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轩
-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部分缺损修复方法的探讨
- 2003年
- 1994~2000年,作者共收治鼻部分缺损42例,采用了多种方法修复,现总结如下.
- 田恒进陈默轩
- 关键词:缺损
- 外科治疗面部软组织血管瘤138例
- 1991年
- 报道面部软组织血管瘤138例外科治疗情况。根据面部各区的特点、血管瘤的分型、术前非手术的治疗情况及手术方式、结果、病检结果,分析了面部各组织器官的特点同手术中注意要点、手术方式和结果的关系。讨论了面部血管瘤的手术时间,非手术疗法,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手术中切除肿瘤的范围及术中出血问题的处理。
- 陈默轩包平涵
- 关键词:血管瘤面部手术
- 肌内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肌内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肌内脂肪瘤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见肿瘤主要由大小一致的梭形细胞和脂肪细胞组成,这些脂肪细胞均为成熟细胞,梭形细胞大多呈现出圆形,未观察到有细胞核分裂现象。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术后1例上肢完整包膜肌内脂肪瘤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渗出,换药引流半个月后痊愈;1例浸润型脂肪瘤术后2年复发,予以再次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肌内脂肪瘤仍需术后病理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尤其首次手术需切除彻底,可降低复发风险。
- 胡亮姜丹王卉丽陈默轩
- 3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率、复发率高的原因,探讨提高治愈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距离肿瘤缘2.5~3.0cm,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至边缘和基底阴性。创面行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3例多次复发患者手术切除同时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临床首诊误诊率高达63.8%(23/36)。36例扩大切除后创面一期愈合率95%。中位随访时间3.4(1~6)年,共4例(11.1%)复发,3例辅以125I粒子植入治疗者,随访1~2年均未复发。全组病例未发现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方法,手术扩大切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是较好的辅助疗法。
- 练慧斌姚刚周芳马来祥陈默轩章宏伟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近距离放射治疗
- 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创面全层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 2005年
- 马来祥周守贵陈光华陈默轩胡寅
- 关键词: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自体薄皮片皮片移植排异反应
-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皮瓣的修复被引量:1
- 2011年
- 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面部,由于面部是人体重要的形态器官,在临床上治疗时既要彻底,又要兼顾形态,避免继发畸形,并有利于辅助治疗。2004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109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扩大切除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苏新王立夫陈默轩
- 关键词:切除术后皮瓣修复局部皮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畸形
- 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在胸腹背部断层皮片游离移植术后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V.A.C.Therapy)在胸、腹、背部断层皮片游离移植术后加压固定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游离断层皮片修复21例胸、腹、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43岁。其中瘢痕切除后创面13例,皮瓣切取后供瓣区形成的创面8例。创面位于胸部7例,腹部9例,背部5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10 cm~18 cm×15 cm。游离移植的断层皮片厚度为0.6 mm,在缺损部位移植断层皮片后,使用V.A.C.Therapy固定皮片,压力范围100~125 mm Hg(1 mm Hg=0.133 kPa)。结果住院时间19~32 d,平均24 d。21例植皮均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皮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游离移植皮肤色泽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破溃,无明显凹陷。结论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的游离断层皮片,成活率高,效果可靠,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固定方法。
- 王立夫陈默轩苏新章宏伟侯祚琼
- 关键词:断层皮片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体会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82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积极防治后皮下积液7例,占8.54%,及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乳癌根治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比例,减轻患者痛苦。
- 汪冬艳陈默轩
- 关键词:乳腺癌积液引流
- 腓肠肌肌瓣修复小腿胫前中上段感染性软组织缺损
- 2012年
-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肌肌瓣修复小腿胫前中上段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2011年7月,收治11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固定术后并发胫前中上段感染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2~86岁,中位年龄34岁。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2例。于骨折固定术后7~12 d出现创面软组织坏死、感染,细菌培养均呈阳性。伤后至此次入院时间为7~15 d,平均12 d。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6 cm~16 cm×10 cm。术中切取大小为11 cm×7 cm~19 cm×11 cm的腓肠肌肌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合并胫骨外露或骨髓腔,大腿中厚皮片覆盖肌瓣表面。供瓣区间断缝合。结果术后腓肠肌肌瓣及皮片均成活,供、受区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7个月,平均21个月。受区外形饱满,皮片柔软、耐磨,无溃疡形成。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结论腓肠肌肌瓣是修复小腿胫前中上段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血循环可靠、肌肉组织量丰富、切取简便、供区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王立夫苏新陈默轩章宏伟侯作琼
- 关键词:胫骨开放性骨折
- 肢体巨大良性肿瘤21例的诊断与治疗
- 2009年
- 目的:探讨四肢巨大良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9年3月21例四肢巨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男13例,女8例。探讨合理的术前辅助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设计灵活有效的手术方式,并总结不同类型肿瘤的基本手术方式。结果:所有病例无院内死亡,无大出血致休克等危重病情,无血管损伤致肢体血运障碍,无神经损伤致功能障碍,恢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肢体的巨大肿瘤常造成解剖结构的移位,术前应根据辅助检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术中根据肿瘤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侯祚琼章宏伟姚刚陈默轩马来祥
- 关键词: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