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劲松
- 作品数:29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及骨髓细胞OPG、RANKL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血清I型原胶原C-端前肽(PICP)、骨钙素(BGP)和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的变化,以及骨髓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取3月龄雌性...
- 曾荣魏劲松王键龚颜
- 髂骨螺钉联合磷酸钙骨粉在腰骶椎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38岁。病变节段为L4/5~S1/2,术前后凸成角5°~18°,平均9°。治疗组21例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隙及骨缺损区填充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对照组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入和椎体钉棒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结果术后治疗组3~6个月骨缺损区修复、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对照组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治疗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对照组术后后凸成角3~11°,平均7°(P〈0.05)。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治疗组优17例,良2例,总优良率90.5%;对照组优13例,良3例,总优良率76.2%。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脊柱病变节段稳定,病例无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及骨缺损区、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 胡资兵曾荣魏波魏劲松孙欣林颢陈思圆
- 关键词:腰骶椎结核病灶清除磷酸钙
- 依达拉奉体外定向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依达拉奉作为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一般用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09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创伤所致闭合性股骨骨折的成年患者,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提供。依达拉奉由南京先声药业生产,批号P2007123144254453。方法:无菌抽取的骨髓经肝素化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获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按1×108L-1接种于6孔板内,设立2组,依达拉奉组细胞达50%融合时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胎牛血清的L-DMEM预诱导24h,PBS洗涤后再用20mg/L依达拉奉无血清L-DMEM诱导24h;空白对照组始终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不加任何预诱导剂和诱导剂。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变化,SP法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体外诱导1h后,依达拉奉组胞体收缩,2h后形成较长突起,5h后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仍呈对称的梭形,无突起形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诱导6h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元样细胞的胞体及部分突起呈棕黄色,强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弱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巢蛋白,不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空白对照组上述4种特异性抗原均呈阴性表达。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依达拉奉体外诱导后,所分化的细胞具有神经元表型,但还不够成熟,处于向成熟神经元分化的中间阶段。
- 曾荣胡资兵郭伟韬林颢孙欣吴少科魏劲松
- 关键词:神经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治疗中Quadrant系统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10%-30%的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统称为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而腰椎不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Quadrant系统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为53.7岁,治疗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为90-210min,平均时间145min。术中失血量50-300mL,平均失血量120mL。治疗后住院时间5-9d,平均住院时间6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JOA评分治疗前为(10.25±2.34)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31±3.12)分和(25.35±2.6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为(8.24±1.15)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7±1.12)分和(1.13±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3例,良9例。证明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魏劲松曾荣陈思圆魏波林颢
- 关键词:QUADRANT系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椎弓根钉固定腰椎管减压
- 颈椎肿瘤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颈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2006~2009年间,我院骨科15例同时累及脊柱前、中、后柱的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6个月内获融合。术后颈肩剧烈疼痛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累及颈椎三柱的颈椎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 胡资兵曾荣魏劲松林颢钟环吴少科孙欣郑鸿
- 关键词:颈椎肿瘤前后路联合手术全脊椎切除
- 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等特征,以致骨脆性、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代谢性全身骨骼疾病。合适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基础。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性大鼠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月龄和造模的选择及常用的评价指标特点简要综述,为研究去势骨质疏松疾病动物的正确选择提供参考。
- 王键龚颜曾荣魏劲松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 骨质疏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其分化平衡紊乱目前被认为是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之一。了解转录水平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的机理,为骨质疏松的药物和干细胞治疗提供新思路。
- 龚颜王键魏劲松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因子
- 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均分成两组分别以保守治疗法和融合固定法治疗,术后进行平均8(6~12)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VAS及ODI评价结果均显示术后融合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固定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柱滑脱中能显著改善症状,且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柱滑脱的一种有效方法。
- 魏劲松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PRP联合h UC-MSCs移植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雌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组织),安慰剂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诱导组(给予未诱导的h UC-MSCs),成骨诱导组(移植诱导后的h UC-MSCs),PRP+成骨诱导组(移植诱导后的h UC-MSCs联合PRP)。OPF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动物进行细胞移植3次,分别在OPF造模后1周、3周和7周。骨折后的第1周、3周、5周、7周、11周、13周Micro CT扫描动物模型患肢。结果 Micro CT动态观察结果显示,PRP+成骨诱导组骨痂生成量明显多于、早于其余各组,骨折11周时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而其他组别骨痂重塑期相对滞后,比正常骨量大鼠愈合时间至少推迟了37.5%。结论 PRP联合h UC-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为临床治疗OPF提供数据支持。
- 楚佳奇孙杰聪李鹏李广盛牛艳茹林颢陈光华魏波魏劲松曾荣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骨质疏松性骨折
-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均建立1.5 cm的陈旧性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植入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VEGF-165-GMs 1 mg;分别于术后3、6、9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A、B组均能较好地修复陈旧性骨缺损,A组术后各时间点X线评分、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明显优于B组。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9周时可见骨断端完全硬化,髓腔封闭。结论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可以明显促进局部血运重建,促进新生骨形成,提高骨改建塑形的速度和质量。
- 吴少科曾荣郭伟韬钟环谭宏昌胡资兵魏劲松魏波康毅
- 关键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