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优质护理
  • 2篇优质护理服务
  • 2篇卒中
  • 2篇护理服务
  • 2篇绩效
  • 2篇绩效考核
  • 2篇发生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刺
  • 1篇动脉穿刺点
  • 1篇动态性
  • 1篇毒效
  • 1篇血性
  • 1篇血肿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务人员手卫...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机构

  • 6篇北京世纪坛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齐丹青
  • 4篇姚济荣
  • 2篇唐虹
  • 2篇徐建立
  • 2篇刘宇
  • 1篇王泽娟
  • 1篇杜汉萍
  • 1篇顾怡蓉
  • 1篇张菁
  • 1篇宋志香
  • 1篇薛文英
  • 1篇刘俐惠
  • 1篇王兴河
  • 1篇祝红梅
  • 1篇陈刚
  • 1篇解月红
  • 1篇唐虹
  • 1篇张雪
  • 1篇黄俊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预见性护理降低股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股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通过对回顾性调查605例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局部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设计风险评估观察表,对322例患者(干预组)采用风险评估、护士规范化专业培训,个体化健康指导及改进护理用具等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前瞻性干预,观察两组间血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2.17%(7/322)和5.12%(3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2,P<0.05),血肿发生严重程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股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的发生率。
齐丹青姚济荣杜汉萍张雪薄雅萍唐虹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股动脉穿刺点血肿
优质护理在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部于2010年月在全国卫生系统正式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其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我科三病区作为北京市卫生局“优质护理”示点病房之一,在开展活动中,紧密围绕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13]》文件精神要求,
姚济荣齐丹青祝红梅刘宇
关键词:护理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方案,按照考核内容及方法每月量化考核,同时以住院患者为对象,比较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观察护理单元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的开展,对护士工作起到激励作用,改善了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和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唐虹齐丹青薄雅萍
关键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加强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医院在岗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和手卫生依从性状况进行监测。结果在2009-2011年期间,对该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共采样检测132人次,手卫生质量总合格率为76.52%。医生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63.69%,护士手合格率为80.65%,均未检出致病菌和耐药菌株。护士洗手依从率为24.14%,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33%。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较低,手卫生措施依从性较差,应当重点加强管理。
齐丹青宋志香薛文英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依从性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落实患者安全管理被引量:27
2010年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落实基础护理到位,提高了护理质量;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陪住率,减少医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齐丹青姚济荣徐建立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安全管理
首发脑卒中致残后抑郁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首发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致残患者161例,分别在患者患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定义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为住院调查,B组、C组为出院门诊随访。调查工具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社会支持调查量表(MOS-SSS)。分析3组患者抑郁发病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A、B、C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23.6%(38/161),32.9%(53/161),42.2%(6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P<0.05);3组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的BI评分、NIHSS评分、MOS-SSS评分、既往病史、病程、月工资收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病程均高于A组,且C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高于B组(P<0.05);B、C组NIHSS评分、MOSSSS评分、月工资收入均低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既往病史、病程长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BI评分高和月工资收入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BI评分、NIHSS评分、既往病史、病程、月工资收入是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齐丹青姚济荣刘宇解月红张菁
关键词:卒中抑郁影响因素护理
护理绩效考核中数据量化处理决策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职工在本岗位上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效果的一项动态性考评工作,其目的就是改善职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提高满意度和未来成就感。
王泽娟齐丹青徐建立刘俐惠黄俊顾怡蓉王兴河陈刚唐虹
关键词:绩效考核护理动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