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雄飞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管狭窄症两种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比较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常规TLIF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采用TLIF手术收治的L4/5单节段LSS患者128例。其中,52例患者接受MIS-TLIF术,72例接受常规TLIF术。比较组间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TLIF组,但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TLI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MIS-TLIF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优于常规TLIF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12个月,两组LL、FSA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SD发生率MIS-TLIF组为9.62%,常规TLIF组为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JV发生率MIS-TLIF组为9.62%,常规TLIF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L4/5单节段LSS临床效果与常规TLIF相当,但减少了ASD和FJV的风险。
- 马远程省郭雄飞宋博王挺李显博叶向阳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
- 双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探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7月到2012年07月收治的7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使用双切口解剖对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双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中优占46例,良占20例,可占4例,差占2例,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1.7%。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占4例,给药处理之后愈合,通过随访工作,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结论双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 郭雄飞
- 关键词:双切口胫腓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 ACCF联合n-HA/PA66支撑体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8-12采用ACCF联合n-HA/PA66支撑体治疗的2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疼痛VAS评分、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24例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3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吞咽困难,对症治疗后均治愈。23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2例出现支撑体下沉。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提高,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增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F联合n-HA/PA66支撑体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植骨融合率高,支撑体下沉率低,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 马远彭小荷郭雄飞程省宋博王挺叶向阳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 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开始负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较对照组[18.87%(10/53)]低(P<0.05)。结论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 王挺王华磊郭雄飞
- 关键词:复位髓内钉固定
- 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105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两组。注射组52例(最终完成50例)给予关节腔注射药物治疗,注射+手法组53例(最终完成50例)在注射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不同状态下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现时疼痛强度评分量表(PPI)评分、疼痛介质。结果注射+手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注射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动状态和被动状态下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增大,且注射+手法组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均降低,且注射+手法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β-内啡肽(β-EP)水平均升高,且注射+手法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VAS、PPI评分均降低,且注射+手法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均升高,且注射+手法组更高(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手法可改善粘连期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疗效。
- 王挺王华磊郭雄飞
- 关键词:肩周炎关节腔注射肩关节活动度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疗效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胫骨骨折的术后再骨折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把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的术后再骨折患者22例随机的分成两个组,10例使用钢板内固定作为对照组,使用交锁髓内钉进行固定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手术的操作时间、骨质的愈合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都取得了Ⅰ期的骨性愈合,对照组中2例患者在超过28周以后骨折还没有愈合,最后经过手术植入髂骨以后骨性才愈合。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对胫骨骨折的术后再骨折进行治疗,手术操作非常简便,骨折和骨性的愈合非常快,固定牢固,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郭雄飞
-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
-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双节段颈椎病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比较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固定系统与常规笼架-钢板系统用于前路颈椎间切除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120例,其中,62例采用零切迹固定系统,58例采用常规笼架-钢板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Zero-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均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Zero-P组术后恢复颈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笼架钢板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和SF-36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JOA和SF-36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VAS、JOA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颈椎前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Zero-P组的上述参数的改善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此外,Zero-P组骨性融合时间显著早于笼架钢板组(P<0.05)。[结论]对于双节段颈椎病,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明显优于常规钢板椎间融合器。
- 程省汤立新李显博马远叶向阳赵玉果王华磊郭雄飞王挺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与钛网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 2020年
-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椎间融合器与钛网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多节段CSM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n-HA/PA66椎间融合器者24例(n-HA/PA66组)、采用钛网者28例(钛网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2~72岁,中位数58岁。2节段CSM38例,3节段CSM1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17分法)、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植骨融合率、植骨融合物沉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7.60±30.32)min,(150.48±28.77)min,t=0.351,P=0.727;(130.20±42.67)mL,(127.78±45.43)mL,t=0.197,P=0.845;(57.28±10.20)mL,(60.35±12.56)mL,t=0.957,P=0.343;(15.72±4.32)d,(14.38±5.57)d,t=0.957,P=0.34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32±1.23)分,(11.62±2.21)分,t=1.378,P=0.174;(15.25±1.81)分,(15.10±1.74)分,t=0.304,P=0.762];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均高于术前(t=6.559,P=0.000;t=6.547,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34±1.53)分,(4.55±1.75)分,t=0.457,P=0.650;(1.31±1.03)分,(1.48±0.98)分,t=0.609,P=0.54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8.048,P=0.000;t=8.099,P=0.000)。术前2组患者融合节段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25±10.34)mm,(54.21±7.75)mm,t=0.414,P=0.681];末次随访时,n-HA/PA66组的融合节段高度高于钛网组[(63.19±9.23)mm,(58.32±7.20)mm,t=2.201,P=0.032],2�
- 马远彭小荷郭雄飞程省宋博王挺叶向阳
-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融合术椎间融合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 骨松宝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骨松宝颗粒联合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10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于30 min内完成滴注,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骨松宝颗粒,1袋/次,3次/d,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51.85%)(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AS评分下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VAS评分更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骨钙素(OC)下降,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OC更低,25(OH)D3更高(P<0.05)。结论骨松宝颗粒联合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代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程省赵玉果汤立新王华磊叶向阳王海羽李显博马远郭雄飞
- 关键词:骨松宝颗粒注射用唑来膦酸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
- 关节镜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32例闭合性距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55岁,平均(35.71±7.92)岁。距骨颈骨折19例,Hawkins-Canale分型Ⅰ型6例,Ⅱ型7例,Ⅲ型3例;距骨体骨折11例,Sneppen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例;距骨颈和距骨体同时骨折3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4~124 min,平均(95.75±16.39)min。2例患者术中距骨体复位困难,经松解后仍无法复位进入踝穴,辅助后外侧小切口用骨膜剥离器进行撬拨复位成功。5例患者术中经反复由后而前置入空心钉时失败,重新消毒将体位变为完全俯卧位后成功。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1个月,平均(18.64±2.17)个月。术后9~12周,平均(10.35±1.42)周下地行走;术后4~7个月,平均(5.61±1.17)个月完全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A0FAS评分为71~95分,平均(88.65±9.34)分。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检查显示,32例患者中,22例达到解剖复位,8例距骨移位<2 mm,2例距骨移位≥2 mm。随访影像显示,32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38±1.7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32例中,距骨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距骨骨折具有微创、直视复位及内固定的优势,术前正确的距骨骨折分型,有利于保证关节镜手术的顺利实施。
- 郭雄飞王挺汤立新
- 关键词:距骨骨折关节镜术内固定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