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育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林科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兰考泡桐优良无性系C_(125)的选育被引量:3
- 1990年
- 经过10年的研究,首次从兰考泡桐中选育出了优良无性系C125。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45%和9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7%和42%;遗传增益分别为4%和20%。5—7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对照多8.9—13.4%、11.9—27.1%和23 2—78.7%。树冠窄,透光度较大,丛枝病发病率低,无日灼和冻害,适应性较强,材质好,是目前华北平原地区发展农桐间作的优良无性系。
- 张维栋徐刚王方泉张振芬竺肇华熊耀国陆新育
- 关键词:选育泡桐
- 武夷山泡桐混交林配方施肥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在武夷山市郊的泡桐混交林里连续 4年进行该试验 ,结果表明 ,配比施肥能明显促进泡桐幼树生长 ,桐竹混交林幼树定植当年胸径和树高净增长量分别达 3.6cm和1.4m ,第 2年分别可达 4 .7cm和1.6m ;桐栗混交林幼树胸径和树高净增长量分别为 5 .2cm和 1.0m。最佳施肥方案N、P、K元素的比例约为 10 0N :2 5P :2
- 贾慧君陆新育张瑛麻文礼陈光富刘仙校
- 关键词:泡酮混交林配方施肥
- 泡桐间作套种育苗试验
- 1992年
- 泡桐是鹿邑县林业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几年发展迅速,苗术用量多,育苗面积大.但茁术与粮棉争地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中国林科院泡桐组的指导下,从1982年起我们相继在贾滩等乡进行了泡桐与粮菜药套作育苗试验研究。
- 张同升郭建设张俊标陆新育
- 关键词:泡桐育苗试验间作套种套作中国林科院林业生产
- 泡桐生物量的研究被引量:9
- 1990年
- 本文通过对1-8年生兰考泡桐生物量的研究,揭示了各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变化规律;泡桐各器官生物量与(-/D1.3^2H)有密切相关关系;树干生物量向上呈递减趋势;在中、幼龄阶段、细枝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次为中枝、大枝,6-7年以后大枝最重,其次为中枝、小枝;在树根生物量中,根桩所占的比例最大(40%-60%),各级根系生物量随树龄而异,树龄增加,较粗的根占的比例增大,而直长4cm以下的根呈减小趋势,全株各器官生物量3年生前顺序为:根>干>叶>枝;3年生后为:干>枝>根>叶>花>果。
- 陆新育陈绍信李淼泉常显明
- 关键词:兰考泡桐生物量器官树龄
- 康集生态农场物流结构及氮素循环效率的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以氮素循环为例,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的物流结构和循环效率。结果表明,康集生态农场自开发建设以来,已初步建成以林果农种植、家畜家禽饲养、鱼类养殖为主的物流结构系统。系统的氮素产投比逐年上升,平均达到0.255,种植业有机氮与无机氮投入比为1.19,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8,第二性生产的氮素转化率达19.94%,有机废物利用总量含氮11934.5公斤。根据整个系统在氮素利用上的潜力和物流状况,本文提出了提高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和增强系统稳定性的途径与措施。
- 周志翔竺肇华陆新育刘金龙
- 关键词:生态农业物流分析氮素循环
- 林木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
- 贾慧君槐明李江南万细瑞陆新育
- 植物稳态矿质营养,以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为处理变量,取代传统营养使用的外界浓度,为矿质营养研究及施肥革新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成果坚持稳态营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放弃与营林措施相距甚远的部分条件,结合我国林业实际引进、发展。取得...
- 关键词:
- 关键词:施肥配方林木施肥
- 稀土对泡桐苗木生长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
- 1990年
- 农业上应用稀土已取得显著效益。为准确地肯定稀土对林业苗木的增产效用,并摸索关键技术,1987年至1989年,在温室和田间进行泡桐实生苗水培和埋根苗应用试验。水培试验部分地采用了植物稳态营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郑槐明贾慧君连友钦陆新育张维栋
- 关键词:泡桐苗木生长增产作用喷施技术
- 茅山地区桐茶间种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0年
- 茶园间种泡桐,建立多层次的人工群落结构,使茶园内的生态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茶园在37%左右的遮荫条件下,可使茶树新梢的生理条件得到较好的调节,新梢的生长和芽叶内的有益成分都得到增长,茶叶品质得到改进,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增产一部分泡桐木材,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 倪善庆王双生韦平和竺肇华陆新育雷培增张玉才
- 关键词: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