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硕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海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航运
  • 3篇航运市场
  • 3篇航运业
  • 2篇国际航运
  • 2篇港口
  • 1篇圆桌
  • 1篇运价
  • 1篇运价指数
  • 1篇运输船
  • 1篇运输船舶
  • 1篇运输经济
  • 1篇运输经济学
  • 1篇直面
  • 1篇中国海
  • 1篇软实力
  • 1篇散货
  • 1篇商法
  • 1篇深水港
  • 1篇生态圈
  • 1篇数据显示

机构

  • 9篇海事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江南造船(集...

作者

  • 9篇马硕
  • 1篇胡可一
  • 1篇胡正良
  • 1篇黄有方
  • 1篇张宇燕

传媒

  • 6篇水运管理
  • 1篇中国航海
  • 1篇中国远洋航务
  • 1篇中国远洋海运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航运业对中国经济卅年高速发展的贡献被引量:3
2009年
国际航运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外贸出口及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以中国30 a来的发展为背景就航运成本对外贸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展开讨论。针对中国出口贸易,航运成本被分解为班轮运输成本和港口成本。通过对每一成本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中国航运港口30 a来发展的主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为:中国30 a来航运和港口的改善使其外贸量增加了约25%。或者说,如果中国的航运市场开放程度和港口效率停留在1978年的水平上,今天中国外贸的25%将由于高昂的运输成本而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这进而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例如它会使中国2007年GDP的增长降低约0.68%。
马硕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学交易成本航运市场港口投资港口效率
抓住时机,变“货主国”为“航运国”
2013年
国际航运市场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本次市场周期上升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200多年国际航运市场变化的历史数据显示,最长的周期约为11年。看来,这次周期之长要破纪录了。有迹象表明,市场有可能在2014年后期开始好转,并从2015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
马硕
关键词:国际航运市场货主数据显示
航运创新的基本特征
2016年
0引言 当下,“创新”是个热门话题。当这个概念用在航运业时就是所谓的‘‘航运创新”。但是,不少关于什么是航运创新、如何进行航运创新的讨论往往实际意义不大,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下一次航运创新从哪里开始,以什么形式出现,由谁主导。比较有意义的是分析以往的航运创新都有什么基本特征,通过对基本特征的讨论和理解,或许可以更清晰地感觉到未来航运创新的脉搏,更容易找到其发展途径,并走上航运创新之路。
马硕
关键词:航运业
航运市场周期理论与当今干散货航运市场变化被引量:11
2009年
2008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跳水式”下跌。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2008年5月20日的11793点跌至2008年12月5日的663点,6.5个月内下降率达94%。许多航运界人士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干散货航运市场持续上升的“好梦”中惊醒。虽然在这期间市场也有过几次波动,但一直到2008年下半年,运价一直在高水平基础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上升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几乎是史无前例酌.
马硕
关键词:航运市场干散货周期运价指数航运交易所
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被引量:9
2010年
国际航运中心这个概念并无唯一的、固定的或为所有人接受的定义。一方面,对航运中心的理解因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对国际航运中心有不同的定义;另一一方面,即便针对同一个城市,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也会因时间不同而有变化。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1995年时被定义为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中心,在这个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第19号文件又将定义扩展为“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
马硕
关键词:深水港国务院
聚势谋远
2016年
世上一切进步都是创新的结果。当前全球航运业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产业创新,而建设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航运生态圈则是其中的路径所在。这离不开航运金融的创新,智能航运的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红利,以及中国海商法律的支撑与保障。只有聚势谋远,才能制胜未来。作为国际海运年会的主办方之一,本刊在今年海运年会即将召开之际,特邀十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业界精英,围绕当前行业四个热点话题——航运金融、智能航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中国《海商法》修改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并建言献策。
车玮吴占宇何海泳Andrew Jones黄有方黄有方Paul Smits赵式明Jerrmy Penn马硕马硕叶红军胡正良胡正良
关键词:国际海运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海商法》中国海生态圈
航运圆桌·直面变革
2018年
改革擘画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首次设置了一个与航运人相关的议题——“物流的变革”,该分论坛由中远海运集团协办,旨在利用论坛平台就行业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研讨,提升行业的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物流业发展已开启“升级版”。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际,如何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智谋新蓝海,在行业的变革中领航前行?本期航运圆桌特邀12位来自经济、航运、物流、互联网等领域的重要嘉宾,带领我们前瞻格局,智启未来。
张宇燕张宇燕Wolfgang Lehmacher方亚南马硕马硕汪鸣胡可一于占福程芸沁Stefan Micallef翁羿
关键词:航运博鳌亚洲论坛扩大对外开放物流业
软实力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被引量:35
2007年
从2005年起,上海成为世界第1大港并在航运的其他重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世界航运界仍不把上海视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个航运中心的确立不是以港口设施、吞吐量、造船或港机制造等硬实力来决定的,而是以航运服务、信息、研发、教育等相关行业的软实力的地位来决定的。上海在后一方面的实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并未具备国际竞争力。虽然软实力的建立常常以硬实力为基础,但它可以被一个城市长时期地保持下去,因为它的存在有赖于传统、知识、人才和经济、社会、法律制度等大环境。上海已具备硬实力的基础,在下一步的计划中,上海应该把发展的重心和资源的配置逐步转移到促进和推动航运服务、信息、研究、教育等软实力的建设上来,使一个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早日在上海建成。
马硕
关键词:航运服务国际竞争力港口设施航运界吞吐量
“慢速航行”的经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1国际航行船舶慢速航行的现状及研究 国际贸易运输船舶的航速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决定了船舶最高可以达到的速度。技术的不同使木船(帆船)的航速与钢船(热机动力船)的航速之间不可同日而语。当把船舶运输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时,无论对运输企业还是运货的贸易公司,其运输所占用的时间均应该是越短越好。也就是说航速应该是尽量地快从而降低时间成本。但是,当时间的缩短不仅带来利益也带来费用时,航速就不一定是越快越好了。这就有一个最佳航速问题,在这一航速下收益不仅要大于成本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应为最大。
马硕
关键词:国际航行船舶最佳航速运输船舶国际贸易经济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