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2篇风湿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应用及效果
  • 1篇愈合
  • 1篇湿病
  • 1篇皮肤
  • 1篇皮损
  • 1篇品管圈
  • 1篇甾体类
  • 1篇香油
  • 1篇抗炎
  • 1篇抗炎药
  • 1篇护理安全
  • 1篇护理安全管理
  • 1篇非甾体
  • 1篇非甾体类
  • 1篇非甾体类抗炎...
  • 1篇风湿病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刘秋玉
  • 3篇黄霞霞
  • 3篇李晓兰
  • 2篇冯子芸
  • 1篇胡国英
  • 1篇刘霞
  • 1篇卢在超
  • 1篇刘丽莎
  • 1篇蒋楠
  • 1篇邓小虎

传媒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治疗的216例患者和29例护理人员根据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改进前的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作为对照组,改进后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安全知识考核成绩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事件发生率(0.00%、1.00%、0.00%、0.00%、1.0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48%、6.03%、7.76%、6.90%、10.35%、8.62%),护理人员安全知识考核成绩(95.26±23.82)分和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安全知识考核成绩(79.31±19.83)分和护理满意度(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安全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建议临床推广。
刘秋玉李晓兰黄霞霞滕源源刘霞
关键词: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管理
香油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干痂类皮损愈合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香油用于变应性血管炎患者干痂类皮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9-12至2012-05在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住院治疗的61例皮肤干痂性破损严重的变应性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干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n=26)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外敷银离子抗菌敷料的方法进行普通护理,干预护理组(n=35)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香油浸泡脱痂后外敷银离子抗菌敷料。观察干痂的愈合情况。结果采用干预护理方法后,患者的皮损恢复时间缩短,一般小伤口干痂(5.3±1.0)d脱落,(13.2±1.2)d愈合小面积创口(≤6 cm2)或缩小创伤面积;两组干痂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干痂脱痂和愈合的患者及疼痛减轻和明显减轻的患者显著增多(P<0.01);且干预护理对血痂和脓痂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香油可促进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皮肤干痂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可用于临床护理。
李晓兰卢在超刘秋玉胡国英刘丽莎冯子芸黄霞霞
关键词:变应性血管炎香油皮肤护理
品管圈在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法,以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为主题,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并总结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入院评估、身心并护等方面入手,使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7.1%降低至活动后的6.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培养了同事间的团队精神,使责任制整体护理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蒋楠李晓兰刘秋玉冯子芸黄霞霞邓小虎
关键词:品管圈风湿病非甾体类抗炎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