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遗传研究Ⅰ.抗性遗传属性与配合力分析被引量:35
- 2000年
- 以来自欧洲和中国的 6个抗 (耐 )、感病品种 (系 )为材料 ,用双列杂交和火柴棒接种法研究油菜菌核病抗性的遗传属性与配合力。结果表明 ,油菜菌核病抗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但存在一定的母性效应 ,核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显性和加性基因作用。油菜菌核病抗性表现为部分显性 ,不同抗 (耐 )病品种的抗性显性程度存在差异。抗病品系 0 2 0的抗性相对显性率较高 ( 2 2 .0 8% ) ,Norin9的抗性相对显性率较低 ( 6.0 1 % )。亲本0 1 8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 ( 4.4 6) ,Cobra较低 ( -1 0 .54) ,Cobra× 0 1 8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并具有良好经济性状 ,为试验最优组合。
- 黄永菊陈军李云昌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配合力
- 甘蓝型油菜硫甙含量对接种菌核病的反应(英文)被引量:5
- 1999年
-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与人工接种菌核病的互作关系。在油菜五叶期,人工接种菌核|病菌丝体,然后在接种当天和接种后第1、第3和第7d分析接种叶片和其它叶片的硫苷变化,所有参试[抗(耐)病和感病]品系都对人工接种菌核病菌丝体反应强烈,在接种第3叶,硫苷含量显著增加。但是抗(耐)病品系的硫苷增加不仅仅限于接种叶片,品系014硫苷增加在接种后第7d的非接种叶片最幼嫩的第7叶片最为明显。品系020硫苷增加在接种后第3d的非接种叶片最幼嫩的第5叶片最为显著。在所有硫苷组分中,吲哚簇硫苷增加最多。感病品种的硫苷变化不同于抗(耐)病品种,非接种叶片展示出流苷的明显下降,同样以吲哚簇硫苷在接种后第7d的最幼嫩第7叶片下降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流苷含量及组份(吲哚簇硫苷)是油菜植物体内的自然抗性保护机制之一。
- 李云昌黄永菊陈军GuyKiddleRichardBennettRogerWallsgrove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硫苷
- 利用激光微束将外源基因导入高等植物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3
- 1993年
- 本实验室已建立了激光微束向植物细胞导入外源基因的试验程序。用已建立的程序对多种经济作物和林木进行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均得到了GUS基因瞬时表达的结果,正在继续研究GUS基因的整合表达。 广泛地选用了不同科属的植物及不同外植体进行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所用材料如下:在被子植物中选用单子叶无性繁殖的兰科花卉兰花(Dendrobium)小圆球茎为外植体;以双子叶植物中的草本植物锦葵科的棉花(G.hirsulum L.)再生胚状体为外植体;十字花科油菜。
- 王兰岚宋桂英周奕华黄健谷瑞升郭大海陈军徐正平关月兰陈正华
- 关键词:激光外源基因高等植物细胞
- 新疆野生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 1999年
- 通过新疆野生油菜高、低芥酸杂交组合正反交F1、F2、回交一代及相应的杂交亲本种子中芥酸的测定,分析了新疆野生油菜芥酸的遗传。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芥酸含量受两对加性基因控制,每个芥酸基因控制的芥酸量为5%左右。
- 黄永菊李云昌陈军胡琼陈跃华王长海钱秀珍
- 关键词:芥酸油菜
- 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被引量:6
- 1995年
- 以生长在非控温控光下的4个冬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供体,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发现,多数品种在开花3~7d内取材最为适宜.在甘蓝型油莱小孢子培养中只有单核晚期的小孢子才可能发育成胚状体,而花药培养时处于单核早期的小孢子易于发育成胚状体.在适当花期选取发育比较一致的单核晚期小孢子培养.经数小时后,部分小孢子便开始膨大,这是小孢子发育成胚的最早标志,膨大的小孢子中,有部分形成多细胞球并进一步发育成胚.用春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进行蔗糖浓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d后,在16%蔗糖培养基中存活的小孢子最多,达16.13%,培养30d后,胚状体诱导频率则以13%蔗糖浓度为最高,每花蕾可达144个胚状体.如果在16%蔗粮培养基中培养3d后,添加等体积的13%蔗糖培养基,能够大大提高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为仅用13%蔗糖培养基培养的3.7倍.这一实验体系正在用于抗菌核病诱变与筛选,并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实验体系.
- 陈正华姚渝光张丽华关月兰陈军刘澄清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
- 中双二号双低高产多抗(耐)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选育被引量:5
- 1990年
- 通过采用改良的育种方法,结合人工春化加代、分离和抗耐病性鉴定,育成了高产、抗寒、耐病、耐盐碱的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下同)优质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中双二号。其抗耐菌核病性与当前生产面积最大的普通油菜品种中油821相当,是当前国内外首报的强抗(耐)病双低优质品种。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元月审定并命名。同年,被农业部和国家科委列为我国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 刘澄清黄有菊邹崇顺王春华杜德志李桂英陈军
- 关键词:油菜选育
- 多抗(耐)、高产、优质、高效中双4号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刘澄清黄有菊王春华王汉中邓祥惠陈军吴共明郑元本任大鹏周法耜杜德志彭健邹祖文胡世保铙勇
- 该项目主要内容是选育集“多抗(耐)病、逆和高产、综合优质、优用安全高效”于一体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加速中国双低油菜生产和高效产业化发展。由于中国菌核病重,又无抗原,还有硫甙指标偏高,品质较单一,亲本选配和育种方法又不相适...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双4号油菜双低油菜选择育种抗性育种
-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中双4号的选育研究被引量:7
- 1994年
- 该品种是用高产多抗(耐)非优质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母本和高产多抗(耐)双低晚熟品种中双2号为父本在隔离区内自然选择受粉,并结合人工接种病害鉴定和多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中双4号具有双低、高产、多抗(耐)、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优良遗传特性,是继中双2号后的一个强抗(耐)菌核病的双低良种,克服了优质高产、抗(耐)病、早熟的突出矛盾。该品种已成为长江上、中游区重点推广双低良种,1993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
- 刘澄清黄有菊王春华王汉中邓祥惠陈军吴共明郑元本
- 关键词:油菜低芥酸
- 用激光微束穿刺法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研究被引量:41
- 1998年
- 建立了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实验体系,掌握了受体最佳发育时期,使再生频率高达21.2个胚状体/花蕾。以油菜游离小孢子为受体,用微束激光穿刺法导入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TuMV),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表明,用预培养3天的小孢子进行转化得到的15个胚状体,再生出一株绿苗,2株白苗。而未经预培养的小孢子未能得到转基因植株。用植物总DNA以PCR法扩增TuMV基因产物片断,然后进行电泳检测,证明该绿苗带有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 陈军王兰岚刘澄清刘澄清宋桂英方荣祥宋桂英张丽华徐正平
- 关键词:激光抗病芜菁花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