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淅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炎34例
- 2009年
- 樊锐太孙浩陈淅娟王刚常卫华
-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HPF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及血清GST-π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含羟基喜树碱(HCPT)的HPF方案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血清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120例初治中晚期(Ⅲ、Ⅳ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用传统PF方案(5-FU+PDD)、B组用PLF方案(5-FU+CF+PDD),C组用HPF方案(HCPT+5-FU+PDD),均21天为1周期,每组化疗2~3个周期后行疗效评价。化疗前后测定血清GST-π含量。结果:含HCPT的C组有效率(CR+PR)为68%,不含HCPT的A组有效率为45%,B组为53%。C组化疗后血清GST-π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A、B两组化疗后GST-π血清水平稍低于化疗前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HCPT的HPF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高于不含HCPT的PF、PLF方案,HPF方案并可降低血清GST-π的表达水平。
- 刘晶路平牛红蕊苗战会王永连陈淅娟姬颖华
-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癌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谷胱甘肽S-转移酶
- 中晚期食管癌血清GST-π水平与化疗反应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血清中GSTπ表达与化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6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GSTπ表达,同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甲胎蛋白(AFP)表达。对四组接受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评价了这些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与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6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中66例(41.3%)血清GSTπ水平高于正常,GSTπ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EA(37.5%)、SCC(15.6%)、AFP(14.4%)。对化疗有反应者,治疗前GSTπ血清水平明显低于无反应者[(9.66±3.3)μg/Lvs(18±2.64)μg/L,P<0.003)],而CEA、SCC和AFP均未发现这种相关性。结论:血清GSTπ水平可能是预测中晚期食管鳞癌化疗反应的有用参数。
- 刘晶路平牛红蕊苗战会王永连陈淅娟姬颖华
- 关键词:GST-Π食管癌化疗
- 外照射结合放射性核素钐-153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钐-153结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4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应用钐-153结合局部止痛性放疗联合治疗组45例(A组)及单纯应用钐-153治疗组39例(B组),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判断疗效,依据血常规、胃肠道反应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3.3%(42/45),B组总有效率为64.1%(25/39),二组比较止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及钐-153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优于单纯应用钐-153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杨宾王伟陈淅娟
-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
- 单纯放疗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康艾注射液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疗疗效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的肿瘤局控率(CR+PR),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局控率96.75%,对照组局控率9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有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缓解率、食欲改善率、体重增加率、恶心呕吐发生率、Kamofsky评分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疗过程中配合使用康艾注射液能够提高放疗疗效,减轻放疗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刚李国文樊锐太孙浩陈淅娟常卫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