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庆国

作品数:7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矿床
  • 3篇东秦岭
  • 2篇定年
  • 2篇钼矿
  • 2篇锆石
  • 2篇花岗岩
  • 2篇斑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秦岭钼矿带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矿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蛇绿岩
  • 1篇石地
  • 1篇水系变迁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河南省国土资...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7篇魏庆国
  • 5篇赵太平
  • 3篇姚军明
  • 3篇陈伟
  • 3篇原振雷
  • 3篇陈伟
  • 2篇张开均
  • 2篇张玉修
  • 2篇乔波
  • 2篇黎兵
  • 2篇汪洋
  • 1篇张毅
  • 1篇徐勇航
  • 1篇高昕宇
  • 1篇孙亚莉
  • 1篇杨岳衡
  • 1篇李晶
  • 1篇唐显春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秦岭钼矿带成矿特征及其与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的对比被引量:29
2009年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钼矿带,钼矿呈近东西向展布。钼矿以斑岩型为主,从南到北,钼矿带钼矿大体有斑岩Cu-Mo矿、斑岩Mo矿、斑岩Au-Mo矿分带的趋势,与从俯冲带到克拉通边缘斑岩Cu矿、斑岩Cu-Mo矿、斑岩Mo矿依次发育的分带现象相似,表明钼矿的形成与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俯冲有关。根据钼矿Re-Os年龄资料统计钼矿分为~220Ma、~140Ma和~110Ma三期,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碰撞造山后伸展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钼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83℃~424℃;平衡盐度介于0.61%~42.5%。流体包裹体水的δD介于-100‰~-40‰,δ18OH2O介于-4.3‰~8.7‰;且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包裹体水的δD和δ18OH2O分别变小,表明钼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东秦岭钼矿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7.12~17.89、207Pb/204Pb=15.23~15.70、208Pb/204Pb=37.57~39.10,与区域下地壳铅同位素一致;小斑岩体的Sri=0.705~0.714,δ18O=7.2‰~12.1‰,与I型花岗岩的锶、氧同位素相一致,表明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东秦岭钼矿带的钼资源总量占中国钼资源的51%以上,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Climax and Hender-son)的钼资源总量占美国钼矿资源的42%以上,美国和中国的钼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两钼矿带是世界钼资源高度集中的两个区域。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位于美国中西部、美洲克拉通西缘;钼矿主要形成于33~18Ma,稍晚于拉腊米(Laramide,75~54Ma)陆内造山运动;钼矿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东秦岭与克莱马克斯两钼矿带相比:1)两钼矿带都位于克拉通边缘;2)两钼矿带的钼矿化都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体都为花岗斑岩小岩体;3)两钼矿带钼矿的辉钼矿平均丰度分别为0.073%~0.140%和0.171%~0.264%,东秦岭钼矿的丰�
魏庆国原振雷姚军明陈伟陈伟乔波
关键词:东秦岭钼矿斑岩矿床
西藏改则南拉果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30
2007年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改则南拉果错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拉果错斜长花岗岩为洋壳运移过程中含水条件下辉长质岩石剪切深熔作用形成的,该类斜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代表了与洋壳扩张时代同期或者稍晚于洋壳扩张时代的洋盆扩展时代.拉果错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6.6±2.5)Ma,这一结果表明在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存在中侏罗世洋盆.
