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志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大熊猫的进展被引量:4
- 2003年
- 分子生物学手段为大熊猫研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并将大熊猫的研究工作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回顾了最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熊猫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成果。尤其是PCR、RAPD、RFLP等技术及新的遗传标记 (如微卫星、小卫星等 )的出现 ,使得人们在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发育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的进展。最后 ,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于广志蒋志刚曾岩
- 关键词:大熊猫分子系统发育
- 秦岭南坡蝗虫群落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 该文对秦岭南坡蝗虫群藻落的边缘效应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七种边缘类型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农田-道路;农田-荒地,荒地-道路,灌草丛-道路,灌草丛-森林,疏林地-农田,河滩-道路.就总体而论,混合型边缘中蝗虫群落的...
- 于广志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蝗虫
- 文献传递
- 农田-荒地边缘地带中蝗虫边缘反应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探讨了中华蚱蜢等 1 0种蝗总科昆虫对农田 -荒地的边缘反应。研究发现 ,就同一边缘而言 ,有些物种的多度在靠近边缘时上升 ,而有些物种则下降。从科的水平上分析的结果与从物种水平上的分析有差异。为了更精确的了解边缘对蝗虫的分布格局的影响 。
- 廉振民于广志
- 关键词:蝗虫多度
-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模式、功能及规划原则被引量:36
- 2003年
- 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然而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保护区设计方面的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是自然保护区与非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过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缓冲区的想法。现在缓冲区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生态缓冲和社会缓冲两大主要功能。本文归纳了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定义、模式和类型 ,回顾了缓冲区的发展 ,总结了缓冲区的规划原则。最后 。
- 于广志蒋志刚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
- 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
- 蒋志刚李春旺曾岩于广志刘丙万雷润华胡慧建阎彩娥杨道德李迪强刘建
- 为大学生、研究生和自然保护工作者提供一本较系统、较全面的野外工作参考书,为自然保护工作者提供一本培训教材,也为广大大自然爱好者提供一本野外生存和工作手册。广大自然爱好者和生物学工作者在野外需要了解有关考察设备,如GPS定...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然保护野外工作
-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
- 蒋志刚陈伟烈胡慧建陈毅峰戴强何德奎孟智斌皮斌田自强杨道德于广志
-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区内植被多为次生植被和农田。珍稀动物有云豹、大鲵、林麝、锦鸡等。我们发现“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著名的古老孑遗植物保存区--渝黔湘鄂交界区的一部分。植物多样...
- 关键词:
- 关键词:天坑地缝生物多样性
-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被引量:77
- 2000年
- 自从边缘效应提出以来,许多生态学家对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的事实显示出边缘效应会表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边缘效应的利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有意义而紧迫的工作。
- 廉振民于广志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多度
- 同工酶在半翅目昆虫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就近二十几年来同工酶在半翅目昆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认为同工酶在半翅目昆虫的分类研究、进化研究以及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研究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 王启瑞郑哲民朱刚利于广志
- 关键词:同工酶半翅目昆虫
-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境边缘效应——以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为例
- 生境(栖息地)边缘对生物的行为、物种进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这种影响是不同的.从2000年冬至2002年冬,作者在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空间尺度的生境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 于广志
- 关键词: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采食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管理
-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
- 蒋志刚李春旺曾岩于广志雷润华王丁王克雄费梁谢锋赵其昆胡惠建
- 本书在查阅大量最新文献和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动物行为学研究历史、行为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行为的激素调节理论等;详细阐述了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育幼行为、玩耍行为、通讯行为、聚群行为、领域行为、扩散和迁移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物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