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军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结肠
  • 2篇康复
  • 2篇疾病
  • 2篇肺疾病
  • 2篇肺康
  • 2篇肺康复
  • 1篇血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有氧训练
  • 1篇造口
  • 1篇增生
  • 1篇轻中度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患者

机构

  • 4篇江苏省省级机...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鲍军
  • 2篇刘剑南
  • 2篇陆甘
  • 2篇丁明
  • 2篇姜文君
  • 2篇王磊
  • 1篇丁静
  • 1篇虞文魁
  • 1篇朱宏
  • 1篇曾玲
  • 1篇张道权
  • 1篇张洪斌
  • 1篇林志亮

传媒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粪便转流的比较
2013年
目的探讨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2种粪便转流的方式何种更有利于改善重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因急性下消化道功能障碍而需要手术临时减压的重症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回肠造口组和结肠造口组的造口相关并发症和造口术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分为回肠造口组(n=35)和结肠造口组(n=28)。回肠造口组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和肠内营养不耐受时间明显低于结肠造口组(P均<0.01)。回肠造口组的皮炎、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结肠造口组(P均<0.05),而造口脱垂的发生率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预后。对于急性下消化道机能障碍的重症患者,相比于临时结肠造口术,我们更推荐回肠造口术。
鲍军林志亮石佳靓虞文魁
关键词:重症患者回肠造口结肠造口肠内营养
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对轻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的通气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峰值功率的70%)有氧训练组20例、低强度(峰值功率的50%)有氧训练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高强度与低强度有氧训练组均进行8周训练,每周3次,高强度训练组每次训练4组,每组以5min训练、5min休息的间歇训练模式进行,共40min。低强度训练组每次持续训练20min。结果:训练前3组间的测试持续时间、峰值功率、峰值通气量、峰值摄氧量及无氧阈均无差异(P>0.05)。训练后各指标差值(训练后-训练前)比较,3组间测试持续时间、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的差值(训练后—训练前)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高强度组明显增加;对照组与低强度组间的峰值通气量(VE)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与高强度组有差异(P<0.05);无氧阈值(AT)仅高强度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肺的通气功能及运动耐力。
姜文君鲍军王磊张洪斌陆甘丁明刘剑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氧训练肺康复
高强度有氧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有氧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12周高强度(峰值功率的70%)有氧训练。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静态肺功能及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训练前及12周训练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和IL-10。结果 COPD患者经过12周高强度有氧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但血清TNF-α,IL-8表达水平下降(P<0.01),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高强度有氧训练可以下调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鲍军王磊陆甘丁明刘剑南姜文君
关键词:肺康复炎症因子
结肠癌合并结肠息肉73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与结肠肿瘤的分布、内镜形态特征以及病理特点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结肠癌合并肠息肉患者通过黏膜下切除(EMR)或黏膜下剥离(ESD)完整切除息肉的病理和内镜资料,观察内镜下息肉与肿瘤的分布、相互距离、形态与病理特征,根据息肉与肿瘤的距离远近和息肉大小、形态分组,分析其与息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73例结肠癌患者并发150个肠息肉,息肉分布呈散发性,其中管状腺瘤44个,绒毛状腺瘤45个,混合性息肉35个,增生性息肉26个。存在不典型增生124个(82.7%),其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6个(50.6%)。息肉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与其和肿瘤距离远近无关。直径≥1.0 cm息肉以及带蒂息肉中重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高于直径<1 cm及小息肉和扁平息肉。结论肠息肉合并结肠癌时息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因此要高度重视结肠癌伴随息肉的发现与处理,尤其对于直径>1.0 cm的和带蒂息肉需要尽快切除。
鲍军曾玲丁静张道权朱宏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息肉不典型增生癌变肠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