蜱的分类存在一定的种争议。此外,不同地域遗传距离相近的同一蜱种,可能是动物迁徙或者引种造成的一种现象。
罗金曲志强任巧云任巧云关贵全罗建勋殷宏刘光远
关键词:微小牛蜱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