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寒

作品数:2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流行性
  • 6篇腮腺炎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流行性腮腺炎
  • 6篇麻疹
  • 4篇预防控制措施
  • 4篇麻疹流行
  • 4篇麻疹流行病学
  • 4篇接种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抗体
  • 3篇肝炎
  • 3篇百日咳
  • 3篇病毒
  • 2篇医疗保险
  • 2篇疑似
  • 2篇疫苗

机构

  • 27篇开封市疾病预...
  • 4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7篇陆寒
  • 12篇黄昌红
  • 11篇孙龙
  • 9篇王勤
  • 8篇董聪聪
  • 7篇梁月
  • 5篇李梦秋
  • 4篇郭青艳
  • 3篇严威
  • 3篇李艳玲
  • 3篇胡淮杰
  • 2篇孙冬
  • 2篇丁帅
  • 1篇梁月
  • 1篇王娜
  • 1篇王锋
  • 1篇郭伟利
  • 1篇焦文志
  • 1篇董聪
  • 1篇冯辉

传媒

  • 7篇职业与健康
  • 4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现代疾病预防...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监督...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后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征变化,为推动国家法律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6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该文收集2005—2008年和2010—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前(2005—2008年)全国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 789起,中毒53 459人,死亡843人;实施后(2010—2013年)全国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34起,中毒27 538人,死亡576人;实施后各指标较实施前分别下降了58.97%、48.50%和31.67%。实施前后中毒起数、人数和死亡人数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占总数的37%-40%。实施前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场所排在前2位的均是家庭和集体单位,但集体单位中毒起数、人数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3.33%、41.43%下降到实施后的20.71%、35.76%;而家庭中毒起数、人数由原来的37.45%、20.46%上升到实施后的50.00%、25.34%。结论实施《食品安全法》对控制食物中毒事件起到重要作用。
梁月黄昌红陆寒董聪郭青艳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河南省部分医疗机构对食品等从业人员禁忌证传染病管理状况被引量:2
2015年
我国法律法规对查出的禁忌证管理仅仅局限在不予发放健康证、不得从事食品等行业工作,未规定对禁忌证者如何进行传染源管理,所以本次调查的所有医疗机构均未将这部分人纳入传染病管理,不转诊、不登记上报、不隔离治疗,也不进行防止传播注意事项的告知,造成禁忌证在社会上自由活动传播疾病[1]。
梁月黄昌红王勤陆寒焦文志王娜
关键词:传染病管理
2015-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某区原发性肝癌流行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开封市祥符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流行特征,为制定PHC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开封市祥符区的PHC病例资料,采集血清样本,开展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PHC流行特征。结果2015-2018年祥符区共收集PHC病例639例,年均发病率20.50/10万;男性470例,发病率为29.33/10万,女性169例,发病率为11.15/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性别比为2.78∶1;PHC平均发病年龄为(60.97±11.33)岁,40岁以上614例,占96.09%,80岁以下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70~7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113.20/10万);PHC发病率最高的乡镇为兴隆镇(29.00/10万),最低的为万隆乡(11.32/10万);PHC病例HBs Ag阳性率为66.67%,抗-HCV阳性率为18.15%,HBs Ag和抗-HCV双重阳性率为8.29%;PHC病例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92%,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接种率呈下降趋势(P<0.05),HBV疫苗及时接种率为0.00%。结论开封市祥符区PHC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8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BV疫苗接种率低且均未及时接种。建议继续采取维持新生儿高水平HBV疫苗及时接种率、HBV母婴阻断及易感人群高水平全程接种率等综合免疫防控措施,实现PHC一级预防。
黄昌红郭青艳孙冬陆寒董聪聪肖孟迎李艳玲闫欣慧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抗-HCV及时接种率
2008-2009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2008-2009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收集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2009年网络直报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报告2 574例,2009年发病数比2008年减少638例,发病率减少24.262%,年平均发病率为27.186 6/10万,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全年均有发病,4~6月份发病最多,主要分布在学生及托幼儿童,以男性患儿居多,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重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为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因此切实加强流行季节易患儿童疫苗接种率是十分必要的。
陆寒孙龙王勤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
