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璞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态增强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小肝癌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狭窄
  • 1篇减影血管造影
  • 1篇肝癌
  • 1篇16层螺旋
  • 1篇16层螺旋C...
  • 1篇16层螺旋C...
  • 1篇CT血管造影

机构

  • 2篇南通市第三人...

作者

  • 2篇陆璞
  • 1篇张涛

传媒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的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特点,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66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72个病灶,左半肝31个(43.06%),右半肝41个(56.94%),病灶平均直径为1.86±0.79cm;CT 平扫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3个,检出率为87.50%。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消散型,72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获显影,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平扫CT(P<0.05);66例小肝癌患者,动态增强CT定性诊断63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结论: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图像具有特征性的三期表现,病灶检出率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好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陆璞
关键词:动态增强CT扫描小肝癌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A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100~150ml,注射速率为4.5ml/s,采用对比剂智能团注跟踪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并准确控制延迟时间。比较CTA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检测60支颈动脉,其中正常血管18支,狭窄血管42支。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血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的CT测量值为(490±112)HU,纤维斑块(48±19)HU,软斑块(7±28)HU。结论:CTA检查不仅可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且能更直观、确切的评价粥样硬化斑块,可取代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张涛陆健陆璞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