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槐卿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短暂脑缺血
  • 2篇短暂脑缺血发...
  • 2篇粘附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粘附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内皮细胞粘附
  • 2篇红细胞
  • 1篇丹参
  • 1篇短暂性
  • 1篇血红
  • 1篇血红细胞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药物性皮炎
  • 1篇药疹

机构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陈槐卿
  • 2篇袁光固
  • 2篇周东
  • 2篇彭蓉
  • 2篇王玲
  • 1篇陈槐卿
  • 1篇周光平
  • 1篇王玲
  • 1篇熊霞
  • 1篇林毅

传媒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粘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特性.结果表明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较红细胞与正常内皮细胞的粘附数目增多,强度增加,提示内皮细胞损伤促进了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而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作用增强又加重了内皮细胞损伤,最终造成血流低灌注,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也提示内皮细胞因素是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彭蓉袁光固周东陈槐卿林毅王玲
关键词:粘附红细胞内皮细胞脑缺血TIA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红细胞与正常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健康人自体血浆对自体红细胞与正常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重点观察自体纤维蛋白原和正常血小板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红细胞与正常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结果加入自体血浆后各组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数目有显著性增高性;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数目显著性减少;去除血小板后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数目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自体血浆明显增加红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且对疾病组的影响更为明显;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彭蓉袁光固周东周东林毅陈槐卿
关键词:脑缺血短暂性红细胞内皮细胞
药疹患者血液粘弹特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疹的发病机理及为其提供新的治疗途径,采用LowShear-30流变仪、微量红细胞压积仪,测定72例病情程度不同的药疹患者血液粘弹特性、血粘度参数,按年龄和性别分别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且将30例中度严重型(中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用丹参及钙剂治疗。结果显示:各型患者红细胞压积(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组仅血浆粘度(ηp)较对照组增高(P<0.01),余参数无明显变化;中、重型患者除ηp、HCT外,高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η51.2、η0.512)、红细胞聚集指数(AI)、粘性分量(η′)、弹性分量(η″)、储存模量(G′)均较正常明显增高(P<0.05~0.001),且上述各参数重型较中型、中型较轻型增高显著(P<0.05~0.001);中型患者经丹参治疗后各参数较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钙剂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值无明显变化(P>0.05)。上述结果提示药疹患者血粘度的变化为HCT以外的其他因素所致;随着病情加重,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越明显,为病情判断提供了参考指标。药疹患者血液粘弹特性的异常可能影响药疹的发病及病理过程;对药疹患者可给予丹参、己酮可可碱?
熊霞周光平陈槐卿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丹参药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