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玮
- 作品数:30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心脏血管瘤临床病理7例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间,7例心脏血管瘤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2.7±10.4)岁。肿瘤位于心内膜层3例,位于心肌层4例。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2例,海绵状及毛细血管混合性血管瘤3例。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到7例,均健在、无复发。结论:心脏血管瘤是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高度血管化及对比剂注入后快速同源性增强提示此肿物可能。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或其混合型。手术完整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
- 崔亚艳陈东方微商建峰武迎滕飞付稳韩丽媛董芳龚珊珊王伟于玮连国亮梅少帅李彦玮石凤茹李倩
- 关键词:血管瘤心脏
- 从病例报告教学法入手启发住院医师临床病理诊断思路
- 2023年
- 临床病理学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有其自身独特的专业特点,涉及各系统病种。为提高教学效果,将病例报告教学法引入住院医师的规培带教中,通过引领住院医师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与文献拓展结合,联系临床综合分析,并汇总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对规培生的综合表现点评、考核并指导写作文章。有助于激发住院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临床思维、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水平。
- 陈东商建峰周皓锬付稳于玮董方
- 关键词:临床病理教学案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胎儿右心室双出口尸检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25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胎儿的心脏解剖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胎儿尸体解剖发现的39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标本的病理资料,其中尸检病理诊断DORV标本25例。心脏畸形按照心脏节段分析方法进行观察,分析DORV不同亚型的临床及病理解剖学特点。结果①本组尸检病理诊断DORV在先天性心脏畸形标本中占比为6.4%(25/391),男11例、女14例。②本组20例为SDD型,其他少见类型为SDL型2例,ADD型3例。@25例DORV中简单型16例(64.0%),其中伴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10例,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畸形)6例。复杂型9例(36.O%),其中伴二尖瓣闭锁或左心室发育不良7例,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3例。④DORV中多数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侧,且2条大动脉呈左右并列发出,这一类型多见于伴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时,主动脉均位于右前位。本组检出大动脉骑跨6例(24.0%)。⑤DORY伴有其他主要心内畸形依次为体一肺静脉连接异常11例(45.8%),动脉导管狭窄或缺如8例(33.3%),主动脉弓异常4例(16.7%),CAVSD3例(12.0%);伴有心外畸形者11例(45.8%),主要有马蹄肾、脐膨出、食管闭锁、膈肌裂孔疝、内脏异位综合征、多脾综合征及无脾综合征等。结论DORV病理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常伴有复杂的心内外畸形,尸检时应准确探查DORV中室间隔缺损的位置、与大动脉的关系、有无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等,准确的病理分型可为精准诊疗及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 武迎陈东商建峰方微付稳滕飞崔亚艳于玮朱庆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畸形肺动脉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无脾综合征
- 人肝癌细胞系7402、7721及癌旁肝细胞7701在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作用前后差异蛋白检测及CK18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adenovirus-thymidine kinase/gancyclovir,ADV-TK/GCV)系统作用前后人肝癌细胞株7402、7721及癌旁肝细胞7701差异蛋白表达,进一步阐明AD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肽质量指纹图谱和双向电泳分析法检测ADV-TK/GCV系统对人肝癌细胞7402、7721及癌旁肝细胞7701作用前后的差异蛋白;常规病理学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作用前后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的表达部位、分布范围及量的变化。结果7721及7701对ADV-TK/GCV系统作用不敏感,人肝癌细胞7402经自杀基因药物作用后,多种蛋白表达呈现出差异性,差异点主要表现为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类及与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7402细胞的CK18表达上调明显。加药组7402细胞死亡明显,残留细胞体积变大,胞浆疏松,空泡变性。电镜观察显示加药组细胞器水肿,变化明显,微丝增多,且多分布于核周围,凋亡现象明显。740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加药组CK18的表达增强且向核周聚集。结论 AD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作用后,敏感株7402蛋白表达具有差异性,其中CK18表达显著上调且出现分布改变,并引起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 朱艳培李宁陶莹王珏于玮戴洁
- 关键词:肝肿瘤差异蛋白
- 泛发性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患者女性,42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包块,无疼痛症状;半月前患者因逐渐出现胸闷气短,来本院就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心房内长条形中等回声团块,呈串珠样,最大约53 mm×10 mm,团块在下腔静脉段较细,似从下腔静脉延伸至右心房。
