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 作品数:16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更多>>
家庭社会工作实践中个人经验与专业经验的关系探讨——兼论性别对界限的影响 2023年 在中国社会工作语境下,家庭社会工作领域关注社工的个人经验与性别角色,对从事家庭项目的女社工往往有超越专业范畴的期待。本文不仅对社工专业性与个人经验间的关系与界限进行了具象化的描绘,从社工的细致回顾与反思中梳理其职业成长阶段,勾勒出当前实务环境中的“专业性”图景,还特别捕捉了性别因素影响下的特点与变化。对M市不同社会工作机构的家庭项目的研究发现,社工在处理不同工作内容时会根据情境调用两方面的经验,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二者的界限如何均受工作年资的影响。处于职业发展中段以前的社工在两者的边界方面呈现部分重叠与单向渗透的特点;资历较深的社工认为两者应能互相转化,不分界限。女社工内化了传统女性气质塑造的性别形象与工作期待,其工作内容与方式以及对职业成长、个人经验和专业性关系的理解,都超越了工作本身,体现出女性与家庭、情感、关系的捆绑;她们的性别观念对其在工作中的公私界限产生了影响,但实际并未改变或打破它。 丁瑜 邱博文 张凯婷关键词:家庭社会工作 性别 妇女何以成为社群主体——以G市L村妇女自组织营造经验为例 被引量:26 2019年 本研究基于G市L村某妇女项目经验,探索妇女社区工作的可能路径--从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培育具有社群感的妇女小团体,逐步转化成自组织,实现妇女由个人主体到社群主体的转变,改善社区关系,从而迈向更大的社会目标。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利用群体力量解决个人问题,面对妇女普遍性议题,在差异中寻求对话及共性的方法。笔者强调社群主体的重要中转作用以及日常生活在社群感营造上的意义:在实践层面上,重视日常生活经验与需求是各妇女群体互通的策略,改善妇女的日常处境是所有实务的最终目的;在理论层面上,它让女性生活经历的讨论回归到身体和空间的基本社会实体中,有效弥补了原本关怀人却甚少触及生活的学术话语,启发我们通过对不同女性群体的研究,以日常生活为平台革新性别研究的方法论。 丁瑜关键词:自组织 妇女 社会工作 妇联购买“反家暴”社工服务案例--一项性别与新制度主义相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本研究讨论的问题源于作者对妇联与社会工作机构合作产生的各自职责、角色、关系、行为逻辑方面的困惑。作者全面检视了一个由M市妇联向X社工机构购买的反家暴服务项目,尝试将性别分析融入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两者间的互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本文是两篇系列论文中的一篇,主要从文化-认知的层面对妇联与社工机构间的差异与角力进行深入剖析,尤其是不同性别意识、行事风格、权力关系带来的碰撞与折中等。妇联与社工机构充满张力的持续互动建构出新的意义、理解与观念,形塑着组织能动性,推动或限制着妇联的改变,性别在其中起了重要影响作用。从这个案例中作者看到性别分析与新制度主义对话与结合的必要性,尤其是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组织变革、结构与自主性以及权力关系等核心议题上,性别视角能提供新的思维与分析维度。 丁瑜 杨凯文关键词:新制度主义 珠三角地区娱乐行业女性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和自我实践 2011年 学界和大众文化普遍把贫困归结为女性流动和进入性产业的主要原因,但笔者的田野研究发现,"贫困"描述的背后有丰富的内涵,反映出这群女性对融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分享国家快速发展的成果的渴求。但在现今法制环境、社会道德和流动人员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要真正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并非易事,因此日常生活层面上的"微小抗争"(minor genres of resistance)就成为了她们表达自我、性别身份和欲望的场所。 丁瑜关键词:城乡流动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的差异比较 2017年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POSC)在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上是关键的一笔。而在POSC的相关研究与讨论中,究竟是购买专项服务还是综合服务更能体现与满足POSC的目标、适应地方和社会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两者既在购买程序、服务开展、评估验收等中观层面上存在着差异,也在人员构成、工作性质与人员能力要求等微观层面上存在着差异。明晰两者的特点与区别,总结实务经验,对于地方政府推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促进社会工作在不同社会领域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丁瑜 肖礽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住院康复精神病人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充权 一个广州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源于社会工作者在广州某精神病院介入一位强迫症患者的实务反思。