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鹂

作品数:14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卫生检疫
  • 4篇输入性
  • 3篇基孔肯雅热
  • 3篇国境卫生
  • 3篇国境卫生检疫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黄热病
  • 2篇国际卫生
  • 2篇国际卫生条例
  • 2篇国境口岸
  • 1篇耶尔森菌
  • 1篇疫苗
  • 1篇疫情
  • 1篇实验室
  • 1篇输入性传染病
  • 1篇鼠形动物
  • 1篇鼠疫
  • 1篇鼠疫耶尔森菌
  • 1篇体温

机构

  • 12篇广东出入境检...
  • 7篇广州出入境检...
  • 2篇广东检验检疫...
  • 1篇佛山出入境检...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13篇黄鹂
  • 8篇戴俊
  • 8篇张显光
  • 6篇黄吉城
  • 6篇张文
  • 6篇邓荆
  • 5篇洪烨
  • 4篇林苗
  • 3篇李小波
  • 3篇李华
  • 2篇郑夔
  • 2篇王凝岚
  • 2篇高云霞
  • 2篇师永霞
  • 2篇方树春
  • 1篇相大鹏
  • 1篇颜杰
  • 1篇宋卫
  • 1篇廖如燕
  • 1篇吕志平

传媒

  • 9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构筑口岸防疫铜墙铁壁——广东口岸成功处置3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总结广东口岸发现并有效控制输入性基孔肯亚热病例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新模式。〔方法〕2008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境口岸实施检疫查验制度改革的要求,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东口岸探索建立了"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新模式。〔结果〕2008年3月4日、10月3日、10月10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运用新模式,在国境口岸发现并成功处置3起5例中国内地输入性基孔肯亚热病例。〔结论〕3起基孔肯亚热病例的成功处置对在口岸阻断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有着现实的示范作用,填补了我国在基孔肯亚热的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空白,充分体现了广东口岸卫生主管当局核心能力建设取得的实际成效。
林苗李华戴俊黄鹂黄吉城郑夔潘德观吴惠明
关键词:查验实验室基孔肯雅热
联防联控体系在国境口岸热带病卫生检疫中的作用和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热带病卫生检疫联防联控体系在国境口岸热带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全面回顾热带病联防组成立12年来在国境口岸热带病防控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结果〕联防联控体系在口岸传染病防控、媒介生物监测、检疫查验模式创新、科研攻关等方面成绩显著,共在入境人群中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7例、疟疾病例96例、基孔肯雅热病例7例。〔结论〕热带病联防联控体系适合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实际情况,其工作模式行之有效;在国境口岸热带病卫生检疫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保卫祖国南大门的卫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吕志平林苗张显光张文戴俊黄鹂周李承
关键词:热带病联防联控卫生检疫国境口岸
解析《国际卫生条例(2005)》在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首次运用被引量:6
2010年
2009年的甲型流感作为《国际卫生条例(2005)》经修订实施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宣布的能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全球应对措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框架下操作实施。本文主要从预案、通报、事件宣布、联络沟通、口岸监测及控制等方面对《国际卫生条例(2005)》在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首次运用进行了探讨。
张显光林苗黄鹂
关键词:甲型流感国际卫生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境口岸三种红外测温仪体温监测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为评估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红外测温仪快速体温筛查效果,规范国境卫生检疫中红外测温仪的操作应用,从而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方法〕在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人员中,随机抽样1000名,严格按照3种红外测温仪和医用水银温度计的操作方法,对每一名抽样入境人员现场进行4种方法的体温测量,记录所得数据。以医用水银温度计为标准,比较3种红外测温仪的快速体温筛查效果;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样本。〔结果〕与医用水银温度计相比,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的快速体温筛查效果最好,TD400多功能红外温度计次之,便携式红外体表温度测温仪的效果不及前2种红外测温仪。〔结论〕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在快速体温筛查工作中快速、精准、方便、可同时对多人进行体温监测,在人流量大、通关速度快的国境口岸开展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无疑是3种红外测温仪中效果最好的测温设备;TD400多功能红外温度计的效果也比较准确,而且检测快速,但不能同时对多人监测、也容易因操作不规范造成误差,在3种红外测温仪中效果次之;便携式红外体表温度测温仪使用时易受外界影响,有一定误差,测温效果不及其他两种红外测温仪,使用时需加校正值。
黄鹂林少佳廖如燕吴惠明
关键词:红外测温仪卫生检疫国境口岸
广州港南沙港区黄热病预防接种技术报告
2008年
黄热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之一,已被证明能够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并能在国际上迅速传播。为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规定的义务,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保护出入境船员的健康,广州港南沙港区(以下简称"南沙港区")设有黄热病预防接种室,为接种对象实施黄热病预防接种。
