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平
- 作品数:106 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 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与引导策略——基于江苏省高校阅读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21世纪初,数字化为主导的出版业态,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在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激烈产业竞争中,读者的阅读兴趣、方式、习惯、时空、能力和效果都已悄然分化。当下的阅读主体基本分为大众化阅读、知识化阅读、体制化阅读,当代大学生恰是以上阅读需求三合一的主要阅读群体。
- 金春平
-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调查数据高校文学
- 文化体制改革下学术期刊的编辑评价体系被引量:4
- 2016年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4)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四个坚持"。在此方向引领下,学术期刊须从过去的仅重视社会效益转向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向上来。建立适应改革方向的编辑评价体系是有效促进期刊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改革背景下构建编辑评价体系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权重法的由规范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构成的量化考核体系,给出了评价实施办法及编辑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 付一静白薇金春平
-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
- 魔幻的面孔与小说的调性--论浦歌短篇小说的“印象主义”叙事方法
- 2020年
- 丰沛的乡土小说叙事经验,普遍将乡土世界的现实剧变所导致的人的“稳固性”生存惯性的体认、解构或重构,作为其文学叙事的基本母题,乡土生活所展示出的静态的、恒定的、自足的生活形态,既成为“人”的历史化、民间化、道德化、现实化的“本真性生活”,也是“人”的合法性、秩序性、同质性、循环性的“日常性生活”。现代性话语的崛起,不仅将乡土世界和乡土文化纳入到一个“聚焦性”的平台,而且它们之间所隐匿的文化对峙和本体异质,已构成一种整体的并置与参照,尽管彼此之间在“人性”结构的维度具有诸多相通之处,但是,附着于人性之外的观念、伦理、思维、认知、感应以及行动、实践、意义等,却由于清晰而巨大的差异,不仅形塑着人的外在存在形式,也反制着作为普遍人性的微观呈现方式。
- 金春平
- 关键词:乡土世界叙事方法文学叙事普遍人性印象主义秩序性
- 传媒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审美思潮嬗变被引量:1
- 2013年
- 文学出版作为联结文化创造和文学接受的媒介场域,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类型热潮。而不同类型文学读物的热销,不仅反映着一个时代集体性的审美期待与文化共享,而且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基本的文化群体生存与构成状态。而某类文学读物的畅销与盛行,或者某种文学类型的生态格局的内在成因,又与传媒文化对大众审美心态的塑造与反哺有着深刻的联系。传媒文化通过对大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信息符码植入,不同文化群体通过对传媒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各类传媒形式要素对文学文本的渗入,都促使中国文学的面貌呈现出历史多样化中的相似性与规律性,也对当下文学界与消费市场的接轨提供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产业思路。
- 金春平
- 关键词:传媒文化中国文学审美思潮
- 博客标题写作技巧——以词汇组合和句型使用为例
- 2013年
- 自有媒体时代的博客写作问世,便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单向性,颠覆了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被动型模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交互和多向传播,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也经由网络平台而融为一体。博客标题作为博文的“眼睛”与“窗口”,是对博文主要内容和价值观点的凝练概括。
- 金春平
- 关键词:写作技巧词汇组合标题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接收信息资源
- 从本质到关系:少数民族小说主体性的构建方法与审视
- 2018年
- 中国少数民族小说作为一个具有文化结构性冲突的艺术场域,在与"文化他者"的关系建构中不断凸显其本土性、民族性和自足性,普遍将"边疆游牧文明"和"宗教天道秩序"作为民族化言说的叙事本体,以此为基点,少数民族小说在景观关系主义层面进行文学的美学主体性建构,在地方关系主义层面进行文学的话语主体性建构,在认同关系主义层面进行文学的意识主体性建构,以此形塑出少数民族小说作为价值主体的基本构建范式。
- 金春平
-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说
- 宗教情怀与世纪之交文学价值的重建被引量:1
- 2013年
- 西部边地宗教文化孕育下的民族作家,普遍怀有深广的宗教情怀,他们对此岸世俗的超越、对精神彼岸的追寻、对生命存在的观照,正是当代文学普遍缺失的形而上层面的内涵要义,西部民族小说也因此为当代文学在价值重建领域,提供了民族品格弘扬、精神信仰构建、悲剧风格开拓等诸多崭新的文学命题。
- 金春平
- 关键词:宗教情怀民族品格精神信仰悲剧风格
- 历史记忆的诗意重述——论邱新荣诗歌“历史新编”的价值尺度
- 2012年
- 邱新荣的诗歌对民族历史的"新编"和"重述",体现出了诗人对历史判断的价值观的重构。其诗歌既在民族共同的情感认知中,凸显出"我们"对历史意象和历史物象品评的诗意性的正面强化,同时又凸显出了"我"的以人性化和解构化为价值准则的对历史的生命观照和个体关怀,并在历史演进与人文关怀、民族价值与人道伦理的整合中,建构出了一种观照历史与个体的"个人化的民族伦理"的价值尺度。
- 金春平
- 关键词:诗意表达
-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转型被引量:2
- 2009年
- "新生代"的崛起与分化作为新世纪以来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如今已逐渐被主流文学史接纳,但这一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却包含了现象学、文本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通过对"新生代"现象的解读则从一个侧面提供了透视当代文学所遭遇的新的历史语境转型的视野,进而探幽文学审美观念的新变,以及当代文化在对文学解构、传播、建构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最终重新定位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价值归属。
- 金春平
- 关键词:新生代文学语境文化转型传媒文化网络文化
- 意义的延续与经典的准备
- 2020年
- 文学批评的当前盛况表明,批评是文学场域当中不可冒犯的主角,它经常被视为文学新生儿的鉴定者、文学纷争的审判官、文学意义迷途的牧师、文学经典的寻宝者,这一切宣示出批评具有特殊的话语威力:文学的发现、甄别、分析、阐释、判断;批评的话语权威又经常遭受来自周边力量的反抗,作家的诘问、读者的悻然、市场的蛊惑、文学性的讥讽、学科等级的压迫,批评话语的有效性不得不一次次忍受被审视的煎熬。
- 金春平
- 关键词:文学意义话语权威文学经典批评话语文学场域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