首先,本文描述精神病院这一专家权力掌控的"全控机构",凸显全控机构下日常生活实践的碎片化特点。而这既是住院康复精神病人主体性展现的空间,也是社会工作者同理与接纳个案的理想平台,为探讨日常生活实践充权的可能性创造了条件。其次,本文反思与个案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重新理解个案日常生活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行为的意涵,不仅认识到个案本身的主体性力量和其中存在的充权可能性,也认识到日常生活实践对实现社会工作者同理与接纳的重要意义。这提醒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要时刻反思如何激发个案主体性,帮助其实现自我认同与接纳。 丁瑜 李会关键词:充权 精神病人 社会工作 传承·反思·超越:中国性别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构 被引量:7 2020年 开幕式杜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妇女研究论丛》执行主编):1995年的金秋,中国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东道国,不仅出色地承办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了《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出台,而且利用筹备和召开大会的契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 杜洁 佟新 佟新 计迎春 黄盈盈 钱岳 马冬玲 黄盈盈 李洁 马冬玲 丁瑜 苏熠慧 张李玺 金一虹 苏熠慧 张李玺关键词:《北京宣言》 妇女事业 全国妇联 副所长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妇女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与自我关怀——一项基于75位妇女叙述的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作者在2020年初收集了全国各地75位妇女关于疫情期间日常生活的文字记录资料,并围绕家务、照料对35位妇女进行了深入访谈,探索她们应对生活及家庭关系变化的方式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性别角色的自我反思与改变。研究发现,女性的自我反思根据照料与家务负担、婚育情况等情境性影响因素以及照料体验、职业发展、个人阅历等观念性影响因素形成不同的类型。是否有照料责任和婚育状态/年龄段是妇女自我反思和关怀的两个首要条件。在有照料责任的妇女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体会,都会促成其自我反思与关怀;而对家务负担习以为常的妇女则相反。此外,妇女会因职业发展状态不同产生不同的反思动力,50岁以上的妇女则因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个人体悟而进行深刻反思与积极改变。这三者与妇女在家庭、职业等领域的性别观念相关。基于研究,本文将妇女分为习得型反思者、温和型反思者、成长型反思者和觉悟型反思者四种类型。 丁瑜 钟晓慧关键词:妇女 照料 家庭 外发工厂妇女的劳动生活困境与应对:一个零工经济与性别融合的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本文借助零工经济的视角,融合性别、城乡、家庭等多重分析维度,呈现了粤西乡村留守妇女在当地外发工厂弹性就业的生产生活,分析了其劳动形式、雇佣关系、劳动过程等,凸显出妇女因性别身份限制在弹性工作制、亲缘用工和家务负担三方面面临的困境。妇女通过收入增加在就近就业、父权制家庭规范和离散家庭模式的挤压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形成的群体关系成为妇女应对个人困境的独特性别化策略。 丁瑜 梁家恩关键词:留守妇女 弹性就业 性别 主体性 妇联购买“反家暴”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变迁研究——以M市某反家暴专项服务项目为例 被引量:2 2019年 本研究在回顾妇联对家暴、反家暴工作的理解变化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机构及政府购买项目的理解与实践,对相关工作的处理方法变化等事实,借助新制度主义"规制性"、"规范性"要素框架,分析妇联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间的互动。研究发现,妇联除了受制度环境的影响,也作为主体对环境有所回应并输出影响。这其中的互动是性别化的,不仅因为反家暴工作的高度性别化特性,更是因为组织的主体性具有其性别特质,影响其对制度环境的理解与反应,决定其决策与行为,反过来又对制度环境产生了弹性的形塑。研究结果显示出组织研究与性别分析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组织变革、结构与自主性以及权力关系等核心议题上,性别视角能提供新的思维与分析维度。 丁瑜 杨凯文关键词:性别 新制度主义 妇联 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