2014-2016年开封市百日咳疑似病例血清抗体分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百日咳疑似病例抗FHA-IgG抗体和抗PT-IgG抗体分布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014-2016年开封市两家哨点医院采集的344例百日咳疑似病例,进行抗FHA-IgG抗体和抗PT-IgG抗体检测。结果抗FHAIgG抗体阳性率(40.70%)高于PT-IgG抗体(25.58%)(P<0.05),两者一致率为76.74%;抗FHA-IgG抗体阳性率男性38.10%,女性43.18%,抗PT-IgG抗体阳性率男性22.62%,女性28.41%,两种抗体阳性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女性抗FHA-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抗PT-IgG抗体阳性率(P值均<0.05)。抗FHA-IgG、抗PT-IgG抗体阳性率均以7~14岁组(60.61%、48.48%)、学生(72.34%、42.55%)最高,不同年龄组间抗FHA-IgG抗体阳性率、不同职业两种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FHA-IgG阳性率以免疫史≥4次者最高(58.82%),抗PT-IgG抗体阳性率以免疫史3次者最高(44.00%),不同免疫史者间两种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百日咳高发人群可同时进行抗FHA-IgG和抗PT-IgG抗体初筛,以降低漏诊率。
陆寒董聪聪
关键词:百日咳丝状血凝素抗体
开封市麻疹病例病毒分离鉴定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麻疹病毒分离及影响因素。方法孵育Vero/slam细胞,将麻疹病人咽拭子采样液接种到单层细胞上,37℃吸附1小时后,弃上清,用病毒维持液重悬细胞后37℃培养7日,每日观察细胞病毒。结果从确诊的26例麻疹病例中分离出10株麻疹病毒,经鉴定为H1型,与我省流行株相似。讨论采样时间越早,采样后分离操作越早,麻疹病毒的分离率越高,出疹后2日内,采样后24小时进行分离的标本麻疹病毒分离率高。另外经PCR确诊的麻疹病例的麻疹病毒分离率高于ELISA病人的分离率,可能与Ig M抗体发病3天后才产生有关。
陆寒胡淮杰
关键词:麻疹病毒分离影响因素
开封市14岁以下百日咳疑似患者抗体分布情况及诊断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开封市14岁以下百日咳(pertussis,PT)疑似患者抗体分布情况,探讨百日咳疑似患者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开封市哨点医院2014-2016年186例14岁以下百日咳疑似患者静脉血,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抗PT-IgG进行检测;采集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对CT值进行检测。分析抗体分布情况和两种检测方法在百日咳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186例百日咳疑似患者中,百日咳抗体阳性率30.11%,抗体浓度≥80 U/ml占比11.83%(22/186)。ELISA法确诊百日咳患者26例,Q-PCR法确诊33例。男(25.44%)、女(34.72%)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59,P=0.174);年龄分布中,7~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5.45%;职业分布中学生抗体浓度≥80 U/ml占阳性比率(81.82%)最高,与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8,P=0.004);186名疑似患者中有免疫史150名,其中免疫史3剂次疑似患者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47.17%,免疫史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6,P=0.002);采样时间对抗体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抗体确诊率逐渐升高(χ2趋势=4.303,P=0.038),Q-PCR确诊率有下降趋势(χ2趋势=13.107,P<0.001)。结论 7~14岁学生是百日咳防控重点人群;对不同病程的百日咳疑似患者的诊断可采用血清学和Q-PCR两种方法相辅进行,以免漏诊。
陆寒董聪聪李艳玲
关键词:百日咳抗体
开封市2006—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
2010年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6—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麻疹流行趋势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至2006年达到了发病新低,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开封县和兰考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38.28%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麻疹疫苗。结论该市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应扩大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孙龙黄昌红陆寒王勤李梦秋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措施
开封市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实现2010年消除麻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麻疹流行趋势呈周期性,每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2006年达到了发病低位,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2009年后发病率降低,于2010年创历年新低。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及开封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54.29%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结论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注重对往年疫情数据收集、分析,寻找流行规律,于发病高峰来临前实施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扩大适龄儿童年龄段,及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奠定基础。
黄昌红孙龙陆寒王勤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措施
连续进食亚硝酸钠高铁血红蛋白累积连环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阐述连续进食亚硝酸钠高铁血红蛋白(MetHb)累积中毒原理及临床症状特点,查明连续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提高诊断率、报告率、及时处置率,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现况调查、回顾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连续进食中毒一例,好转后又将亚硝酸钠误做食盐过量食用急性中毒死亡;群体中毒58例,均痊愈。三次中毒连续发生在同一农民家中,食同一袋亚硝酸钠。检验样品20份,6份食品和4份呕吐物检出亚硝酸盐。结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差,将亚硝酸钠随意添加到饭菜进食或随意存放误食造成中毒。由于连续进食引起MetHb累积中毒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中毒不能有效控制,导致了食物中毒事件连环发生。建议采取加强培训和监管、改进包装标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杜绝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梁月高兴华于世杰高业红黄昌红陆寒李坤
关键词:亚硝酸钠连环急性食物中毒农民家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