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昌立

作品数:40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7篇细胞
  • 14篇病理
  • 9篇淋巴
  • 7篇恶性
  • 6篇增生
  • 6篇增生症
  • 6篇肿瘤
  • 6篇组织细胞
  • 6篇组织细胞增生...
  • 6篇细胞增生
  • 6篇细胞增生症
  • 6篇临床病理
  • 6篇淋巴瘤
  • 6篇免疫
  • 6篇恶性组织
  • 6篇恶性组织细胞
  • 6篇恶性组织细胞...
  • 5篇组织芯片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基因

机构

  • 26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上海市东方医...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西第二医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四川石油管理...
  • 1篇攀枝花学院附...

作者

  • 40篇鲁昌立
  • 10篇王军臣
  • 10篇卢婉平
  • 10篇符雪莲
  • 8篇李甘地
  • 7篇刘卫平
  • 5篇廖殿英
  • 5篇肖天羽
  • 5篇李俸媛
  • 4篇郭嘉
  • 4篇张文燕
  • 4篇华燕菲
  • 3篇于静
  • 3篇汪盛
  • 3篇薛丽
  • 3篇刘键平
  • 3篇张尚福
  • 3篇王婷婷
  • 2篇施达仁
  • 2篇周隽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疱疹病毒性食管炎1例
2025年
单纯疱疹病毒性食管炎罕见,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56岁男性单纯疱疹病毒性食管炎,因"尿毒症肾移植术后3个月余,伴尿急、尿痛、间断发热1周"入院。治疗期间,上腹部疼痛不适,夜间及餐前明显。内镜见食管多发0.2~0.3 cm黏膜隆起,表面糜烂,伴浅溃疡,色泽发黄。内镜窄带成像术下呈棕红色,活检质软,易出血。镜下观察见黏膜慢性炎,伴重度糜烂及浅溃疡形成,周边少数鳞状上皮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及多核巨细胞改变,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的细胞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胞核阴性表达,单纯疱疹病毒2型胞核阳性表达。
谷夏斐吴佳美卢子剑刘键平鲁昌立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单纯疱疹病毒2型重度糜烂多核巨细胞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肿瘤细胞属性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初步探讨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 )肿瘤细胞的属性及其与EB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将 5例“恶组”尸检病例的每例不同组织各集成在一张组织芯片上 ,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 (LSAB)法检测瘤细胞的免疫表型 ,用EBER1/ 2原位杂交检测Epstein Barr(EB)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  ( 1) 5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RO、CD3ε、T细胞限制性细胞内抗原 1(TIA 1)、GranzymeB ,无瘤细胞表达CD5 6、CD3 0、CD2 0、CD68。 ( 2 ) 5例经EBER1/ 2原位杂交均为阳性 (簇型 3例、弥漫型 2例 )。结论 至少部分“恶组”
鲁昌立刘卫平郭嘉李甘地李俸媛
关键词:组织芯片技术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EB病毒感染
恶性黑色素瘤1例被引量:1
2009年
临床资料 患者 女,38岁。右手掌糜烂渗血5年,右上臂包块伴疼痛6个月,于2007年6月27日入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手掌小鱼际处出现黄豆大皮肤黑斑,自觉瘙痒。此后皮损不断扩大并出现糜烂渗血,于当地医院诊断“皮肤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先后6次行植皮手术,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复发,未行病理检查。
薛丽汪盛鲁昌立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抗生素治疗皮肤感染医院诊断植皮手术病理检查
病理蜡块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病理蜡块加湿装置,包括切割机和加湿器,所述切割机上安装有切刀,所述切割机的正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切割机的顶部通过吸盘安装有蒸汽储存罐,所述加湿器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
李艺鲁昌立
双侧原发性乳腺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
2003年
鲁昌立王军臣符雪莲卢婉平石凤娟
关键词:梭形细胞免疫表型
应用组织芯片和基因重排技术对“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肿瘤细胞属性及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该组收集了33例尸检病例,旨在探讨瘤细胞的属性及EB病毒感染的情况.结论:1、'恶组'是一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来源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8/29),但少数可来源于B淋巴细胞(1/29);该研究未发现源于组织...
鲁昌立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EB病毒组织芯片原位杂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属性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的属性,EB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3例以往诊断为恶组的尸检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将不同组织集成在一张切片上。免疫组化采用LsAB法。一抗选用CD4、CD8、CD20、CD45RO、CD56、CD3ε、CD30、CD68、TIA-1及GranzymeB。DNA-RNA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mRNA。结果:33例恶组中,排除不符合传统恶组诊断标准的4例,选择其中2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示29例中有28例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16/28例为EBER1/2阳性;余1例为恶组样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结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瘤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28/29),少数来源于B淋巴细胞(1/29),未发现组织细胞源性的肿瘤。
鲁昌立李甘地刘卫平郭嘉李俸媛廖殿英张文燕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EB病毒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TCR-γ基因重排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恶组 )”的瘤细胞属性。方法 用两组针对T细胞受体 (TCR)γ链的通用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 ,对 2 8例“恶组”的尸检病例进行了TCR 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2 8例中 12例 (4 3% )检测出单克隆性TCR γ基因重排。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恶组”病例在基因水平上被证实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
鲁昌立李甘地刘卫平郭嘉李俸媛廖殿英张文燕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T细胞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术后5年复发的涎腺分泌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发作既往被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S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基因易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左侧颌下包块切除术后14年,左侧颌下包块复发2年、切除术后5年,左侧下颌角处疼痛3个月。肿瘤边界欠清,浸润周边骨骼肌组织。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腺样、筛状、实性片状结构排列。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GATA3、CK7、pan-TRK,不表达p63。FISH检测结果示ETV6基因易位,未检出MAML2基因易位。结论SC具有特征性的ETV6基因重排。当S-100及pan-TRK弥漫阳性时,可作为重要的诊断线索,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是诊断的金标准。
卢子剑雷传芬陈敏赵莎鲁昌立
关键词:涎腺肿瘤FISH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6
2002年
蒋莉莉刘卫平廖殿英李甘地鲁昌立
关键词: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病理病例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