李华白槐军王凝岚黄鹂冯庆文
关键词:黄热病疫苗南沙港区国境卫生检疫国际卫生条例出入境
黄热病与新时期的国境卫生检疫工作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开展黄热病国境卫生检疫工作。方法对黄热病的起源、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结果当前,黄热病主要局限在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发生,年发病人数达20万例,死亡3万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黄热病疫情进入非黄热病流行区的风险日益增加,美国和欧洲均有类似报道。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仍存在着黄热病传播媒介,均为易感人群,因此,黄热病疫情传入我国并造成本地暴发的风险不容忽视。结论新时期的检验检疫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全面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采取积极主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达到成功阻断输入性黄热病疫情可能带来传播风险的目的。
张显光戴俊洪烨张文邓荆兰和森黄鹂方树春高云霞
关键词:黄热病国境卫生检疫
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被引量:54
2008年
〔目的〕总结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在口岸的发现与有效控制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方法〕在国境口岸,通过检疫查验、健康申报、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筛查、病人隔离医治、密切接触者跟踪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对口岸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登革热、疟疫、基孔肯雅热的排查与诊断,对出现的传染病疫情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确诊1名入境发热者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扩散。〔结论〕对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成功应急处理,为国境口岸处置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成功模式,为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林苗李华黄吉城王凝岚黄鹂潘德观戴俊宋卫郑夔李小波洪烨相大鹏郭波旋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
2010年广东口岸现场输入性传染病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口岸现场输入性传染病检出率、构成和来源地、不同监测方法的效果,为更有效开展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健康申报、医学排查、采样送检、实验室检测和送院诊治对现场入境人员实施传...
张文黄鹂张显光邓荆陈胤瑜戴俊张华山陈晓东
关键词:输入性传染病检出率
“超级细菌”与国境卫生检疫被引量:1
2010年
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最早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并已蔓延到英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全球数以百计的患者确诊感染,多名病例死亡,对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抗生素药物耐药,导致感染者几乎无药可医,其大规模蔓延的潜在危险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和我国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如何正确的看待此次"超级细菌"带来的挑战,加强预警,防范于未然,进一步完善国境卫生检疫工作的手段,提高科技含量,满足《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提出的要求,力争做到对输入性病例包括"超级细菌"在内的新发传染病早发现、早处置、早治疗、早隔离,保障国内人民身体健康,是值得每一个检疫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戴俊洪烨张显光张文邓荆黄鹂
关键词:超级细菌耐药性国境卫生检疫
广东口岸2010-2011年入境人员疟疾监测现状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分析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辖旅检口岸(简称广东口岸)入境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其罹患因素,探讨如何完善口岸疟疾防控措施。方法对2010-2011年间在广东口岸发现的输入性疟疾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针对其主要特征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2010-2011年广东口岸共发现40名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37名为恶性疟,3名为间日疟);非洲地区是主要的输入性疟疾疫情疫源地;中国籍赴非洲归国劳务人员成为最主要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来源;绝大多数输入性疟疾患者均乘坐飞机入境;入境时间主要为2010年6~9月和2010年11月~2011年2月;入境时主要症状为头痛、畏寒、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主要罹患因素包括广泛存在的疟疾疫情、恶劣的环境、蚊虫叮咬、患者缺乏疟疾自我防护常识等。结论全球多个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疟疾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在外生活时间较长的赴外归国劳务人员等较易感染疟疾,加之我国境内疟疾传播媒介孳生,易感者数量庞大,高发的输入性疟疾疫情对我国的威胁巨大,检验检疫、卫生、商务、外事、劳务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采取积极主动的境外控制和境内监管措施,以达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阻断疫情跨境传播,最终在中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戴俊洪烨张显光张文邓荆吴惠明黄鹂潘德观黄吉城师永霞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传染病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