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作阵
- 作品数:64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田晋藩医书七种》作者田晋蕃小考
- 2013年
- [目的]田晋蕃为清末越中著名医家,著有《田晋藩医书七种》,关于田晋蕃的生平,学术界知之甚少。笔者爬梳相关资料,对田晋蕃生平进行考证。[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田晋藩生平进行认真考证。[结果]田晋蕃卒年、籍贯、功名、学术特色及与蔡元培的交游等均能考证出来。但其生年,限于资料,无法断定。[结论]田晋蕃为举人出身,官为内阁中书;可能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03年;祖籍四川,二十二世祖在宋代靖康之难时迁入浙江杭州,四世祖迁入绍兴。田晋蕃是著名医家,擅理论也懂临床,钦服晚清温病大家王孟英,大力搜集王氏书籍,对王孟英医籍的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田晋蕃也是越中名儒,以清代汉学家法研究医学,呈现出儒者本色。蔡元培先生早期曾向田晋蕃及他的儿子田春农求学,感情颇深,多有交往,在日记里,时常有关于田氏父子的记载。可以说,田晋蕃父子是蔡元培先生早期极其重要的学术引导人之一。
- 杨东方张戬周明鉴黄作阵
- 从声韵看《中藏经》之成书时代被引量:8
- 2000年
-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 黄作阵
- 关键词:《中藏经》音韵
- 《黄帝内经》痈疽文献探析被引量:5
- 2021年
-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论述涵盖了痈疽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框架已初见雏形。痈病总体病性为阳热实证,发展到疽病会成为虚证;外淫、饮食偏嗜等多种病因都会导致痈疽发生;其病机是由营至卫发为痈病,后从分肉下陷筋髓至疽病;治疗上,在脓未成时应用泻热消肿之法,脓已成时用铍针或砭石排脓治疗。
- 李汐杨必安黄作阵
- 关键词:《黄帝内经》痈疽虚证
- 利用强化理论 加强医古文教学被引量:2
- 2011年
-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认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人或动物会对环境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达到预期的成果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否则,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从而可以利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进而修正其行为。
- 杨东方黄作阵肖红艳
- 关键词:医古文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 《证治心传》伪书考
- 2017年
- 《证治心传》,明·袁班撰。全书共1卷,14篇,1.3万余字,主要阐述作者临证心得。前有明末名将史可法序言,后有清末医家赵观澜评语,被裘元吉收录于《三三医书》,首刊于1924年。《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皆有载录,据该书中史可法序落款时间,
- 肖毅黄作阵
- 关键词:史可法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被引量:1
- 2022年
-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时处于“冷期”,寒冷伤阳,最终也会伤及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三,运气已变,当时的运气特征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寒湿之气偏甚为主,易伤及人体脾肾之阳。故明代医家采用温补之法,尤其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开创了一个学派。温病学派形成于中国明代末年以后,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俞昌等,运气学为温病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又可著《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处于73甲子,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容易爆发温病。叶桂所处时期为73甲子和74甲子,分别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和少阴君火大司天、阳明燥金大在泉,运气偏风、火、燥。吴鞠通从医时期在76甲子,即少阳相火大司天和厥阴风木大在泉,运气偏风火,温热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温病学家,其治疗疫病所遣处方均与运气学因素有较大关系。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明清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 杨必安曹丽娟韩雨欣姚鑫闫敏敏黄作阵
- 关键词:温病学派五运六气明清时期
- 寸口脉分部及长度研究
- 2023年
- 厘清寸口脉分部的发展演变,分析不同分部方式与脉诊的内在关系,深挖寸口脉长度说法混乱的根源,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读。寸口脉分部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整体寸口脉过渡到“尺寸两部脉”,最终定型为“寸关尺三部脉”,不同的分部方式构建了相应的脉诊体系。由于寸口脉的分部,导致了寸口脉的长度说法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混乱的根源在于误将“尺寸两部脉法”与“寸关尺三部脉法”混为一谈,故而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正确厘清两套脉诊体系的关系,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合理应用。
- 姚鑫黄作阵
- 关键词:寸口脉脉诊寸关尺
- 《证治心传》伪书考
- 《证治心传》,明·袁班撰.全书共一卷,十四篇,一万三千余字,主要阐述作者临证心得.前有明末名将史可法序,每篇之后有清末医家赵观澜评语.因其对温病的认识深刻,近年来被研究者逐步重视.但是通过对该书作者、评者、序言、正文内容...
- 肖毅黄作阵
- 关键词:古代文学
- 文献传递
- 温病学形成发展与乾嘉学术思想演进关系研究
- 温病学说作为当今重要的中医学说之一,从理论的奠基到完善,贯穿整个清代.清初有吴又可、戴天章、叶天士等为之奠基,清中有吴鞠通、王孟英为之完善,清末趋于多元.清初温病学的奠基风格,与乾嘉之学早期特征如出一辙。正是在乾嘉之学朴...
- 肖毅黄作阵
- 关键词:温病学说考据学
- 文献传递
- 姚绍虞《素问经注节解》医经校勘探微
- 2018年
- 明末清初儒医姚绍虞精研《内经》,所撰《素问经注节解》一书,系对《素问》经文及注文进行训解、校勘而成者。姚氏由儒入医,医文兼擅,且研治《内经》十载,通经而多出新解,尊经但不泥旧说。其在《素问》校勘方面多有可称道之处。
- 罗彤黄作阵
- 关键词: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