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霖
-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蓝圆鲹、鲐鱼趋光特性的电生理研究
- 1978年
- 利用某些中上层鱼类趋光集群的特性,在夜间用灯光进行诱捕,是目前海洋捕捞中光诱捕鱼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但应用何种颜色和强度的光源最有效?为什么在有月光、特别是满月情况下光诱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从感觉生理的角度,可归结为对视系统光谱敏感特性(对不同颜色光的敏感度)和适应特性的研究。以视系统周边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来反映视觉功能特性,易于进行精细的定量分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指标。由于海水鱼对缺氧、离水极为敏感,一般在离水10—20秒后即趋死亡,对其视网膜电活动的研究通常以离体网膜为标本(在合适条件下。
- 杨雄里李震元郑微云黄玉霖潘家模
- 关键词:辐射源敏感度
- Cu^(2+)、Zn^(2+)对罗非鱼鳃盖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0
- 1994年
-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中含Cu2+和Zn2+的浓度越高,鱼中毒越深,鳃盖运动振幅的增大和频率的减小就越显著。(2)Cu2+/Zn2+混合液对鳃盖运动的影响具明显的协同作用,它的致毒效应分别为单一因子的3~5倍。(3)毒性次序:5×10-6Cu2+/50×10-6Zn2+>2.5×10-6Cu2+/25×10-6Zn2+>5×10-6Cu2+>50×10-6Zn2+(V/V)。(4)频繁的咳嗽反应是Zn2+中毒的主要症状,驱逐反射是Cu2+中毒的主要症状,两者均可作为单一和混合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 黄玉霖吴鼎勋柴敏娟
- 关键词:罗非鱼铜离子锌离子
- 罗非鱼对低频声刺激的听觉行为被引量:1
- 1989年
- 用行为定量解析法,对罗非鱼在低频区(100~1000Hz)由计算机分别以 1s和5s给声和撒声,用4个不同频率声为刺激,以速度、方向、间距和重心变化以及它们的个体间平均值作行为量,统计分析,研究罗非鱼的听觉反应行为。结果表明,罗非鱼对低频各频率声刺激皆有明显反应,其最敏感频率在 400Hz,与有关鱼类听觉文献以及有关罗非鱼电生理学研究结果一致。
- 贾俊成黄玉霖
- 关键词:罗非鱼声刺激
- 水产养殖多功能测控无线网络系统
- 本发明提供多功能测控水产养殖环境条件的无线网络系统,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包括微机与输入输出设备、调制调解器和收发讯机;终端包括浮箱、拉杆、联结体、平衡重物、传感器和保护外罩、电子线路等,其中电子线路包括多路模拟开关、放大...
- 黄玉霖
- 文献传递
- 罗非鱼椭圆囊电生理学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罗非鱼球状囊微音器电位是一个双峰波。峰频与刺激声频成2∶1关系;在20~80Hz电位波形不规则。在300~900Hz电位波呈矩形。实验表明,球状囊不同区域对一定的声频敏感性不一样;延脑-脊髓连结处的诱发电位与球状囊微音器电位相似,但在130Hz电位呈单峰波;罗非鱼可闻频域在20~900Hz,最大敏感声频在130Hz,其相对敏感性为23.01dB;延脑-脊髓连接处诱发电位最大值在63Hz和130Hz,相对敏感性分别为25.36和23.37dB;罗非鱼气鳔与内耳无直接关系,去鳔对其微音电位听力曲线无明显影响。
- 黄玉霖贾俊成何大仁柴敏娟邓小红
- 关键词:罗非鱼内耳生物学
- Cu^(2+)对金鱼摄食行为的抑制被引量:1
- 1997年
- 研究四种不同浓度Cu2+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摘除嗅囊后摄食行为的改变,探讨其中毒的机理.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Cu2+液对金鱼摄食行为呈抑制效应,抑制的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表现为首次撞击食球的时间(下简称首次撞击时间)随着中毒的加深而推迟,摄食的频率亦随之降低.反映了中毒鱼学习记忆的能力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2)中毒鱼体重增长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现象;3)摘除嗅囊鱼的摄食频率仅为正常的1/2。
- 柴敏娟吴鼎勋黄玉霖
- 关键词:金鱼摄食行为铜离子中毒
- 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0年
- 本文研究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通过比较15天里各污染组鱼呼吸频率、振幅和鳃盖运动的变化,得出罗非鱼异常鳃盖运动频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咳嗽运动先于驱逐反射(expulsion reflex),提示鱼类的咳嗽运动和驱逐反射可作为次致死浓度下Cu^(2+)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 柴敏娟黄玉霖蒋忻坡
- 关键词:罗非鱼CU^2+呼吸生理
- Zn^(2+)对罗非鱼呼吸运动的影响和解毒的初探被引量:14
- 1993年
- 将罗非鱼分别置于含有1、4、8、12ppm ZnSO_4的软、硬质水中,研究15d 中不同亚致死浓度 Zn^(2+)对鱼呼吸和咳嗽反应频率的影响;观测比较加入 EDTA 络合剂的变化,探索解除鱼Zn^(2+)中毒的方法。结果如下:1)呼吸频率的变化和咳嗽反应明显受 Zn^(2+)浓度影响,浓度越大,呼吸频率曲线越偏离对照曲线,咳嗽反应的频率亦越高,它们可作为鱼中毒和解毒的生理学监测指标。2)硬水组鱼受 Zn^(2+)毒害明显小于软水组。3)EDTA 可解除或减轻 Zn^(2+)对鱼的毒害,但其在软、硬水中的解毒效应无明显差异。
- 柴敏娟周学成黄玉霖
- 关键词:罗非鱼锌离子
- 罗非鱼内耳形态结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罗非鱼内耳器官结构与典型硬骨鱼的内耳结构一致。球状囊呈椭圆体状,其耳五充满整个囊体,耳石上有明显的中央沟,中央沟在形态上与球状囊听斑一致;听囊呈圆形,听囊耳五约占整个听囊一半,耳石较薄且较透明,有明显外缘区和中央区之分;椭圆囊呈不规则椭球体状,其耳石占椭圆囊的较小部分,耳石表面粗糙。罗非鱼耳石膜为一层胶质膜,位于耳石和听斑之间,并触及所有毛细胞,膜有大量小孔,小孔处恰为毛细胞的纤毛束伸入,纤毛束透过小孔触及到耳石。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罗非鱼内耳听斑也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听斑表面有大量具一定分布规律的纤毛束。罗非鱼内耳听觉器官主要有三种纤毛束类型:F_1、F_2和F_3型。按照纤毛束的取向一致性,球状囊听斑划分三个区;听囊听斑和椭圆囊听斑均划分两个区。
- 黄玉霖贾俊成何大仁
- 关键词:罗非鱼内耳超微结构耳石
- Hg^(2+)抑制石斑鱼呼吸运动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6年
- 本文用微机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用勒让特正交多项式拟合处理,研究致死浓度Hg^(2+)溶液(0.5、1mg/l)对石斑鱼呼吸运动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Hg^(2+)中毒致死的可能机理。
- 柴敏娟黄玉霖
- 关键词:汞石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