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超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双相
  • 5篇躁狂
  • 5篇首发
  • 4篇情感障碍
  • 3篇药物治疗
  • 3篇药物治疗现状
  • 3篇双相障碍
  • 2篇药物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预后
  • 2篇双相情感障碍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情感障碍患者
  • 2篇精神病
  • 2篇功能预后
  • 2篇复发
  • 1篇药物使用
  • 1篇症状
  • 1篇转归

机构

  • 9篇河北省第六人...

作者

  • 9篇于超
  • 9篇严保平
  • 8篇崔利军
  • 5篇郑冬瑞
  • 5篇崔伟
  • 4篇杜波
  • 4篇李建峰
  • 4篇刘永桥
  • 4篇孙秀丽
  • 4篇张勇
  • 4篇栗克清
  • 4篇张欣
  • 3篇张云淑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状
栗克清孙秀丽崔利军杜波刘永桥李建峰严保平张勇张欣于超
双相障碍Ⅰ型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复发情况等资料,末次随访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患者功能水平,并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分别评估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药物副反应等。将缓解期患者分组,GAF总分≤70分为功能不良组,>70分为功能良好组。结果完成7年随访101例患者,末次随访处于缓解期者87例。其中功能不良组50例(57.5%),功能良好组37例(42.5%)。功能不良组较功能良好组,男性、首发时非初婚和伴攻击特征者多,急性期治疗时间长,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应答数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7年间仅有躁狂发作者少,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发作多,第7年末次随访时TESS总分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年间发作中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构成比高(OR=8.456)、首发时非初婚(OR=5.905)、男性(OR=5.083)、TESS总分高(OR=1.118)、仅有躁狂发作(OR=0.155)与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不良相关联(均P<0.05)。结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发作、不良婚姻、男性、药物副反应等特征增加BP-Ⅰ首发躁狂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发生风险,而仅有躁狂发作患者的功能结局相对较好。
崔伟芦云平郑冬瑞于超严保平崔利军张云淑
关键词:影响因素
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疾病特征及长期功能预后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收集首次发作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是否伴自杀行为、是否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等疾病特征,复发情况和治疗情况。于第2年、第4年、第7年进行随访,收集复发情况、复发次数、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自杀或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治疗情况等资料。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整体功能水平。结果101例(68.7%)患者完成7年随访。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3例(32.7%)。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首次发作时SSRS总分(36.85±9.81 vs.40.93±8.57)、主观支持分(21.24±5.37 vs.23.72±4.85)、客观支持分(7.27±3.10 vs.8.78±3.35)较低(P<0.05);首次发作接受治疗时,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选抗精神病药物者比例高(60.6%vs.36.8%,P=0.024);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次急性期治疗时间长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42.58±20.92)d vs.(35.13±14.04)d,P=0.039]。7年间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占比[0.67(0.33,0.95)vs.0.00(0.00,0.25)]、伴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次数占比[0.00(0.00,1.00)vs.0.00(0.00,0.00)]、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躁狂发作次数占比[0.33(0.00,0.58)vs.0.00(0.00,0.33)]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7年后,伴精神病性症状组GAF分低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64.18±10.15 vs.68.54±9.71,P=0.039)。结论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自杀、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高,首次治疗时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芦云平崔伟于超郑冬瑞严保平崔利军
关键词:精神病性症状疾病特征预后
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现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调查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现状及三级(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的处方差异。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河北省37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进行调查,共调查6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 1接受单一药物治疗421例(69.8%),联合治疗182例(30.2%);2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奎硫平、氟哌啶醇和奥氮平;3氯氮平、氯丙嗪的使用频率市级、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医院(P<0.05,P<0.01),奎硫平的使用频率省级医院高于市级、县级医院(P<0.01);氯氮平的使用剂量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市级医院(P<0.01);4合并使用安坦者30.4%,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者22.2%,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17.1%,合并心境稳定剂者11.8%,合并抗抑郁剂者5.8%;合并心境稳定剂及安坦者市级、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医院(P<0.05,P<0.01)。结论河北省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的使用方式合理,多数患者接受单一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在临床推荐的治疗剂量范围内。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逐渐增多。氯氮平的广泛应用仍是我省精神药物使用的一个特点。3个级别的医院在药物选择上有些差异,受医生的用药习惯影响。
孙秀丽栗克清杜波张勇刘永桥李建峰严保平张欣于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药物
