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鸿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居住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建筑
  • 1篇多层建筑
  • 1篇幸福感
  • 1篇幸福感研究
  • 1篇幸福悖论
  • 1篇散居
  • 1篇生态
  • 1篇主观
  • 1篇乡村
  • 1篇乡村规划
  • 1篇劣势群体
  • 1篇绿色建材
  • 1篇绿色建筑
  • 1篇绿色建筑材料
  • 1篇街区
  • 1篇节能
  • 1篇居住模式
  • 1篇居住小区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陈鸿
  • 1篇彭希哲
  • 1篇杨柳
  • 1篇毛颖
  • 1篇郑振华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四川建筑
  • 1篇四川建材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被引量:3
2005年
文章通过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实例的介绍,使读者时绿色建筑材料能有一定的了解。
陈鸿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材生态
中国“80后”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优势群体与相对劣势群体的“幸福悖论”及其解释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FYRST调查数据,以"80后"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探讨了收入水平、相对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消费支出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相对地位影响幸福感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收入效应只适用于相对优势群体,并不适用于相对劣势群体。相对优势群体普遍低估了自己的相对地位,因此在相对收入效应的压抑作用下,形成了"80后"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的"幸福悖论"。相对收入效应的群体选择性成为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幸福悖论"的决定因素,而消费支出则是影响幸福—收入相悖程度的重要经济因素。
郑振华陈鸿彭希哲杨柳
关键词:幸福悖论
不同居住模式的可持续乡村规划比较——以成都蒲江县沙楼村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在当今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时期,乡村规划应避免成为城市规划的"缩小版",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已成为规划师的共识。文章介绍了在成都市蒲江县沙楼村乡村规划设计中的思路过程,上下结合规划策略及系统调查规划方法的运用,同时深入分析了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两种不同居住模式的乡村规划方案在设计策略、产业发展、生态设计等方面不同设计思路的对比,以期探讨在新农村集中建设浪潮中符合乡村特点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规划方法。
陈鸿毛颖李伟
关键词:乡村规划可持续发展聚居散居
城市步行街区建设相关利益群体角色互动研究
2013年
从角色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特征,进而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模式,最后从决策主体、设计主体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互动3个方面形成城市步行街区建设的社会互动协商机制。
陈鸿郑振华
关键词:步行街区角色特征
成都多层居住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论文通过对成都四个居住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的实地调研,以期了解需求与设计的差异,为今后创造良好的户外邻里交往空间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陈鸿
关键词:居住小区多层建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