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枢卉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生态文明语境下的执政理念解读被引量:2
- 2009年
- 从生态学的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应对世界性的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理论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内含生态文明的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是一种有生态前提条件的发展,是多要素协调综合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二者相互依存;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文明观的普及和生活价值观的创新,需要社会制度的变革。
- 陈枢卉
-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执政理念生态马克思主义
- 工具理性与践行执政理念被引量:2
- 2010年
- 工具理性是达到某一目标的手段及该手段的有效性,在现代社会践行党的执政理念中,工具理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运用工具理性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科层制改革、企业现代管理机制改革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区别对待并正确运用不同的理性,加强工具理性建设,更好地运用工具理性为践行党的执政理念服务。
- 陈枢卉
- 关键词:执政理念
- 以人为本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2008年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容和要求。
- 陈枢卉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 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逻辑前提的考察
- 1999年
- 我们过去主要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要能成立,需要三个必要的逻辑前提:一,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认为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通过批判这种唯物主义的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三,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时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本文通过历史考察,表明这三个逻辑前提都不能成立,因而表明,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是不深刻的,没有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质。
- 王金福陈枢卉
-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
- 执政理念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述评被引量:6
- 2009年
-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党中央把执政理念作为首要的执政范畴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执政理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行了全面的、多视角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评述,并从执政理念的层次结构入手,分别从核心理念、基本理念、应用理念三方面深化对执政理念与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指出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历史轨迹就是逐步地转向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时代的大方向。
- 陈枢卉
- 关键词: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003年
-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世界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先进性、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 陈枢卉
- 关键词: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 马克思异化观的历史发展被引量:4
- 2006年
- 马克思异化观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即黑格尔主义异化观、人本主义异化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 1845年以后,马克思在历史观上已超越人本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异化观也超越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我们应该以马克思成熟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而不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
- 陈枢卉
- 关键词:异化人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以人为本”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演进被引量:2
- 2007年
- 在概括阐述毛泽东思想视野下的“以人为本”、邓小平理论视野下的“以人为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野下的“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历史进程。
- 陈枢卉朱奎保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为本价值观历史演进
- “以人为本”是价值论的基本命题——与张奎良同志商榷
- 2005年
- 结合对张奎良《“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一文的分析,对张文“以人为本”是本体论的基本命题的观点提出了商榷,认为本体论与价值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能简单地把本体论中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搬到价值论中来。指出“以人为本”不是本体论的基本命题,而是价值论的基本命题。从价值的产生、价值的主体、人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看,价值关系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物。把属于价值论问题的“以人为本”视为本体论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
- 朱奎保陈枢卉
- 关键词:以人为本本体论价值论
-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个老问题,但这个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的回答,分歧一直存在。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又把这一问题推向前台,需要理论加以回答,...
- 陈枢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人际关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