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玉红

作品数:125 被引量:583H指数:1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1篇胡麻
  • 32篇旱地
  • 25篇小麦
  • 23篇籽粒
  • 23篇春小麦
  • 20篇干物质
  • 19篇籽粒产量
  • 18篇土壤
  • 18篇旱地胡麻
  • 16篇利用效率
  • 14篇水分
  • 13篇水分利用
  • 13篇干物质积累
  • 12篇玉米
  • 12篇水分利用效率
  • 10篇栽培
  • 9篇旱地春小麦
  • 8篇养分
  • 8篇双垄沟
  • 7篇氮素

机构

  • 125篇甘肃农业大学
  • 20篇会宁县农业技...
  • 9篇甘肃省农业科...
  • 9篇会宁县农牧局
  • 9篇定西市农业科...
  • 7篇兰州大学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定西地区旱农...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西藏职业技术...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甘肃亚盛实业...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光明牧业有限...
  • 1篇临夏回族自治...

作者

  • 125篇高玉红
  • 62篇牛俊义
  • 62篇吴兵
  • 30篇崔政军
  • 27篇刘宏胜
  • 23篇郭丽琢
  • 15篇王一帆
  • 10篇李映
  • 8篇姜寒玉
  • 8篇谢亚萍
  • 7篇武江燕
  • 6篇徐鹏
  • 6篇武季玲
  • 6篇李春春
  • 4篇李胜
  • 4篇张中凯
  • 4篇王旺田
  • 3篇方子森
  • 3篇高珍妮
  • 3篇王鹤龄

传媒

  • 1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1篇甘肃农业大学...
  • 8篇甘肃农业科技
  • 7篇中国油料作物...
  • 6篇草业学报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核农学报
  • 4篇草原与草坪
  • 3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土壤与作物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农业科技与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麻业科学

