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巨莲

作品数:147 被引量:82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麦长管蚜
  • 40篇小麦
  • 21篇麦蚜
  • 21篇基因
  • 19篇蚜虫
  • 18篇蛋白
  • 13篇种群
  • 12篇植物
  • 12篇抗蚜
  • 11篇缢管蚜
  • 11篇禾谷
  • 11篇禾谷缢管蚜
  • 11篇翅型
  • 10篇天敌
  • 9篇作物
  • 9篇昆虫
  • 8篇信号
  • 8篇嗅觉受体
  • 8篇荧光
  • 8篇荧光定量

机构

  • 1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3篇山东农业大学
  • 9篇河南省农业科...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比利时鲁汶大...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纽约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5篇陈巨莲
  • 69篇孙京瑞
  • 47篇程登发
  • 39篇范佳
  • 30篇倪汉祥
  • 21篇张勇
  • 20篇刘勇
  • 9篇周海波
  • 8篇谭晓玲
  • 7篇邓青
  • 7篇于文娟
  • 6篇曹雅忠
  • 6篇丁红建
  • 5篇原国辉
  • 5篇王倩
  • 5篇王美芳
  • 4篇雷振生
  • 4篇吴政卿
  • 4篇邱德文
  • 4篇徐庆宣

传媒

  • 18篇植物保护
  • 1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0篇昆虫学报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5篇中国植物保护...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昆虫知识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世界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植保科技创新...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尹姣陈巨莲曹雅忠张华张东东张宝民
关键词:植物免疫学茉莉酸小麦诱导抗性
引进国外智力资源 提升农业生物安全科技创新能力——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智工作为例,阐述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途径,指出引进国外智力可通过专门的引进人才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引智基地、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来实现。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带动技术和资源的引进、推动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最后,提出对未来引智工作的设想,以期为农业领域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展引智工作提供参考。
王立霞陈巨莲宁云邱德文
关键词:农业引智
蚜虫嗅觉行为及昆虫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综述了蚜虫较典型的3种嗅觉行为即报警信息素反应、植物挥发物对蚜虫的引诱行为和驱避行为以及嗅觉在寄主定位中的作用,结合由G蛋白介导的昆虫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现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蚜虫嗅觉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还就麦蚜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范佳陈巨莲程登发孙京瑞
关键词:蚜虫嗅觉行为报警信息素植物挥发物信号转导途径
植物表面蜡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09年
植物表面蜡质的最初角色是防止植株体内水分的散失和外界水分的进入,其分布的部位、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与复杂的生态角色相对应。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太阳射线、冻结温度等。植物表面蜡质还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捕食者和寄生者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其特有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学特征赋予它特有的生态机能,这些机能之一便是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结构和数量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附着和移动。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提取物和单一的蜡质成分能够刺激或者抑制植食性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烷烃、蜡酯、游离脂肪醇和酸等脂肪族化合物是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在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也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植食性昆虫较少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取食,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表面蜡质的数量少,化学组分和形态学特征也不同。研究光滑蜡质少作物抗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阐明植物表面蜡质在植物与昆虫之间所起的作用。表面蜡质的理化特性能够改变害虫与寄主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农业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王美芳陈巨莲原国辉雷振生吴政卿赵献林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植物保护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与中国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合作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具条约关系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现有48个成员国。CABI致力于提供信息以及利用其应用科学方面的专长解决农业和环境问题,促进世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于1995年加入CABI,从此双方的合作不断持续发展。2008年农业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的成功建立,成为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的里程碑。目前,联合实验室执行的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国际合作项目有10项,主要防治对象包括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l、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蛴螬、地老虎和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等。双方合作在生物防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技术推广、应用和转移方面采用创新的"参与式"方法,因地制宜开展与当地情况相适宜的技术推广和应用模式(如植物诊所),将中国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当地能力建设,实现农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
张峰李红梅罗淑萍张金平万欢欢唐睿刘峙万敏陈巨莲侯茂林王振营万方浩邱德文周雪平吴孔明
关键词:生物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转移
基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保守型嗅觉受体Orco基因设计的siRNA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保守型嗅觉受体Orco基因设计的siRNA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饲喂siOrco8,干扰SaveOrco基因的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SaveOrco基因的表...
范佳陈巨莲徐庆宣孙京瑞
文献传递
Gβ_1γ_2蛋白的纯化及其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互作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对G蛋白β1γ2亚基及偶联组分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离体昆虫细胞Sf9(Spodoptera frugiperda,秋粘虫卵巢细胞)或H5(Trichoplusiani,粉纹夜蛾细胞)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了G蛋白β1γ2亚基.用Ni—NTA亲和层析柱,经快速蛋白纯化技术(FPLC)获得高纯度的Gβ1γ2.活性测定表明,纯化的Gβ1γ2能显著刺激腺苷酸环化酶(AC2)的活力.应用基于表面胞质团共振现象的BIAcore技术,采用生物传感芯片NTA(biosensor chip NTA)直接证明腺苷酸环化酶2(AC2)的胞质末端C2区域为G蛋白β1γ2亚基的结合区,从而明确了二者互作的活性位点和结合位点同位于该区域.
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G.Weng
关键词:腺苷酸环化酶互作关系G蛋白结合位点信号传导
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种群发生和食物网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小麦-油菜间作(简称:麦油间作)和小麦-大蒜间作(简称:麦蒜间作)田中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种群发生动态,进而为麦田天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小麦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间作方式下,麦长管蚜及其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发生特点,并尝试采用数量食物网的分析方法,描述和分析了不同营养阶层的互作关系。【结果】在调查期内,麦油间作田和麦蒜间作田中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密度在小麦灌浆期显著低于单作田;麦油间作田中有较高的瓢虫种群密度,而寄生蜂的种群密度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麦蒜间作田有翅蚜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油间作田,而对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变动无明显影响。数量食物网分析表明,除草蛉类和食蚜蝇类外,其他同一种类的天敌类群,对3种间作方式下麦长管蚜的控制贡献率差别不大。【结论】麦油间作和麦蒜间作能够提高麦蚜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进而控制麦长管蚜的危害。
迟宝杰朱英菲Vandereycken Axel陈巨莲刘勇
关键词:麦长管蚜间作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王美芳原国辉陈巨莲雷振生吴政卿杨攀徐福新
关键词:普通小麦麦蚜抗蚜性
昆虫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与其体内的共生菌建立了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昆虫内共生菌不仅能调控宿主昆虫的营养代谢和生殖代谢,还能协助昆虫抵御生物、非生物胁迫,提高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等。因此,内共生菌是宿主昆虫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的重要调控因子。目前,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共生菌在宿主昆虫和寄主植物中的原位功能不断被挖掘,通过对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模型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昆虫内共生菌与昆虫、植物的互作机理,加深对昆虫适应性机制的理解并推进新型害虫防控和靶标技术的研发。本文就昆虫内共生菌的起源、特点、分布和传递,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植物-环境互作中的作用,以及昆虫内共生菌研究的方法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昆虫内共生菌介导的防御效应及昆虫适应性机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李迁范佳孙京瑞王满囷Frederic Francis陈巨莲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