- 郑梦晗于玮刘芮陈东商建峰董方
- 关键词:血管球瘤心脏肿瘤临床病理学
- DcR3-RNAi-SW480结肠癌稳转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方法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建立靶向沉默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基因表达的DcR3-RNAi-SW480稳转细胞系,并对其条件及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构建靶向沉默DcR3基因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以G418及流式细胞仪筛选稳转细胞。实验分为3组:DcR3-RNAi稳转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DcR3蛋白沉默情况。分别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G418的筛选浓度、筛选的最佳方式等进行优化。结果 DcR3-RNAi稳转细胞组DcR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脂质体(μl)与DcR3-siRNA质粒(μg)最佳比例为3.5∶1;G418筛选浓度为800mg/L;G418联合流式细胞仪双筛的稳转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仅用G418单筛。结论成功建立特异性沉默DcR3基因表达的稳转DcR3-RNAi-SW480细胞系;G418联合流式是筛选稳转细胞较高效的方法;对转染及筛选的条件及方法进行优化,可提高转染与筛选效率。
- 于玮何平陶莹李洋李晶吴涛伍冀湘戴洁
- 关键词:结肠肿瘤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NA干扰
-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病理中心免疫组化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免疫组化技术不仅在肿瘤鉴别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用于靶向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其结果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了指导并提示患者预后。本次室间质评活动所选用的Her-2、DOG-1、CD117分别为乳腺癌、胃肠间质瘤诊断和靶向治疗的重要筛选指标。
- 韩丽媛于玮陈东昌红高子芬高颖连国亮梅少帅崔亚艳王伟
- 关键词:免疫组化
- 一种旋盖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盖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旋盖本体,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朝向所述旋盖本体伸出,且与旋转头连接;所述旋转头与采样管盖配合设置;支架机构,适于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
- 于玮陈东
- 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目的 利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为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安全、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HepG2,制备皮下移植瘤,后将肿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肝内,建立裸鼠...
- 陶莹于玮王珏贺志立段雪晶朱艳培李晶李宁戴洁
- 关键词: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
- 鼻息肉患者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及嗅觉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嗅觉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59例CRSwNP患者,所有患者入选时至少近1个月未口服或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均于门诊局部麻醉下取鼻息肉组织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率计算。将患者分为嗜酸性鼻息肉(ECRS)组和非嗜酸性鼻息肉(non-ECRS)组,2组之间进行基线资料比较;同时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和嗅觉诱发电位检测、Lund-Mackay评分及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对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与Lund-Mackay评分、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Sniffin’Sticks测试、嗅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59例CRSwNP患者中35例患者配合完成嗅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获得可靠波形。ECRS组具有更高的嗅区CT评分、筛窦CT评分及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百分率;ECRS组和non-ECRS组单、双侧气味测试阈值(T值)均存在明显区别(P=0.017)。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与主观嗅觉障碍V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双侧T值存在负相关(r=-0.322,P=0.013),与前、后嗅裂区评分明显相关(r=0.431和0.415,P=0.001),与Lund-Mackay评分没有相关性,与嗅觉诱发电位N1波(r=0.504,P=0.001)和P2波(r=0.374,P=0.020)的潜伏期存在相关性;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单侧T值与嗅觉诱发电位单侧N1潜伏期存在负相关(r=-0.505,P=0.002)。结论: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与CRSwNP嗅觉障碍密切相关,可通过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T值及嗅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反映出来。T值与嗅觉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负相关。
- 张丽川胡春华韩星雨孙智甫武大伟于玮姚淋尹孙敬武魏永祥
- 关键词:鼻息肉嗜酸细胞嗅觉鼻窦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