双相障碍Ⅰ型首发躁狂患者7年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BD-I)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发作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首发躁狂BD-I患者进行7年随访;收集入组者人口学资料及其随访后的变化、7年间纵向疾病特征、治疗情况等资料;随访结束时进行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及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结果:共有101例患者完成7年随访;发病年龄(24.82±6.61)岁;首次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0 d;随访7年后,患者体质量指数(t=3.445)、无业/失业比例(χ^(2)=17.756)、再婚比例(χ^(2)=5.698)、分居/离异比例(χ^(2)=20.404)明显高于首发时(P均<0.01);1年内复发40例(39.6%);7年间平均发作(4.95±1.81)次,躁狂发作次数为抑郁发作的4倍,只有躁狂发作者32例(31.7%);MARS总分(5.75±2.73)分,GAF总分(67.12±10.02)分,63例患者(62.4%)功能不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AF总分与7年间总发作次数(t=-2.512)、易激惹型躁狂发作占比(t=-2.211)、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t=-2.205)呈负相关,与7年间只有躁狂发作呈正相关(t=2.281)(P均<0.05)。结论:BD-I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以躁狂发作为主,62.4%患者存在社会功能不良;复发次数越多、易激惹型躁狂和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越多,患者远期社会功能越差。单纯躁狂发作患者远期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崔伟郑冬瑞芦云平于超严保平张云淑崔利军
关键词:随访研究
首发躁狂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疾病转归和功能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首发躁狂患者第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7年后疾病转归和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收集首发时人口学、疾病特征、生化指标和治疗情况等资料。通过7年随访,了解间期疾病复发、治疗情况及7年后现况人口学、整体功能水平。结果完成7年随访101例。复发组(第1年内复发者)首发时伴攻击特征者比例、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YMRS外表因子分、对支持利用度分低于未复发组(第1年内未复发者);复发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伴精神性症状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复发组7年间总发作次数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间7年后整体功能评定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时伴攻击特征(OR=0.300)、接受维持期治疗(OR=0.314)、对支持利用度(OR=1.370)、伴精神病性症状(OR=7.696)与第1年内复发相关。结论首次躁狂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对支持利用度低增加了第1年内复发风险,伴攻击特征、接受维持期治疗者复发风险相对低。第1年内复发者后期疾病复发次数多。
芦云平崔伟于超郑冬瑞严保平崔利军张云淑
关键词:影响因素疾病转归功能预后
125例双相情感障碍药物使用现况调查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调查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现况及3级(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精神科的处方差异。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取河北省37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12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于2007年11月19日至23日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双相情感障碍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125例患者中,躁狂相104例(83.2%),抑郁相21例(16.8%);123例(94.4%)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98例(78.4%),抗精神病药89例(71.2%)。(3)躁狂相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84.6%)和抗精神病药(79.8%)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5.7%)。(4)市级医院抗抑郁剂的使用频率(32.8%)高于省级(4.8%)、县级(9.1%)医院(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中国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但在县、市级医院有使用不合理之处。建议进一步加强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的基层培训。
栗克清孙秀丽崔利军杜波严保平刘永桥李建峰张勇张欣于超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抽样研究处方药物
双相Ⅰ型障碍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年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3
2021年
背景双相Ⅰ型障碍(BP-Ⅰ)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复发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即使获得规范化治疗,仍会反复发作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目前针对BP-Ⅰ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且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BP-Ⅰ首发躁狂患者。根据复发次数分为低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和高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收集首发BP-Ⅰ时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婚姻、职业、受教育水平;心理认知评估情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关联测验(Stroo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疾病特征: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病前有无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否伴攻击特征、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治疗情况:急性期治疗时间、接受维持期治疗情况。随访7年,收集第1年内复发情况、只有躁狂发作情况、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计算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抑郁发作次数占比、躁狂发作次数占比、维持治疗次数占比;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的功能水平。结果共入组147例,完成7年随访101例,低复发组45例,高复发组56例。低复发组干扰量正确数(SIE)低于高复发组、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高于高复发组(P<0.05);低复发组中第1年内复发比例低于高复发组,只有躁狂发作者比例、维持治疗次数占比高于高复发组(P<0.05)。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躁狂发作为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OR=0.170,P<0.05)。结论 BP-Ⅰ首发躁狂患者首次发病后执行功能相对良好的、接受维持期治疗的、只有躁狂发�
芦云平崔伟于超郑冬瑞严保平崔利军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复发随访研究
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状
目的调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现状及三级(省级、市级、县级)精神专科医院的处方差异。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河北省37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进行调查,共调查12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栗克清崔利军杜波刘永桥李建峰严保平张勇张欣于超孙秀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