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立民

作品数:33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9篇麻醉
  • 5篇血管
  • 5篇静脉
  • 5篇芬太尼
  • 4篇镇痛
  • 4篇术后
  • 4篇全麻
  • 4篇外科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丙泊酚
  • 3篇动脉
  • 3篇血流
  • 3篇瑞芬太尼
  • 3篇神经外科
  • 3篇双频指数
  • 3篇脑电双频
  • 3篇脑电双频指数
  • 3篇颈动脉

机构

  • 3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32篇魏立民
  • 20篇王克杰
  • 13篇薛纪秀
  • 7篇田肇隆
  • 7篇刘清海
  • 6篇马挺
  • 5篇王天龙
  • 4篇范隆
  • 4篇蔡兵
  • 3篇姚东旭
  • 3篇兰飞
  • 3篇徐国勋
  • 3篇葛明非
  • 2篇于克荣
  • 2篇程玮涛
  • 2篇冯华
  • 2篇李京生
  • 2篇肖鸿瑞
  • 2篇华扬
  • 2篇张雁华

传媒

  • 9篇临床麻醉学杂...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7住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指导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脑血流的调节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血压与脑血流调节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2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应用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根据脑血流参数的变化调控血压,并决定术中是否应用临时转流管。应用临时转流管(转流组)16例,未用36例(非转流组)。结果①52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且无脑缺血发作50例,因过度灌注脑出血死亡2例。②颈动脉阻断前,转流组、非转流组平均动脉压(MAP)为(111±9)、(97±15)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平均血流速度(MCA Vm)为(40±12)、(39±13)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阻断后,转流组、非转流组MAP为(118±8)、(106±9)mmHg,较阻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 Vm为(14±8)、(33±16)cm/s,较阻断前均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为(66±6)%、(15±5)%,P<0.01。④转流组转流中,MAP(110±13)mmHg,接近阻断前水平;MCA Vm为(44±15)cm/s,MCA Vm较阻断前提高(10±2)%。⑤开放后两组MAP为(90±12)、(93±11)mmHg;MCA Vm为(55±19)、(54±23),较阻断前提高,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为(36±3)%、(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中转流组、非转流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1.0±2.5)、(31.8±2.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TCD监测,可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血压的调控及术中转流管的选择。
马挺华扬魏立民王克杰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期间血液灌注
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附79例报告)被引量:1
1995年
带状疱疹大都伴有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剧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为此1992年6月,我科与皮肤科协作,对伴有剧痛的带状疱疹79例进行镇痛治疗,现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魏立民蔡兵肖鸿瑞张维京连石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阻滞穴位注射
全麻下经Cookgas air-Q喉罩实施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 探讨Cookgas air-Q喉罩应用于全麻老年患者行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拟行EBUS-TBNA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镇静组(A组)和Cookgas air-Q喉罩全麻组(B组),每组15例。A组经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3 ml,然后静脉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丙泊酚,若发生呼吸抑制则面罩加压通气至自主呼吸恢复。B组麻醉诱导后,置入Cookgas air-Q喉罩后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A组患者放置牙垫后直接置入超声内镜;B组患者超声内镜的置入由一特殊L型带侧开口接口经喉罩进入,观察麻醉诱导前(T0)、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1)、进行针刺活检时(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中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和术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麻醉结束时,由患者和术者分别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A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B组增高,并伴随HR增快(P〈0.05),两组SpO2在T0、T1和T3均维持正常水平,T2时A组的SpO2低于B组(P〈0.05)。A组有7例发生低氧血症,B组无低氧血症发生。A组患者对麻醉的总体满意率为33%,B组为100%,B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1);术者对A组麻醉总体满意率为27%,B组为87%,B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Cookgas air-Q喉罩全麻控制通气行EBUS-TBNA,具有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麻醉效果好、易于术者操作等特点,能够安全地应用于EBUS-TBNA。
叶伟光王天龙魏立民
关键词:全身麻醉喉罩
模拟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探索与应用
目的:根据教育家George Miller的医学教育层次目标与能力进阶的思想,探索模拟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年轻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3年以下麻醉住院医师20名,在模拟系统中编制8项急危重症程序,...
薛纪秀刘清海王克杰魏立民张瑛
关键词:微格教学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医学教育
文献传递
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I组)。于麻醉前、麻醉后2h及术后24h采静脉血测血糖(Glu)、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2 h P组Glu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Glu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两组患者的Glu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麻醉后2 h、术后24 h两组患者IN、IRI、TNF-α、IL-6明显升高(P<0.05或P<0.01),ISI明显下降(P<0.05或P<0.01)。麻醉后2hⅠ组ISI明显低于P组(P<0.05),IRI、TNFα-、IL-6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及异氟醚均不能完全抑制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但与异氟醚相比,丙泊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薛纪秀范隆徐国勋陈宏王克杰魏立民
