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
- 作品数:44 被引量:237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后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PESS)后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2例行PESS治疗的LS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FBSS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13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SS患者PESS术后发生FBSS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30例患者发生FBSS,发生率为18. 5%。两组患者的焦虑、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有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长是LSS患者术后发生FBSS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存在焦虑、有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长是LSS患者经PESS治疗后发生FBSS的危险因素。
- 陈科朱立新陈仲闵少雄段扬靳安民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经皮内镜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影响因素
- 非特异性腰痛脊神经后支的体感诱发电位
- 为了探索非特异性腰痛的机理,该研究围绕脊神经后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实测.得出下列结果.1.正常SD大鼠前肢CSEP的平均潜伏期为8.73±1.36ms;平均波幅为38.01±23...
- 陈仲
- 关键词:腰痛脊神经后支体感诱发电位
- 慢性腰肌劳损的修正诊断和对因治疗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比较慢性腰肌劳损进一步细分诊断、对因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初步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治疗。A组87例,重新细分诊断为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盘源性腰痛、髂嵴综合征、峡部裂,分别予以小针刀、臭氧、射频热凝、后路融合手术治疗。B组82例,予以传统推拿按摩、理疗、针灸。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6个月、3年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AS)和罗兰-摩理斯功能障碍问卷评估。结果两组在治疗前VAS评分及罗兰-摩理斯功能障碍问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4个时间点A组两项评分均优与B组(P<0.01)。结论慢性腰肌劳损多数可以进一步作出更加特异的诊断,对因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
- 陈仲靳安民张积利刘玉林陈科
-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
- 磁场镇痛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 2014年
- 磁场能够镇痛已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所证实,对其相关的机制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然而,磁场镇痛机制复杂,目前确切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磁场镇痛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免疫系统,本文就磁场在疼痛领域的临床应用及其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磁场应用于临床镇痛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及理论支持。
- 陈勇陈仲
- 关键词:磁场镇痛神经病理性痛微循环神经内分泌抗炎作用
- 大重量颅骨牵引结合两种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根据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成功与失败分别行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交锁,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绞锁6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先行大重量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若复位成功则择期行前路手术(A组),若失败则择期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B组)。[结果]A组37例,B组31例,复位成功率54.4%。颅骨牵引单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22.2%,双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75.6%,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加重,5例完全瘫痪者无任何恢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等级标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AISA感觉评分增加,术后随访ASIA感觉、运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评分均显著增加,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3例前路手术内固定失败外,其余患者术后5 d,3、6、9、12个月定期X线检查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双侧关节突交锁同单侧关节交锁相比,大重量颅骨牵引效果更好。牵引后可改善ASIA感觉评分但对运动评分不显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交锁,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都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 陈科靳安民陈仲张辉闵少雄徐彦芳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颅骨牵引外科手术
- 延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急性挤压性胸脊髓损伤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估延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大鼠急性挤压性胸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和实验组(rhEPO组),SCI组在脊髓损伤后2 h,术后第1、3天给予生理盐水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损伤后2 h,术后第1、3天给予rhEPO(3 000 U/kg)治疗,共观察4 d。主要研究指标有BBB评分、凋亡指数、炎症指数及电镜研究。结果 :延迟应用rhEPO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炎症反应,改善脊髓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善运动功能。结论:延迟应用rh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效应。
- 严鑫平杨刘柱吴波陈仲谭伟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
- 纤维环穿刺法与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过程和尝试基因治疗等的基础,建立的动物模型要求与人类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拟性,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目的:比较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差异。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纤维环穿刺组和纤维环切开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3/4、L4/5、L5/6椎间隙,纤维环穿刺组采取针刺纤维环,纤维环切开组采取尖刀切开纤维环,控制穿刺或切开的深度及方向。术后2,4,12,20周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腰椎间盘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兔椎间盘髓核面积缩小,纤维环面积增大,髓核内T2加权像信号降低、变暗,椎间隙高度也开始下降,纤维环穿刺组T2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0.05);随着时间的进展,兔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逐步增高,椎间隙逐渐变窄,术后20周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达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纤维软骨形成。提示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均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剧烈,建立的模型过程可能不是人体椎间盘自然退变的模拟过程,纤维环穿刺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 罗平刘玉林陈仲林荔军许勇黄小军周初松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骨组织工程
- 中美医学创新能力教育的差异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对比了中美医学教育,发现后者在以下方面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1)自由的知识获取途径:①选课自由;②启发式教学;③学习时间机动,;(2)与兴趣物密切接触的机会:①实验室开放;②社会实践多;③协作的能力培养;(3)探索与冒险精神:①探索的文化氛围;②易获基金的支持。
- 陈仲杨刘柱
-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医学教育美国教育中国教育
-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2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所有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切除。
- 周初松黄学良张力朱双芳陈仲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影像学检查病理手术治疗
- 比较4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被引量:16
- 2011年
-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 陈科陈仲靳安民张辉闵少雄段扬张西兵叶文明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颈椎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