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莉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体会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符合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疗法。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凝血系列、血培养检查。结果 32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394.8±113.4)μmol/L、换血后(224.6±7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亦明显下降;血清钾、血红蛋白、血清钙无明显变化;个别患儿在换血过程出现心力衰竭、心率增快、休克、抽搐等表现。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可靠,但需注意换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王成虎郭艳莉张新华刘克战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交换输血
-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九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9例患儿中,早发型8例(均为早产儿),晚发型l例(足月儿).早发型8例均为生后短期发病,其中6例母亲产前有发热史;5例母亲宫颈分泌物或血培养有李斯特菌;5例羊水粪染,其中2例描述有羊水恶臭;4例患儿生后有窒息史;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异常,6例血小板计数降低;8例患儿血培养可见李斯特菌;2例脑脊液培养有李斯特菌.8例患儿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3.6d,其中5例生后短期内死亡.晚发型1例患儿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复查脑脊液培养明确为李斯特菌感染,共给予青霉素治疗3周,治愈出院. 结论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早发型为主,多为早产儿,发病凶险,病死率高,母亲多有感染史.加强孕产期保健与饮食宣教、早期诊断、及早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张新华王成虎郭艳莉丁子俊李海霞
- 关键词:李斯特菌病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危险因素及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ICH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分娩的85例无ICH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新生儿ICH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新生儿ICH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胎儿窘迫、出生后窒息、出生后血氧分压(PO_(2))、出生后二氧化碳分压(PCO_(2))、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脐带异常、应用多巴胺、应用机械通气、出生后Apgar评分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胎儿窘迫、出生后窒息、应用多巴胺、应用机械通气、出生后Apgar评分及APTT均为新生儿ICH的影响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ICH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14,P<0.05)。结论胎龄、胎儿窘迫、出生后窒息、应用多巴胺、应用机械通气、出生后Apgar评分及APTT均为新生儿ICH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减少早产发生、避免窒息与缺氧、积极改善凝血功能及减少多巴胺应用均可减少新生儿ICH的发生。
- 郭艳莉张新华
-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APGAR评分干预对策