关键词:丙泊酚异氟醚胰岛素抵抗促炎细胞因子
慢性疼痛的治疗应提倡用长效利美达松
1996年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在临床开展疼痛治疗时,已将其列为常用药物之一。我院自1991年起至今进行各种疼痛治疗百余例,80%为带状疱疹继发顽固疼痛,其穿刺点为肋间或椎旁,阻滞药物为地塞米松、局麻药和维生素B12混合液。地塞米松的剂量随病人年齡、体质而定,一般每次经三点阻滞总量为1~5mg,隔日1次。
魏立民肖鸿瑞
关键词:疼痛利美达松药物应用
全麻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全麻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40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20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老年组(20例,年龄≥65岁)。分别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后24 h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于手术前(T1)、手术开始后2 h(T2)、4 h(T3)、24 h(T4)采集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Aβ(1-40)。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老年组手术后MMSE评分明显降低;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血浆Aβ(1-40)T1~T4各时点均高于青年组(P<0.05),且在T2~T4时均显著高于T1时(P<0.05)。结论老年人血浆Aβ(1-40)基础水平较高且手术开始后24 h持续维持于较高水平,可能是老年人POCD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范隆薛纪秀王克杰魏立民于克荣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高仿真人模拟危重症事件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根据教育家GeorgeMiller的医学教育层次目标与能力进阶的思想,探索高仿真模拟人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年轻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年以下麻醉住院医师20名,在模拟系统中编制8项急危重症救治程序,并用微格教学理念对其原则要领进行分解定格量化;经过测试-反馈-自我分析-教师指导-总结-再演练-再测试等培训,并收集培训住院医师对本培训项目的反馈表。结果接受培训的T组其各项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N组(P〈0.05)。结论从培训结果及反馈表中可见,模拟微格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年轻住院医师不受时间和患者安危的限制,并且突出了学习的要领及关健点。因此此培训项目对拓宽年轻住院医师的教学方式、对临床思维与技能的提高、缩短适应临床工作能力的时间具有辅助作用。
王天龙薛纪秀刘清海王克杰魏立民
关键词:微格教学住院医师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全麻诱导期中复合不同降压药的血压控制效果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采用不同降压药物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组(A组)、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B组)、对照组(C组)。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A组给予乌拉地尔10 mg、艾司洛尔0.5 mg/kg,B组给予尼卡地平0.5 mg、艾司洛尔0.5 mg/kg,C组仅单纯使用全麻药(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诱导),不辅助任何血管活性药物。观察麻醉前血压,气管插管后1、3、10 min及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结果3组麻醉前入室时血压(收缩压)分别为A组(116±26)mmHg、B组(120±22)mmHg、C组(124±19)mmHg;气管插管后1 min,3组收缩压均有升高,分别为A组(126±29)mmHg、B组(122±19)mmHg、C组(145±18)mmHg;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开始下降;气管插管后10min,3组收缩压均低于入室时收缩压,分别为A组(105±15)mmHg、B组(96±11)mmHg、C组(116±18)mmHg。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上升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气管插管后10 min血压降低幅度为B组>A组>C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即刻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需调控血压,尤其在麻醉诱导期及气管插管前后。应用适量降压药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尼卡地平+艾司洛尔比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降压效果更确切。
葛明非田肇隆刘清海徐娜魏立民王克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氟比洛芬酯用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镇痛疗效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微血管减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A组镇痛泵中给予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关硬膜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中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C组镇痛泵中芬太尼1m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D组镇痛泵中曲马多800m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四组均于术毕前1小时静脉给予昂丹司琼8mg。观察四组术后0、2、6、12、24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组术后24h内镇痛评分各时间点相比,B组明显优于A组,A组明显优于C组,C组明显优于D组;镇静评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以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D组较其他各组更具显著差异。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应用于微血管减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超前镇痛、镇痛效果好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应用芬太尼或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
李燕虹田肇隆张雁华程玮涛薛纪秀魏立民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微血管减压术自控静脉镇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