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倩

马倩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动体
  • 2篇医学生
  • 2篇农村
  • 2篇农村文化
  • 2篇农村文化建设
  • 2篇文化
  • 2篇课外活动体系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独生
  • 1篇独生子
  • 1篇独生子女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征
  • 1篇学生人文素质
  • 1篇学生综合素质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医学生人文素...

机构

  • 6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6篇马倩
  • 2篇衣英欣
  • 2篇程宇
  • 2篇李嘉
  • 2篇王坤
  • 1篇杨泰

传媒

  • 2篇理论观察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克山师专学报
  • 1篇活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1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谈大学生的依附人格被引量:1
1999年
刘士山杨泰马倩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学校教育理想人格中小学教育心理特征独生子女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2011年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稳定的进行。我们应该更新我们脑海中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满足于保证农民生活衣食无忧、更要注重农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高。
马倩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生活文化构建
以“三导向”为指导的课外活动体系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三导向"理论对传统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构建适合医学生发展和需要的课外活动体系,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选取医学院参与"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课外活动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医学生参与最多的课外活动为社会实践活动(46.2%),参与最少的为科技创新活动(7.3%);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显示身心素质得分最高为85.67分,人文素质得分最低为70.86分;女生人文素质及专业素质要优于男生,而男生的身心素质优于女性;社会实践活动在医学生身心素质养成过程中教育效果显著,志愿服务活动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过程中教育效果显著。结论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不同;今后应注重各类课外活动的均衡发展,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从而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衣英欣程宇王坤李嘉马倩
关键词:医学生
“三导向”指导下的医学生课外活动体系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效果——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
2018年
目的探讨"三导向"指导下的医学生课外活动体系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以期探索医学生教育模式。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课外活动中予以"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观察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人文素质改变情况,以及课外活动对于综合素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3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95.2%;其中男生275人(占45.8%),女生325人(占54.2%)。干预前,男女生人文素质得分未见差异,干预后,与男性人文素质比较,女性人文素质得分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5)。且干预后人文素质总分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P<0.05)。通过分析发现志愿服务活动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论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文素质的提高影响明显,尤以女性为甚,且志愿者活动影响作用较大。
衣英欣程宇王坤李嘉马倩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构建
2011年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所在。是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马倩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社会视野社会协调发展
孝亲与感恩
2011年
孝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华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石;导致当代中国孝文化教育缺失诸多因素亟须深入探索;高等院校是青年集中的地方,是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孝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以使孝文化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
马倩刘翰德丁锐
关键词:孝文化孝亲感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