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宗淇

作品数:68 被引量:454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化工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理学
  • 14篇化学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微乳液
  • 23篇离子
  • 22篇离子型
  • 21篇活性剂
  • 21篇表面活性
  • 21篇表面活性剂
  • 18篇非离子
  • 17篇离子型表面活...
  • 16篇均分散
  • 16篇胶体
  • 16篇非离子型表面...
  • 8篇热力学
  • 8篇热力学性质
  • 7篇均分散胶体
  • 6篇流变性
  • 5篇原子
  • 5篇胶体粒子
  • 5篇
  • 5篇CLUSTE...
  • 4篇絮凝

机构

  • 63篇青岛化工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东纺织工学...
  • 4篇华中理工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山东建材学院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8篇陈宗淇
  • 21篇郝策
  • 16篇王光信
  • 15篇王泽新
  • 12篇张积树
  • 9篇韩恩山
  • 8篇滕弘霓
  • 6篇张玉苓
  • 4篇王世权
  • 4篇石彩云
  • 4篇伍世英
  • 4篇张文霞
  • 4篇张洪林
  • 4篇辛寅昌
  • 3篇毕研枢
  • 3篇陈立滇
  • 3篇朱令之
  • 3篇薛美玲
  • 2篇候耀永
  • 2篇杨新东

传媒

  • 17篇青岛化工学院...
  • 14篇高等学校化学...
  • 12篇化学学报
  • 9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化学通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油田化学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Chines...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7篇1995
  • 9篇1994
  • 12篇1993
  • 11篇1992
  • 11篇1991
  • 5篇1990
  • 3篇1989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醇的链长对微乳状液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6
1997年
本文研究了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C12H25O(C2H4O)9OH]、正庚烷、水体系形成微乳液的影响。通过四组分的拟三元相图,得到各体系的微乳区。结果表明,当醇的链长不同时,体系的微乳区的类型及面积均不同。其中,丁醇体系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它比Bansal-Shah-O′connel相关方程的结果少一个碳原子。
滕弘霓滕大为陈宗淇
关键词:微乳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量热法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水的状态
1997年
对十六烷/正己醇/AEO9与水混和形成微乳液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本体系中水可有三种状态:结合水、自由水和束缚水。热焓值远低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且束缚水范围较宽。在异常流变性区域内,体系相变热焓与负触变性成正比。
滕弘霓陈宗淇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微乳液量热法
Cluster生长的理论研究——Ⅰ分式维数和格子格型
1991年
本文分析了Cluster生长的几种典型模型。并着重对这些模型中的重要概念——分式几何、分式维数和格子模型给予详细的论述。
王泽新张积树张文霞郝策韩恩山陈宗淇
关键词:CLUSTER生长动力学胶体
胶体粒子絮凝、沉降的计算机模拟 Ⅱ 粘附系数对Cluster生长形态的影响
1992年
用Cluster生长的自调整模型,考查了不同粘附系数下的Cluster生长形态.结果表明,随着粘附系数的逐渐减小,Cluster生长形态逐渐由开放的树枝形结构过渡到致密的结晶型结构.并且在粘附系数很小时,Cluster的形态将显示出格子模型的影响.
王泽新徐政龄张积树陈宗淇朱令之
关键词:胶体计算机
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 (Ⅱ)醇类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热力学函数的影响被引量:2
1991年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甲苯、水和醇类组成微乳液。研究了醇分子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以及温度对吉布斯函数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出体系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醇的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式对讨论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郝策肖贵世陈宗淇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 Ⅲ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氧乙烯基团数目对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1992年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是由水,甲苯,正已醇和聚氧乙烯苯醚所构成,用加溶作用法求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的吉布斯函数的变化,以及温度对它的影响.从而可得出该过程的熵和焓的变化.这些热力学性质与表面活性剂的氧乙烯基团数n呈以下关系:△G_(s-i)~0=31300+396n-T·exp(4.85+0.0076n)(J·mol^(-1))△H_(s-i)~0=31300+396n(J·mol^(-1))ln(△S_(s-)~0=4.85+0.
郝策陈宗淇宋聚渭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热力学乳浊液氧乙烯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碳原子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1999年
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水和油形成微乳液,用拟三角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确定形成微乳液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油的碳原子数加上醇的碳原子数等于表面活性剂的碳原子数时为微乳液形成最佳条件。
滕弘霓滕弘霓孙镛孔斌陈宗淇
关键词: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相图
负触变性现象被引量:19
1991年
“触变性”一词最早是由 Peterfi 所提出,其词意为一触就变,就是说在外切力作用下,体系的粘度下降、静止后又恢复。当时认为是在等温条件下,溶胶和凝胶相互可逆变换。实际上,这是一种具有时间因素的切稀现象。后来发现这种性质有很大实用价值,例如:钻井泥浆、油漆涂料等产品的优良性能均与此有关,可惜到目前为止对触变性的测定、评价方法仍未取得统一标准。
陈宗淇石林伍世英王光信
关键词:高分子溶液
硅碳自悬浮体的正负触变性
1992年
对硅碳白悬浮体做了系统工作。在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呈牛顿型。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三维结构,出现塑性体系。产生结构的固体含量与 PH 值有关。实验证明,在等电点(i,e,p.)附近结构最松驰。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悬浮体的影响,发观在体系里的 HPAM 性能起主导作用,并破坏了原来硅碳白聚集体结构,呈絮凝体结构,并出现触变性。当高聚物在固体表面上一半时,具有最大动切力,即机械强度最高。同时产生最大触变性。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较大时,体系出现了负触变性。
郝策葛晓萍滕弘霓陈宗淇于网林
关键词:流变学
HPAM和PACS对钠型蒙脱土悬浮体的混合絮凝作用被引量:5
1991年
用聚丙烯酸酰胺(PAM)、增聚羟基氯化铝(PACS)和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等高聚物作絮凝剂研究其各自对土壤悬浮体的絮凝效果及絮凝机理已有报道,本文研究了HPAM和PACS混合时对钠型蒙脱土悬浮体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时效果显著。
张积树陈宗淇徐欣
关键词:HPAMPACS蒙脱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