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强
- 作品数:91 被引量:4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光谱CT细胞外体积分数术前诊断结直肠癌病理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结直肠癌(CRC)病灶的光谱CT细胞外体积分数(ECV)术前诊断CRC病理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12例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光谱CT图像。测量并分析病灶增强三期的光谱CT定量参数,包括动脉期及静脉期的40 keV、10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的CT值、碘浓度(IC)值、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及延迟期的ECV值。肿瘤的T分期及分级情况由手术病理获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在不同病理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中各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定量评价T分期与各参数的相关性,对有组间差异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诊断效果。结果T3期肿瘤的光谱CT各定量参数值均高于T1-2期肿瘤,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Eff-ZAP、ICAP、CT40 keVAP、CT100 keVAP、Eff-ZVP、ICVP、CT40 keVVP、CT100 keVVP、ECV与T分期均呈中度相关(0.4
- 孙琦孙丹琦卞雪莲王咪董瀚韵郭秋辰戴晓晓吴永友张力元范国华李勇刚陈光强
- 关键词:组织学分级
- 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鉴别直肠黏液腺癌和普通腺癌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直方图参数在鉴别直肠黏液腺癌(MC)和普通腺癌(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磁共振成像(MRI)及DKI结果完整的110例患者资料,其中MC组16例,AC组94例;两名医师分别在b=1000 s/mm2的DKI图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并获取DKI定量参数,包括非高斯分布的扩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通过图像配准获得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直方图分析,分别获得上述各参数的平均值、25%位数、50%位数、75%位数、偏度和峰度。评价直肠MC组和AC组各定量直方图参数分析结果的差异,筛选主要指标及多变量综合分析指标,并评价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的定量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直肠MC与AC的效能。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和N分期在MC组和AC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变量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D50%位数和K25%位数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均P<0.05),二者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5,但采用DeLong法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测得的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结果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范围0.880~0.981。结论DKI双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肠MC和AC的鉴别,其中D50%位数和K25%位数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且优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
- 衡海艳丁雪陈浩戴晓晓吴永友范国华陈光强曾蒙苏沈钧康
- 关键词:直肠肿瘤黏液腺癌磁共振成像
- T1期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参数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T1期(≤7cm)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与其Fuhrman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31例;年龄(59.1±12.7)岁(26~79岁);体重指数(24.0±2.8)kg/m^2(14.3~31.6kg/m^2)。肿瘤位于左肾55例,有肾47例。根据肿瘤Fuhrman分级分为低级别组(Fuhrman1~2级)和高级别组(Fuhrman3~4级)。低级别组67例,男46例,女21例;年龄(59.0±13.2)岁;体重指数(24.0±2.9)kg/m^2;高级别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8.8±11.8)岁;体重指数(24.2±2.7)kg/m^2。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肿瘤各期绝对强化值(TEVX)和相对强化值(REVX,X=1为动脉期,X=2为静脉期)。记录患者检查用碘总量。比较组间肿瘤最大径、肿瘤TEVl、TEV2、REVl、REV2及用碘总量的差异。使用肿瘤TEVl、TEV2、REVl、REV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分级进行预测。结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肿瘤TEVl[(146.1±29.1)HU与(100.2±32.1)HU、TEV2[(98.2±22.9)Hu与(75.6±25.7)HU]、REV1(1.12±0.24与0.70±0.16)、REV2(0.67±0.17与0.54±0.1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1.8±15.4)mm和(45.3±17.0)mm,用碘总量分别为(33.3±5.0)g和(34.2±4.4)g,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V1、TEV2、REV1、REV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755、0.901、0.728,其中REV1判别效能最高,最佳临界值为0.93。结论通过测量及计算T1期肾透明细胞癌各期强化参数值有助于在术前预测肿瘤的Fuhrman分级,REV1≤0.93的肿瘤更倾向于高级别(Fuhrman 3~4级)肿瘤。
- 窦欣衡海艳陈光强阳东荣戴晓晓张伟徐亮郭盛仁范国华
- 关键词:肾细胞
- MELAS脑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
- 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线粒体病的常见类型,80%以上MELAS由线粒体DNA的3243位置点突变所致。据文献报道,白种人群发病率高达18.4/100,000,在...
- 李勇沈钧康龚建平汤群峰陈光强杨晓春陆之安钱铭辉
-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卒中样发作乳酸血症波谱分析
- 文献传递
- 42例麻疹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麻疹患者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的价值及其胸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麻疹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分析期间进行的共58次胸部CT影像表现,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麻疹患者,有39例诊断为麻疹肺炎.麻疹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两侧多发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毛玻璃样病变,部分患者CT影像学伴有小叶中心病变和肺实变,同时可有胸膜渗出等病变,麻疹合并肺炎患者经治疗后病变吸收和变化比较明显.结论 螺旋CT检查对于麻疹肺炎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对于麻疹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李敏龚建平陈光强杨伟业
- 关键词:麻疹肺炎CT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进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比骨折线显示情况,并与手术中骨折线相对照。结果MPR能清楚显示各种颌面部骨折,但缺乏立体感;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VR能立体显示表浅骨折的移位情况。结论MPR、MIP和VR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
- 张伟龚建平沈钧康朱建兵陈光强
-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
-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因间隙性颈部疼痛半年余入院。查体:颈部肌肉僵硬,颈部后仰时感疼痛,四肢关节活动自如,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体征。体温正常。既往有左下肺癌根治术22年,高血压病史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无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 李叶婷吴倩陈浩丁雪郭秋辰陈光强
- 关键词:老年人颈痛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原发性腹茧症的CT诊断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原发性腹茧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腹茧症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但CT检查可显示特异性征像:茧样纤维包膜;小肠排列呈现外缘光整的“扭麻花”征及盘曲成团的肠管聚集征,肠壁粘连紧密;肠梗阻表现;常伴有肠系膜根部坏死退变软组织块。结论CT检查对术前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茧症有重要价值。
- 纪建松王祖飞涂建飞苏金亮赵中伟徐民陈光强
- 关键词:原发性腹茧症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诊断
- 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新型钩线系统定位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新型钩线系统用于孤立性肺小结节胸腔镜(VATS)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定位的9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63例患者(63个肺小结节)采用CT引导的带钩钢丝定位(A组),29例患者(29个肺小结节)采用CT引导的新型钩线系统定位(B组)。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A、B两组病例的定位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VATS手术,A组有2例定位器脱落,B组有1例定位器脱落,两组定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6.8%和96.6%,P=1.000);B组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和17.5%,P=0.04);两组的平均定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5 min和13.2 min,P=0.222),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肺小结节VATS术前应用CT引导新型钩线定位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郏晓东陈光强杨伟孙张明
- 关键词:肺结节胸腔镜钩线术前定位
- 基于临床指标-CT征象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347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和CT检查资料。CT资料包括平扫及对比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其中,276例为微卫星稳定状态(MSS),71例为MSI。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43例)和验证集(10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U检验或卡方检验)对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临床指标及CT征象[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病变肠管的长度及最厚径、病变的部位、强化方式及各期相对CT值(CR=病变CT值/同层面腹主动脉或其分支的CT值)]的差异进行比较。随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随后绘制模型的列线图。分别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LT)水平、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四期图像上病灶的CR值在MSS组与MSI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和动脉期CR是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MSI预测效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和0.783;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DCA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预测CRC患者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基于临床-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术前检测CRC患者MSI状态的辅助工具,能够协助制定CRC患者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患者预后。
- 卞雪莲孙琦王咪董瀚韵戴晓晓吴永友张力元范国华陈光强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