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晓凤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心病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液高黏滞综...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原性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炎
  • 1篇气虚
  • 1篇气虚血瘀
  • 1篇气滞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万晓凤
  • 3篇汪维红
  • 2篇余淑娇
  • 1篇李国贤
  • 1篇郭健

传媒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第五次中西医...
  • 1篇全国中医药研...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液黏滞综合征与呼吸系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液黏滞综合征(BVS)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按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层随机法,分别纳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组)各40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后,用血液黏滞综合征血液流变学诊断软件进行诊断。结果:各组血液高黏滞综合征(BHS)和血瘀证的发生率分别为7.5%、72.5%、95.0%和5.0%、70.0%、97.5%,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HS的级别分别为(0.16+0.43)、(2.61+0.42)、(3.64+1.14),各组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组的BHS和亚型的级别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在病情危重和有并发症时,BVS可表现为BHS级别快速增高或转变极重度的血液高—低黏滞综合征(BHLS)、血液低—高黏滞综合征(BLHS)或血液低黏滞综合征(BLS)。结论:BVS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汪维红万晓凤余淑娇
关键词:血液高黏滞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呼吸系疾病
中药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证心率变异性临床研究
关于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已有许多报道,但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比较研究,尤对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变异性(HRV)、TCD脑供血不足和终点指标的临床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3年1月~200...
万晓凤郭健汪维红李国贤
关键词:中药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率变异性
文献传递
血液黏滞综合征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血液黏滞综合征(BVS)一个新学说新理论。它是李国贤在反复观察研究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VS分为血液高黏滞综合征(BHS)、血液低黏滞综合征(BLS)、血液高-低黏滞综合征(BHLS)、血液低-高黏滞综合征(...
汪维红万晓凤余淑娇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临床病理血液流变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