张玉修张开均黎兵汪洋魏庆国唐显春
关键词:蛇绿岩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代学
大别北麓汤家坪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制约被引量:45
2010年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花岗斑岩产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岩体位于早白垩世达权店花岗岩体的南缘。岩体斑晶含量占10%左右,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花岗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21.6±4.6Ma,为早白垩世中晚期。汤家坪花岗斑岩含白云母,无角闪石,具高硅(SiO2>72%)、高碱(Na2O+K2O>7.4%)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8,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10.9~44.5,明显亏损Eu(δEu=0.40~0.58)、Sr、Ba、Nb等。P2O5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b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Y、Th随Rb升高而降低,属弱过铝质高分异S型花岗岩。汤家坪花岗斑岩εHf(t)(-17.6~-10.4)和εNd(t)(-15.5~-13.7)值均显示出壳源特征,tDM2(Hf)和tDM2(Nd)分别为1843~2281Ma和2034~2178Ma,反映汤家坪花岗斑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中等的初始Sr同位素指示源岩中可能有部分低成熟度地壳物质加入。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认为汤家坪花岗斑岩源岩来源较深,主要源于下地壳物质。
魏庆国高昕宇赵太平陈伟陈伟
河北大庙Fe-Ti-P矿床中铁钛磷灰岩的成因:来自磷灰石的证据被引量:15
2008年
铁钛磷灰岩仅由磷灰石和铁钛氧化物组成,常赋存于岩体型斜长岩中,成因上有不混溶和分异堆晶两种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磷灰石角度讨论河北大庙铁钛磷灰岩的形成机制。大庙铁钛磷灰岩常产出于浸染状Fe-P矿体内部,有时与块状铁矿石交互出现形成韵律条带状矿石,为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铁钛磷灰岩中磷灰石呈浑圆状,含量变化于15%~34%。铁钛磷灰岩的全岩和磷灰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磷灰石比全岩相对富集稀土元素达2.96~6.93倍,但两者的配分型式基本平行。质量平衡计算(R∝1/F)的结果表明,铁钛磷灰岩中几乎100%的稀土元素赋存于磷灰石中。综合上述特征,反映磷灰石为结晶分离的堆晶矿物,铁钛磷灰岩应为堆晶成因。因为如果磷灰石结晶于铁钛磷灰岩不混溶熔体,它的稀土元素分配系数也不会变化达2.3倍(变化于2.96~6.93)。计算出该磷灰石的母岩浆稀土元素组成,与浸染状Fe-P矿石最为相似,结合它与铁钛磷灰岩之间紧密共生的野外特征以及相似的全岩及磷灰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认为磷灰石最可能是在浸染状Fe-P矿浆中,经结晶分离作用形成铁钛磷灰岩。
陈伟陈伟赵太平魏庆国
关键词:不混溶
东秦岭发现~1.9Ga钼矿床——河南龙门店钼矿床Re-Os定年被引量:27
2009年
河南龙门店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其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太华群片麻岩。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最小值为1868±6Ma,最大值为2044±14Ma,等时线年龄为1875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元古代,是目前我国已知最老的钼矿床。
魏庆国姚军明赵太平孙亚莉李晶原振雷乔波
关键词:RE-OS年龄辉钼矿东秦岭
河南王坪西沟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被引量:19
2008年
王坪西沟铅锌矿床隶属于东秦岭外方山钼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车村—鲁山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系中,受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组合、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为标志。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 CO_2-H_2O-NaCl±CaCl_2体系,石英或闪锌矿中可见 CO_2-H_2O 型、含子晶型和水溶液型三类包裹体,CO_2-H_2O 型包裹体集中在早阶段产出。早、中、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80~386℃、180~350℃和120~230℃,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分别集中在3%~7%NaCl eqv.、3.55%~17.43% NaCl eqv.和3.06%~13.51%NaCl eqv.。含子晶型流体包裹体主要出现在中阶段,子晶为方解石,该阶段为成矿主要阶段,可见 CO_2-H_2O 型包裹体与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均一温度相近,指示流体沸腾, 发生 CO_2的逃逸,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总之,王坪西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所解释。
姚军明赵太平魏庆国原振雷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东秦岭CMF模式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与水系变迁被引量:32
2007年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碎屑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是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升的产物,同时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隆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文章以盆地底部的大邑砾岩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它的物源区,以深化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理解。通过砾石成分统计、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以及古流向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成都盆地北部和南部的大邑砾岩分别受不同的物源区和河流所控制。其中北部的大邑砾岩受控于出口在都江堰南约4km处向南流的河流所控制,其物源区为玉堂镇以西、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流域范围内。而南部的大邑砾岩则主要受向东流的古青衣江的控制,其物源区即为现代青衣江流域。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表明晚新生代期间岷江和青衣江都曾发生河流改道。
黎兵李勇张开均张玉修张毅魏庆国汪洋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物源分析水系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