年份

  • 11篇2024
  • 14篇2023
  • 11篇2022
  • 15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3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生物炭降解修复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田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炭降解修复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生物炭、修复植物和电子束辐照技术,以及土壤通气技术和土壤改良剂的应用。生物炭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和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吸...
卢培娜刘畅王一帆高玉红郭丽琢剡斌徐鹏
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探索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胡麻轮作序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2012-2016年通过4年定位试验,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胡麻频率下的轮作序列(F:休闲;PWFW:25%Flax、马铃薯-小麦-胡麻-小麦;WFWP:25%Flax、小麦-胡麻-小麦-马铃薯;FWPF:50%Flax、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WPFF:50%Flax、小麦-马铃薯-胡麻-胡麻;FFFF:100%Flax、胡麻-胡麻-胡麻-胡麻)对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TO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土壤微生物碳(MBC)和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不同轮作序列和低胡麻频率显著增加了0~30cm土层<0.25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TOC和POC含量,而随胡麻频率的增加三者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5%Flax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较播前和休闲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02%~4.04%和9.56%~11.73%;土壤有机碳(SOC)较连作显著增加5.95%~7.48%。50%Flax处理下胡麻位置对土壤SOC影响显著,且轮作(FWPF)显著高于连作(WPFF)。0~60cm土层土壤SOC含量表现为休闲>播前≈25%Flax>50%Flax>100%Flax。与连作相比,轮作显著提高了0~10cm土层土壤TOC和POC含量,呈现表层富集现象。土壤POC含量表现为25%Flax≈休闲>50%Flax>100%Flax。此外,轮作换茬显著增加了土壤MBC含量,且随着胡麻频率的增加,0~30cm土层土壤MBC含量逐渐降低。与播前、休闲、轮作相比,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50%Flax(WPFF)轮作序列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的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休闲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利于保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TOC、SOC和POC含量,而50%Flax轮作序列(WPFF)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碳氮比。表明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均可维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是旱地胡麻比较理想的轮作序列。
刘栋崔政军崔政军剡斌高玉红吴兵谢亚萍张中凯
关键词: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团聚体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改革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运行体系,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基地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高玉红牛俊义方子森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
施氮对胡麻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2年
为了探讨氮肥运筹在调控胡麻磷素营养方面的潜力,通过2个土培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及等量氮肥的施用时期、比例对胡麻磷素积累和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植株体内的磷素积累量;0.1 g N/kg土及0.2 g N/kg土的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成熟期植株体内的磷素积累量较不施氮肥分别提高了24.83%和34.23%;0.2 g N/kg土的氮肥,100%基肥(F_(1))、2/3基肥+1/3现蕾追肥(F_(2))、1/2基肥+1/2现蕾追肥(F_(3))、1/6基肥+5/6枞形追肥(F_(4))、1/6基肥+1/3枞形追肥+1/2现蕾追肥(F_(5))5种施用方式下,F_(2)、F_(3)、F_(4)、F_(5)的植株体内磷素积累量,较F_(1),枞形、现蕾、青果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4.17%~32.60%、9.32%~66.20%、20.47%~36.35%和4.65%~31.04%,且增幅依F_(2)、F_(3)、F_(4)、F_(5)的顺序增加;基肥追肥结合且基肥比例≤1/2的施氮方式,均有效促进了磷的吸收,F_(3)、F_(4)、F_(5)协助磷素累积的效果依次增加。施氮协同提高了磷素吸收效率及磷肥偏生产力;F_(5)比F_(1)、F_(2)、F_(3)、F_(4),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7.89%~22.02%和9.59%~26.71%,磷素吸收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0.58%~31.04%和9.59%~26.71%,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降低了2.42%~7.43%。氮磷的吸收具有协助作用,一定范围内氮肥用量的增加提高了氮磷之间的协助作用;等剂量的氮肥,基肥和追肥结合比全部作为基肥施用可更好地发挥氮磷吸收之间的协助作用;基肥占比小于1/2、现蕾期追肥比例1/2左右,是胡麻较好的促生又促进磷素吸收累积和提高磷肥偏生产力的氮肥运筹方式,但该方式下的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较低。
郭丽琢杨波杨波牛俊义
关键词:氮肥用量氮肥施用时期胡麻磷素利用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对磷胁迫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基因型春小麦在不同生育期,3种磷水平下植株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根长、根半径、根干重、根冠比、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指标,研究了小麦生长对磷素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甘春20号对磷素的敏感性在酸性磷酸酶活性、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增产潜力均强于陇春16号、会宁18号和定西33号,是磷高效基因型;高磷对陇春16号的根冠比和根干重影响显著,定西33号和会宁18号的根长较长,因此陇春16号、会宁18号和定西33号仍具有一定的磷素利用潜势.
杨瑞吉张小红王鹤龄高玉红盖王月
关键词:春小麦基因型磷素利用效率
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光合酶活性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 0:0 kg·hm^(-2)P_(2)O_(5),P 1:67.5 kg·hm^(-2)P_(2)O_(5),P 2:135 kg·hm^(-2)P_(2)O_(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 _(3))喷施浓度(G _(0):0 mg L^(-1),G _(1):15 mg·L^(-1),G _(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enolpyruvate)羧化酶活性,增加了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P _(0)和P _(1)水平下,胡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GA 3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G _(2)较G _(0)分别提高8.08%~27.32%和7.64%~9.04%;P 2水平下,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现蕾~盛花期喷后1 d和5 d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均在G _(1)浓度下最高;同一GA _(3)喷施浓度下,施磷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与不施磷肥和赤霉素比较,施磷和喷施赤霉素显著增加了盛花期叶片PEP羧化酶活性,平均增幅达147.44%~265.87%,且P _(1) G _(2)和P _(2) G _(1)处理显著增加了现蕾期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增幅分别达9.77%~128.82%和7.14%~126.33%;2个生长季节内胡麻籽粒产量均以P _(1) G _(2)和P _(2) G _(1)处理较高,二者较P _(0) G _(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88%和17.64%(P<0.0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2.91%~13.81%和1.28%~12.94%。互作效应分析表明,磷肥与赤霉素互作对胡麻叶片RuBP、PEP羧化酶活性、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胡麻叶片RuBP、PEP羧化酶活性均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可知,施磷67.5 kg·hm^(-2)配合喷施30 mg·L^(-1)GA 3和施磷135 kg·hm^(-2)配合喷施15 mg·L^(-1)GA _(3)可显著提高胡麻现蕾期、盛花期叶�
王瑛泽曹智高玉红吴兵王一帆吴兵崔政军徐鹏
关键词:胡麻磷肥
7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品比试验被引量:8
2015年
在会宁半干旱区进行了春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春小麦新品系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04013-1-3-5、06081-15-1、05151-2-6-2折合产量分别为3 284.71、3 067.25、2 889.86 kg/hm2,分别较对照定西35号增产26.99%、18.58%、11.73%,且综合性状好,抗寒性、抗旱性强,千粒重高,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表现对条锈病高抗或免疫。06081-15-1、05151-2-6-2两品系在两年品比试验中均表现优良,建议推荐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品系04013-1-3-5等下年继续进行品比试验。
刘宏胜李映牛俊义刘生学任亮赵仰徽高玉红吴兵
关键词:旱地春小麦新品系品比试验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会宁19号选育报告
2020年
春小麦新品种会宁19号是以94-672为母本,会宁15号/78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5—2016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有8点(次)增产,2 a折合平均产量2673.20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6.76%。在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906.10 kg/hm2,5点均显著增产。该品种表现抗旱、耐瘠、抗病、优质、丰产、稳产、千粒重高,成熟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区及类似地区种植。
刘宏胜刘宏胜牛俊义牛俊义吴兵高玉红李艳春
关键词:高蛋白抗旱耐瘠春小麦选育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翻动腔,所述翻动腔的底部设置为弧形部;翻动板,所述翻动板设置在翻动腔内,翻动板相对的两侧面均连接有旋转轴,翻动板还包括...
王一帆冯福学高玉红崔政军剡斌
不同旱地春小麦品种(系)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明确干旱地区春小麦品种花后旗叶抗旱生理特性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以7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为品种材料,研究了不同春小麦品种(系)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各春小麦品种(系)的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花后21 d明显降低,较花后14 d降低了24. 1%。与对照西旱2号相比,甘春25号的旗叶SOD活性在花后7 d、14 d、21 d、28 d分别增加2. 30%、5. 01%、3. 00%和2. 3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麦开花后旗叶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递增,而且07001-2-5品系的旗叶MDA含量增加迅速,在开花后28 d旗叶MDA含量较花后21 d的明显增加了31. 2%。小麦开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MDA含量相反,花后28 d甘春25号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10. 7%~44. 1%。在产量构成方面,06044-3-7-12品系的穗长明显长于对照9. 2%,而甘春25号的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显著高于西旱2号12. 8%、32%和22. 6%。不同旱地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产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以甘春25号的产量最高,其次是06044-3-7-12品系,分别比西旱2号显著增产了6. 15%和3. 17%。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5号能维持一个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代谢功能较强,最终较其它品种增产2. 89%~29. 4%。
刘宏胜刘宏胜李映牛俊义高玉红吴兵常瑜田雪梅
关键词:旱地春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